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脑瘫高危儿50例及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2015-10-26谢雪玲王薇

中国药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危儿皮质醇神经细胞

谢雪玲,王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脑瘫高危儿50例及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谢雪玲,王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目的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配合Bobath和Vojta法联合运动疗法并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两组患儿均1次/日,连续10 d、休息2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1年后,观察组的脑瘫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Gesell儿童发育量表评价的DQ值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静脉血中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但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治疗脑瘫高危儿能预防脑瘫的发生,并可提高高危脑瘫儿的神经行为评分,预防神经内分泌紊乱,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三磷酸胞苷二钠;脑瘫;高危儿;神经内分泌

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儿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由于此病可导致患儿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针对出生3~9个月婴儿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减轻和防止患儿神经后遗症的最佳治疗时机[2]。三磷酸胞苷二钠为核苷酸衍生物,可在体内参与各种磷脂类合成代谢,是脑磷脂合成与核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和能量来源,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能提高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的稳定性和重建能力,支持神经细胞存活,延缓细胞衰老死亡,提高神经细胞抗损伤能力并促进神经突起生长[3]。由于其对脑组织有营养、促进再生和修复的作用,故临床可用于心脑组织神经损伤的修复。笔者观察了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治疗脑瘫高危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内分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100例,纳入标准[4]:出生后1~6个月的婴幼儿,出生时伴有脑瘫高危因素病史(包括产前因素、产时因素及产后各类因素),具有脑损伤的早期临床表现;存在Vojta姿势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较正常孩子落后,肌张力改变及异常姿势者,摄食功能障碍(如拒食、过敏、误咽、吸吮困难、吞咽困难、反呛、流涎、咀嚼不全、过张口、舌突出、咬食具、口唇闭锁不全等),头部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家长知情并同意本治疗方案并坚持配合治疗3个月。排除标准:开始治疗年龄小于1个月或大于6个月;合并癫痫等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具有与脑瘫高危儿相似体征的脑部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处于急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期。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50)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213,规格为2mL∶20mg)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注射10 d、休息20 d为1个疗程;配合Bobath和Vojta法联合运动疗法,其中Bobath技术包括头部控制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爬行训练等,Vojta法通过对身体特定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发出反射性翻身和腹爬2种运动模式来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训练均2次/日,每次40mi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5mg/(kg·d)将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454,规格为2mL∶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5]

按脑瘫诊断标准评价患儿1岁时脑瘫的发生率;按评定患儿治疗前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采用诊断性智力评价量表——盖塞尔(Gesell)儿童发育量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言语行为、个人-社交行为,5个能区的发育商DQ值。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静脉血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表2 两组患儿1岁时脑瘫发生情况及NBNA评分变化比较(n=50)

表3 两组患儿Gesell量表评分变化比较(±s,n=30)

表3 两组患儿Gesell量表评分变化比较(±s,n=30)

项目粗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言语行为个人社交行为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86.3±3.0 89.1±2.3#84.2±2.6 86.7±1.9#82.8±1.2 84.1±1.7#81.1±2.0 84.1±2.2#83.1±2.7 87.1±2.6#观察组85.8±3.8 91.6±3.2#*83.3±2.0 89.7±1.3#*81.3±1.3 87.1±1.6#*80.4±1.9 88.0±2.0#*82.9±2.3 90.1±2.3#*

表4 两组患儿静脉血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比较(±s,n=50)

表4 两组患儿静脉血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比较(±s,n=50)

组别静脉血皮质醇(μg/L)去甲肾上腺素(ng/L)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162.37±21.02 163.80±21.89治疗后678.71±23.91#564.01±21.65#*治疗后112.11±1.30#98.62±0.79#*治疗前987.22±32.89 990.32±33.00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50]

3 讨论

近年来,脑瘫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发达国家中每1 000例活产儿中有2.1~3.6例是脑瘫患儿[6]。在我国,脑瘫的发病率约为2‰。脑瘫是不可治愈的残疾性疾病,每个脑瘫儿的家庭都会遭受严重创伤,由于人体的脑神经在损伤后具有可再生的特性,故某种程度上脑的结构和功能可得到一定重建[7]。基于脑的可塑性理论,在早期干预脑瘫高危儿疾病的发展成为避免脑瘫发生及减轻脑瘫症状的有效措施。其中早期干预包括对高危儿的综合行动康复治疗,也包括药物的早期干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此病较统一的治疗药物。针对脑瘫的发病机制,有研究认为,具有促进心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及损伤后的神经细胞的再生、合成增加的神经营养因子可成为治疗该病的药物[8]。

三磷酸胞苷二钠是由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因结构与人体内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无明显生物特异性,故具有安全、低毒性等优势,在临床早已广泛应用[9]。其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不会对脏器产生不良反应,故较适合在新生儿的治疗中应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在体内参与磷脂类代谢合成,并通过酶能直接转化为ATP为神经细胞合成及代谢提供能量,增强神经细胞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恢复及再生;通过调节细胞生物膜可对抗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凋亡;具有改善神经细胞内的环境的作用,因此可维持缺氧缺血病灶存活的神经细胞基本功能[10]。

本研究结果显示,1年后观察组的脑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及Gesell量表评价各项DQ值表达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高危脑瘫患儿的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两者是神经系统在应激状态下释放的应激原,这种应激原长时间大量释放后会导致患儿内分泌发生严重紊乱,影响患儿预后。治疗后,两组患儿静脉血中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更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综上所述,三磷酸胞苷二钠早期干预治疗脑瘫高危儿,可预防脑瘫的发生,提高高危脑瘫儿的神经行为评分,预防神经内分泌紊乱,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袁记霞.早期干预治疗脑瘫高危儿疗效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3.

[2]何婷.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改善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5):92-93.

[3]马桂琴.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763-764.

[4]陈海琼,郑通喜.纳洛酮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0):1 356-1 357.

[5]杨娟,柏进,曹兴丽,等.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 303-3 304.

[6]李正浩,刘小红,张红梅,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0例[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1):53-56.

[7]晏长红,王启新,何玲,等.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0):44-46.

[8]王玲.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特点及综合康复措施[J].中国药业,2009,18(11):66-67.

[9]周君芬,顾红丹.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中国药业,2011,20(5):15-16.

[10]周建烈,黄敏丽.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制剂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3):181-183.

R969.4;R977.4

A

1006-4931(2015)24-0096-03

谢雪玲(1977-),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妇儿科护理工作,(电子信箱)940579089@qq.com;王薇(1985-),女,护师,主要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103302929@qq.com。

2015-09-10)

猜你喜欢

危儿皮质醇神经细胞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沙苑子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
基层医院NICU出院高危儿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