APP下载

图书馆治理研究综述

2015-10-26胡凤萍黄淮学院图书馆河南驻马店463000

图书馆建设 2015年2期
关键词:永福法人理事会

胡凤萍(黄淮学院图书馆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图书馆治理研究综述

胡凤萍(黄淮学院图书馆河南驻马店463000)

我国对图书馆治理的研究始于2000年,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治理概念的理解虽然存在差别,但却是大同小异;图书馆治理模式的规划应包括执行主体、执行内容、执行制度等主要的内容;国外有关图书馆治理的研究可为我国提供参考。从实践上看,我国图书馆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法制保障、建设主体责任缺失、建设主体形同虚设、建设主体能力分割等方面。

图书馆治理治理模式治理实践理事会

我国图书馆治理理念从2000年提出至今,已有十余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并完善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那么,图书馆治理在我国的进展情况如何,其关注度又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十余年图书馆治理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1 研究样本

以“图书馆治理”作为主题词,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上进行检索,从获取的文章中,剔除新闻、公告及非相关文献等,共获取图书馆治理相关研究文献66篇,检索时间是2014年7月26日。本研究即以这66篇文献为样本,分析图书馆治理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2 基本情况分析

2.1文献年份分布

2000—2014年,样本文献数量分别是2000年、2003年1篇,2004年2篇,2006年1篇,2007年3篇,2008年6篇,2009年3篇, 2010年16篇,2011年5篇,2012年10篇,2013年6篇,2014年12篇。由此可知,关于图书馆治理的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2012年、2014年研究文献数量较多。鉴于本次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刊出的文献,因此,2014年关于图书馆治理的研究文献仍然有上升的空间,有可能创下历来研究文献年度数量的新高,这应该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提出有关。

2.2作者分布

表1 图书馆治理研究文献作者发文量排名

由表1可知,目前,有五方面力量在做关于图书馆治理的研究。其中,蒋永福团队研究的内容包括图书馆治理的内涵、图书馆治理与图书馆管理的区别、西方图书馆治理的特点、我国图书馆治理模式特征、图书馆治理的评价体系及优化等;阮胜利的研究主要包括图书馆治理概念、模式、特征、内涵、机制等;黄颖、徐引篪主要研究图书馆法人治理的基本理论,如概念、制度等;段小虎侧重于研究图书馆治理模式;肖容梅主要侧重的是我国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现状研究。可以看出,蒋永福团队对于图书馆治理的研究比较宽泛,但是面对新形势,其未再继续研究,实属遗憾。笔者相信,在新政策的导引下,图书馆治理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其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怎样才能让其运行得更好,都是应该关注的研究热点。

2.3引文情况

引用次数最多的是黄颖的《图书馆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被引52次,这应该与其研究的主题有关,还与博士论文涵盖的信息量比较大有关;其次是梁欣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被引41次,这与其研究情境有一定关系,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境下的研究;黄颖与徐引篪合作的另一篇文章《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盖》,被引37次;蒋永福团队的论文引用次数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论图书馆治理》,被引21次,其根本原因在于该论文细数了图书馆治理与图书馆管理的区别。

此外,在研究样本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其中的4篇均来自黑龙江大学),其余60篇都是期刊论文且大都来源于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从研究方法上看,这些论文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实证研究分析所占比例很小。

3 研究内容分析

3.1概念的辨析

对于图书馆治理概念的诠释,因在治理含义上的理解迥异,也存在不一致的理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黄颖、徐引篪认为,广义的图书馆治理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存在前提、主体、对象、内容,图书馆治理就是“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基于利益关系对国书馆事务的政治参与和管理活动”[1],他们还强调,如果概念展开来说,图书馆治理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结构、机制与所存在的制度环境,狭义的图书馆治理是“图书馆所有者及其代表对图书馆的管辖与控制”[1],并且狭义的概念是广义概念的核心组成,对这一概念的陈述应该是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治理概念最早的界定;2007年,阮胜利在《探究图书馆治理及其机制的概念与内涵》一文中阐述了对图书馆治理的理解,他认为,图书馆治理是“对图书馆事务进行机制化管理”,其核心是“如何安排治理机制”[2];2008年,蒋永福在对图书馆治理与图书馆管理两个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在互利合作前提下共同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过程”[3];2009年,梁欣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图书馆治理是一个过程,实施的主体是图书馆所有者及其代表,实施的客体是图书馆事务,也就是说,图书馆治理是政府、社会机构、学校、宗教机构、科研机构、图书馆委员会等承担图书馆所有者或者代表所有者身份的组织实体对图书馆事务的谋划、组织、协调、决策及其实施行动的过程[4]。

从这些概念可以看出,对于图书馆治理概念的理解虽然存在差别,但却是大同小异,即图书馆治理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分别是主体、客体、过程。主体一般指的是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相关利益群体;客体就是图书馆事务;过程则一般包括控制、组织、决策、管辖、协调等。因此,图书馆治理的特征体现为:主体多元;主体间责任模糊;主体间权利存在依赖性;协作/合作呈网络体系。

此外,在图书馆治理研究中,还有对其涵盖的一些概念进行的区分,如政府责任、治理结构,一般认为,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责任主要分为制度供给的责任、积极回应的责任和适度规制的责任三方面[5],而图书馆治理结构则指的是“治理主体、治理单元、治理评价等要素围绕着治理目标形成的整体关系”[6]。

3.2模式的探索

图书馆治理模式是图书馆治理理论的实践展现形式,一个好的模式必能带动图书馆治理的良好运营。肖容梅指出,图书馆治理要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要明确相关利益群体的权利、责任与义务[7]。李国新也认为,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要素,一是决策层建立理事会制度,二是管理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是管理和运行实现“章程化”[8]。段小虎在分析了参与治理、自主治理之后,提出了后工业社会中的合作治理[9],合作治理要优越于政府治理及参与治理,其原因在于合作治理“把社会自我治理这一新兴现象放在与政府平等合作的位置上来加以考察”[10];但同时,他也指出,合作治理并不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的首选,从嘉兴、佛山禅城区公共图书馆的治理经验可知,“公共图书馆在后工业社会环境下的自主治理是可以期待的”[9],此外,嘉兴模式又是对参与治理的一种突破,其在图书馆治理中又引入了合作模式,从根本上说,合作治理将是图书馆治理的一种重要走向。

2010年,蒋永福结合我国图书馆本土情况,提出了图书馆治理模式,他指出,图书馆治理“关键在于建立图书馆行业协会”[11],这是针对公共图书馆治理而提出的模式框架。同年,郑江艳认为,高校图书馆具有实施图书馆治理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技术基础等优势,并且高校图书馆的治理过程贯穿决策、运行和监督评估的各个方面[12]。

总的来看,图书馆治理模式的规划应包括执行主体、执行内容、执行制度等主要内容,其中,笔者认为关键的是制度层面的设计。此外,对模式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关于图书馆治理的评价指标,李海英、蒋永福提出,其大致上包括服务、公平、参与性、责任性、回应性、法治、透明性7个维度[13]。

3.3现状的分析

我国图书馆治理从最早的试点建设至今,已历时近7年之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法制保障及建设主体责任缺失、形同虚设、能力分割等方面[14]。

3.3.1理事会的尴尬身份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机构多采用“理事会+管理层”的模式[15]。但是长期以来,不管是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还是理事会,对于理事会这个“头衔”的理解都存在偏颇,最后导致理事会的权责不明确,治理结构“名存实亡”。

2009年,无锡市图书馆理事会组建后的职能定位是“咨询机构”[16];2014年,深圳图书馆吴根据自身经历对我国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作为图书馆治理主体机构的理事会“权责不明”的问题,理事会的存在“就如同我们政协,职能就是参政议政,但不是执政,也不要干政”[17],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目前国内多数图书馆理事会存在的尴尬。

周建华于2014年以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为例,对我国图书馆治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两者在治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图书馆的关系转变问题,评价问题,决策支撑机制问题,社会力量缺乏问题[18],等等。

2014年,李国新发表了关于图书馆治理的一个专题研究,对图书馆治理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实践层面,对我国图书馆治理自2007年以来的实施进行了归纳,他指出,“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日前公开向全社会招募作为公众代表的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理事”[19]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同时,他在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治理特别是理事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指出,图书馆治理最大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关联制度的配套衔接不够”,二是图书馆治理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国外经验放在中国环境下是不可行的[20]。也就是说,我国图书馆治理仍然需要继续探索,以建立适合中国情景的模式。

总之,我国图书馆治理目前仍然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困难重重,而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其理念的诠释及相应法规、规章制度的确立。

3.3.2良好治理的实现

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图书馆的“善治”,一切的研究与实践也是本着这个目标而开展的。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实现图书馆“善治”,并没有专门的研究,已有文献一般仅对一些政策提出建议。蒋永福教授的学生王瑛琦在其毕业论文《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中指出,“良好的治理就是实现政府、公共图书馆、公民三方在相互协商与合作的基础上所达成的权责利的合理分配”[21],对于图书馆而言,要实现“善治”,就应该“保障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21]。

3.4国外图书馆治理研究

国外图书馆治理研究也是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主题,这主要是因为治理之理念来源于国外,国外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借鉴。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国外图书馆治理的研究文献有6篇。其中,关于俄罗斯农村图书馆治理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其法律法规,如《俄罗斯联邦境内地方自治组织的共同原则》、《俄罗斯联邦主体内自治公共图书馆网组织基本条例》、《农村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休闲机构)服务的最低资源保障规范》、《弗拉基米尔州公共图书馆使用规范要求的方法及公共图书馆资源保障标准》,这些法规明确了图书馆的产权关系[22];英国图书馆治理呈现的特点包括以法律为保障、侧重绩效评估、发挥合作的力量[23]等。

从国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严密、详尽、针对性强的法律规范是图书馆治理的核心内容,为图书馆治理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4 结 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图书馆治理的研究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从内涵到制度,从经验到实践,面面俱到。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已有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多停留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真正的问题(如影响因素、反馈等)不能深层次把握,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进行相关的定量研究,借助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深度挖掘我国图书馆治理的问题,提出更切实的解决方法。另外,从内容上看,鉴于众多研究都指向了图书馆治理的制度层面,所以制度基础、法律依据将成为图书馆治理模式的主要研究方向[24]。

[1]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1):24-26.

[2]阮胜利. 探究图书馆治理及其机制的概念与内涵[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3):33-36.

[3]蒋永福. 论图书馆治理[J]. 图书馆论坛, 2008(12):50-55.

[4]梁欣.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11):17-24.

[5]蒋永福.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责任[J]. 图书馆论坛, 2009 (12):79-82,53.

[6]王明慧.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优化的三大目标[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4):15-20.

[7]肖容梅.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初探[J]. 深图通讯, 2008(2): 16-20.

[8]李国新. 推动法人治理创新体制机制[N]. 中国文化报, 2014-04-25(8).

[9]段小虎. 后工业社会中的合作治理: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之三[J]. 图书馆杂志, 2012(7):7-10.

[10]张康之. 论合作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J]. 齐鲁学刊, 2004(1):115-120.

[11]蒋永福. 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的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10(5):18-22.

[12]郑江艳. 论高校图书馆运作中的治理命题[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3):19-22,74.

[13]李海英, 蒋永福.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善治视角的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6):17-20, 12.

[14]张世颖. 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策略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011:37-38.

[15]岳云龙, 陈立庚.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答:4[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3(4):41-42.

[16]王学思. 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并非成立理事会就OK了[N]. 中国文化报, 2014-04-25(8).

[18]周建华.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证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 2014(6):69-73.

[19]温州图书馆全省率先公开招募理事[EB/OL]. [2014-04-11]. http:/ /news.66wz.com/system/2014/04/11/104068306.shtml.

[20]李国新.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 图书与情报, 2014(2):1-6,9.

[21]王瑛琦. 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012:38.

[22]王迎胜. 俄罗斯农村图书馆治理的相关法规与标准探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2):63-66.

[23]张绚. 数字环境下大英图书馆的治理及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12):94-98.

[24]李志慧. 图书馆治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4):25-27.

ResearchReviewoftheLibraryGovernance

Researches on the library governance in China started in 2000, and the quantity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is on the rise. Looking from the research content, although scholars in China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n the concept of the library governance, it is the same in essentials; the planning of the library governance mode should include some major contents, such as the executive subject, the executive object, the executive content, the executive system, and so on; foreign researches on the library governance could provide

for our country. Looking from the practice, the library governance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which mainly shows in these aspects of lacking the legal gurante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ubject, performing practically no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ubject, and the ability seg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ubject.

Library governance; Governance mode; Governance practice; Board of trustee

G251

A

胡凤萍女,1975年生,硕士,现工作于黄淮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

2013-08-24 ]

猜你喜欢

永福法人理事会
本刊理事会理事
广西永福: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
陕西省法人及其他组织违法失信“黑名单”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游永福樱花园
《职业》理事会理事
法定代表人于法人犯罪之管窥
永福老区龙车行
论法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