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呈现
2015-10-26宋志贺
鉴于非连续性文本自身具有的直观性、概括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所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形式的考察明显成上升趋势。本文旨在从当下非连续性文本高考阅读题的解题策略入手,分别从图文转换、表文转换两个方面去分析和研究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界定
非连续性文本最早源于国际“PISA”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阅读素养测试中的一项内容。在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本阅读”这一部分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以说,这是非连续性文本首次在语文阅读大纲中被明确提出。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来说的,它重在强调文本内容的非连续性,因此又被称为间断性文本,它不是由逻辑或语感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而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非连续文本”相比于“连续性文本”而言具有更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二.“非连续性文本”在高考语文中的具体呈现
自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在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正式提出后,无论是在语文教学研讨的各项活动中,抑或全国各省市初高中的语文考试命题中,非连续性文本都以它特有的魅力以及富于变化的形式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纵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应用可谓呈“覆盖式”向前迅速发展,并且在某些省市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作为必考内容。现把全国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涉及到此项内容的数据统计如下:
(一)从近五年16个省的高考语文调查情况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应用覆盖率非常广泛。根据数据统计,2010年共有安徽、广东、湖北、江西等六个省选择作为高考考试内容,其中以漫画形式考查有两次,图表形式考查1次;2011年共有六个省份考查此项内容,其中漫画1次,图表1次,公益广告1次,刻版画1次,数据统计两次;2012年共有五个省选择此项考查,其中漫画3次,图表1次,看图作文1次;2013年共有九个省选择此项考查,其中漫画3次,图表1次,表格1次,图文组合1次,材料组合2次;2014年共有十二个省市进行考查,其中漫画1次,图表2次,材料组合5次,摄影图片2次,图文组合2次。
(二)从以上数据调查中还能看出,近五年来高考语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以漫画、图画、数据统计、图表、摄影作品、公益广告、标识形式为主,其中漫画类的考查次数最多,连续五年共考了9次;其次为数据统计和分析,共考查四年,考了6次,其中2011年考查次数最多,其他形式的考查均在1—2次,并且分布的年份比较分散。
(三)从此项调查统计来看,“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成了高考语文中非常重要的考试内容,甚至说是必考内容,因此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对2014年新高考语文试题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新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关‘非连续文本材料阅读题会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点类似于考公务员的‘申论,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见命题者正开始重视并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及实践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又可称为图文转换阅读,即要求考生把图表或漫画中潜在的、抽象的信息转化成文字。最常见的高考语文命题形式有两种即“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
(一)表文转换策略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来表述。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典型例题:
例1: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下面题目。(2004广东省高考)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析: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例2: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2013年江苏省高考)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总结:作答表格题,首先要看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去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征象,说白了,就是审题!
通过以上两道题的分析,我们看到要想做好图文转换题,首先要观察注意图表标题和图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其次,要对图表认真观察,比较对象及项目,对各种数据及变化筛选后,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将信息从无序化到有序化的过程。学生阅读就是对图表信息作出筛选整合,剔除无关信息,排除干扰信息,保留有用的信息的过程。筛选整合的阅读策略,除阅读图表题外,在阅读柱状图、饼式图、生产流程图、图表文字结合题也适用。
(二)图文转换策略
“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首先,要求你要善于观察,观察图中的每个细节;其次,要张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抽象的漫画联系现实;再次,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揣摩它的寓意是什么,对现实有什么意义。一般来说,漫画本身都含有对现实的讽刺和警示作用,所以抓住了画的实质,便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典型题例:
例(1)(2010年高考天津卷)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画面解说应符合情境,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有关图文转换的高考题,题目拟定要能准确说明画面的寓意,同时又要简洁明了。对于画面内容的描述要简洁,同时要注意先后顺序。标题符合画面内容,画面解答符合情境,有创意。
参考答案:(示例)画面解说:①一个人向倒放的钉耙走来;②他被踩翻的钉耙柄打了一下;③他舞动铁锤将耙柄钉在地面;④他继续前行,钉耙仍倒放在地。
例(2)(2010年高考江西卷)请说明右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
解析:对于本幅漫画内容描述要客观,能准确地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切忌加入主观判断。寓意一定要能揭示出漫画实质。
参考答案:
①内容:漫画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五环成为萨马兰奇的眼镜。
②寓意:萨马兰奇和现代奥运已经融为一体。或:萨马兰奇透过奥运看世界。
总结:通过以上两道图文转换例题的解析,我们需要注意,首先要看清图形的特征,其次是理清几者的关系,还要看运用的手法,最后揭示寓意,但是这种寓意是正面的。答题时要注意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答案也是不一样的。有时题目需要你“概括为一句话”,“一个标题”等要求。这里特别是要注意“图文转化题需要从线条的变化、形态、粗细、含义的多样性去分析,从图案的组合、类型、功能去思考,从图标的形态特征、隐喻性去理解,从颜色的变化去揣测,等等。
综上所述,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解读和分析,只是从其现实意义中的一小部分出发,要想真正的掌握它的内涵,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去发挥出无穷的价值,还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去引领和探索。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它的影响之下不仅是在高考中发挥其更大的潜力,同时也会让生活、让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宋志贺,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