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5-10-24张凌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人才培养

张凌杰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促进职业院校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培育信息化教学理念,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开展教科研应用;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构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74-02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Ling-ji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nvironment,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ultivat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dea, to creat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 build the digitized teaching resource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th of ascension,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and ultimately realize th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Teaching resources;Personnel training

1 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对职业院校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为未来几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绘制了一幅清晰的“施工图”。信息化教学是教师将信息技术和装备应用与教育教学过程充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教学形态[1]。职业院校应立足职教特色,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特别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战线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信息化教学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2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

2.1 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先导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教师持续开展“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系列学习活动,利用教研活动、个别交流、观摩优质课获奖教师讲课,探讨和实践如何开展基于信息化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专业教学,强化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扩大受众面。

正是基于广大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过程中的有了深刻认识:信息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使得教师在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为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为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环境,学校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用的原则,把硬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当前,各职业院校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目标,对校园网进行了升级改造,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万兆以太网为目标,按照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设计模式构建,各楼区间采用光纤连接,覆盖全部教学场所、图书馆、行政办公区、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形成了“百兆出口、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宽带网络。学校网站包括学校新闻信息和通知公告发布、应用软件、教学软件下载、影视资料、网上视频点播、网站留言、站内信息查询等。教师对学习资源自动搜索,有选择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设计,学生不再受线性教学的束缚,可在教师创设学习情景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职业体验和学习交流的碰撞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活力。

信息化教学意识的及时更新,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为学校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改革,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形成职教特色奠定了基础。

2.2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课程教学运用何种信息教育技术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为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教育技术应用中的技术障碍,学校列出规划和时间表,对教师加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技能教学的培训,强化各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所要求的教师技能,要求教师从基本信息技术学起,学会制作课件、熟练使用投影仪、在线调用资源库、网上在线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多方面多节点检验教师对实行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效果。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如下三个特色:一是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他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师在培养自身创新精神的同时,也把创新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二是促进了教师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恰当选择课件、幻灯、录音、录像、网络组织教学,有效地处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丰富了教学方法,使职业教育搭上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三是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科研能力。

2.3 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科研的应用研究,是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助推器

为广泛开展校本教科研,学校购置了编辑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多台数字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等媒体制作设备,并创建录播教室、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开展以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校本教材与课程整合、软件开发为主体的校内课题研究活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有机地结合,密切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多年来,大力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科研的立项、研究、实施、成果总结与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精神,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最终反哺到教学中,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

3 对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 建设集成度高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打造信息化功能强大的管理与服务

建设集成度高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高速公路,采用引进和自主开发并举的方式,比如构建“双核心、汇聚双链路”的环状互为备份容错互连结构,构建强壮的网络架构,开发应用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图书综合管理系统等。建设教学与管理的在线资源使用系统,并开放学习资源的使用。打造信息化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学校办公、教学、管理的数字化。

3.2搭建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建设数字化综合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不仅包括系统软件的建设,更要有教学资源内容的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精细的管理,良好的用户体验,使教师便捷的调用资源、组织教学,使学生轻松地获取学习内容、快乐学习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关键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面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平台,一要有骨干专业主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师学生密切相关,才会有关注度,为教师备课、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第一资料。二是要有多种呈现形式,既可以按专业大类主干课程呈现,又可以按片断化的教学系材呈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为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建立并使用“教师空间”,并将“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作为教职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试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

3.3 大力推动仿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仿真实训系统是指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拟各种职业教育中实验和训练的工具软件。[2]为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校购置可大量的仿真实训系统和生产用工具软件,如建筑施工技术仿真实训系统、广联达工程算量造价软件、鲁班工程算量造价软件、数字成图软件、用友财务通软件等,用仿真实训系统和生产用工具软件模拟生产过程进行技能训练,在节约训练时间和经费的前提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3.4构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当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形成。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加快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关键。马斯洛的需求激励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多种不同需要,有效激励能够使人们追求更高的需求。[3]因此,构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并不仅包含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还包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理论、课程组织与评估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的能力。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职业都有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规律。按照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从初级、中级、高级“三级递进”培养途径,列出评价指标体系简表和评价具体方法,学校逐步激励,促使职业院校教师不断向更高层次追求。

4 结论

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是促进职业院校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让学生轻松地获取学习内容,在体验中获得职业技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武马群.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框架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3):1-4.

[2] 王伟,钟绍春,尚建新.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及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113-120.

[3] 熊发涯.高职教师“四大能力”评价体系与“五级递进”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4):14-17.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人才培养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