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抗日将军华国佐

2015-10-24杨荣

大理文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日军

在我们认识的诸多抗日将领中,华国佐将军可谓是一位奇人。他本为上海劳动大学劳工学院的一介书生。大学毕业后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他从1932年初就参加了上海“一·二八”的抗日战斗至1944年的滇西松山战役,参加过十余次抗日战役,历经了上百次大小战斗,穿梭于枪林弹雨,置身于刺刀肉搏之中却毫发无损。领兵冲锋陷阵便能克敌制胜,坐帐充任高参便可出奇不意,军校培育英才更能搏得众生喝彩,抗战胜利后作为有功人员,本可加官晋爵。安享荣华富贵,他却因不想参加内战而急流勇退解甲归田。回到故里,被地方政府重请出山,一手除暴安良,一手力倡现代科技,引进碾米机,建设抽水站等。在建国初期,他就有追求农业现代化的梦想。回顾华国佐将军的一生,无论在军中还是回地方,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确与众不同。因而被人们崇拜地称之为“奇人”。

华国佐,又名张国佐,号玉成。公元1906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大理府赵州马鹿荡村。即现在的大理市下关镇金星村一个半农半商的白族之家。农忙时节躬耕垄亩。农闲时候赶马经商。其父为张姓子孙,原籍为附近的灯笼村人,来金星村入赘华家,按当地风俗改姓华,取名华敬。婚后生有三男三女,国佐在男孩中排行老二,按当地风俗,长子立嗣,次子归宗,次子华国佐归宗张姓,因此又名张国佐。

华国佐自幼聪颖勤奋,从私塾、小学到中学都一直保持品学兼优。1924年,年仅18岁的华国佐以优异的成绩从封闭落后的边陲大理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劳工学院。在上海生活学习的两年中,华国佐眼界大开,有了追求民主自由的坚定信念,立志要干一番事业。1926年6月,他报考广州黄埔军校,被炮科录取,开启了他日后的辉煌人生。

上海首抗日

1932年初。日本侵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当时华国佐在国民政府警卫军中任营长。为抗战需要,警卫军改编为中国陆军第87师、88师和36师,由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中将出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担负上海抗战任务。

在历时三个月的上海大会战中,华国佐率领他从警卫旅改编后编入88师的全营官兵,身先士卒,辗转于“三湾九街十八弄”,敌我反复争夺,日夜不停,苦战十多天,战斗异常惨烈。在一次巷战中,与日军一个中队展开遭遇战,首先是长枪、短枪之战,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双方守在长长的巷道里,利用拐弯胡同作掩护,瞅准时机,出奇不意猛拼一阵。巷战初期,由于日军的弹药充足,轻机枪等武器杀伤力强,火力十分凶猛。如果用火力强拼,我方必定吃亏。于是华国佐命令部队,尽量利用拐角作掩护,节省子弹,但必须引诱敌人多消耗弹药,他带领部队在巷道中且战且退,每一次零星枪弹射出后,引来日军密集的机枪扫射。华国佐知道双方僵持在巷道中,谁也不可能出去补充弹药。战斗到第七天左右,日军的火力明显减弱,然而华国佐和他的部下们也发现,他们已经退到了巷道的尽头,这里没有出口,等于进入了死胡同。要想活命,必须冲出去夺路。华国佐果断命令部队作短暂休整。养好精神准备拼刺刀。日军的弹药已基本耗尽,不敢贸然攻击。某天黄昏时分,华国佐带着所剩的60几个弟兄,以3人一组背靠背相互掩护为战斗单位,突然杀出回马枪,通过几十分钟的拼杀。终于向前推进了50多米,夺得日军的一个宽敞门道坚守休息。已经困在巷道里十多天,敌我双方进退两难。随身携带的干粮、饮用水等都用完了,生命的威胁不仅来自面前的敌人。还来自于饥渴本身。再向前突进100米,就可以冲到巷口,日军在等待着增援部队和弹药补充,如果再拖下去,华国佐的部队就会全军覆没。华国佐此时当机立断,组织了最后的突围,于是大规模的、正面的拼刺刀开始了。刺刀拼到弯曲了,不能再用了。华国佐和他的部下就用枪托、大刀片与敌人决战,一时间枪托向敌猛砸,刀起头落,血花四溅。日本侵略者尽管有武士道精神,但也难敌华国佐他们训练有素的警卫营战士的神猛。拼到最后,日军一个中队被全歼,而华国佐的警卫营也只有少数官兵生还。此战后,华国佐升任88师加强团团长。

在此次日本刺刀与中国大刀的大拼杀中,华国佐在军校时练就的那套擒拿格斗的独家套路发挥了特殊效用,体现出少有的神威。有了多次的切身体验,他后来在干训团当教官时,非常重视战士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徒手格斗的真功夫,他不允许任何士兵在训练时偷奸耍滑,他常常给战士们讲的一句话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lk"。这句话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华国佐来讲,却是战场上来自血与火的亲身体验,是经过生死攸关考验之后生还者带着血光的至理箴言!

长城勇杀敌

1933年5月,华国佐带领他的加强团随国民党第17军25师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日战役,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长城要塞——古北口,成为长城抗日的主要战场。

1933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出兵山海关,从热河省(曾辖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长驱直入,3月4日占领了省会承德。接着又分兵数路,攻向长城东部各主要关口,进逼平津。日军主力第8师团全部及骑兵第3旅,气势汹汹地向北平东北大门古北口扑来。驻守在古北口的东北军67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逐步难以支撑,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危局,国民哗然,抗战呼声四起。蒋介石从南方抽调的中央军第17军紧急北上,向古北口前线开进。

华国佐作为加强团团长率所部临时编入25师随军出征。长城抗战中,尽管战斗异常激烈,尽管日军炮火异常凶猛,华国佐命令部队尽量利用掩体。决不能逞一时之勇将自己暴露在对方的攻击视线以内。因此,他指挥的加强團每次进攻或撤退,都能按时或提前进入指定位置,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相比起兄弟部队的大量伤亡,华国佐的加强团伤亡较少,而立功较多。作为前线指挥的华国佐和他的加强团。在长城古北口战役中异常机警,顽强抗战,较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作为炮团,他们为了掩护步兵的冲锋,炮击日方的阵地,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也便是他的加强团伤亡较少而立功较多的原因。因此,整个战役虽然失利,然而他的心情还是很坦然。投入新的抗日战场,他仍然满怀一颗抗日救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智显芦沟桥

1937年7月7日夜晚10时许。北平宛平县城(今芦沟桥镇)外发出几声枪响,中国守军29军第37师219团官兵们立刻警觉起来。不久,来了几个日本兵,他们妄称,有一位士兵失踪,他们要进城搜查。经过交涉,决定双方共同派人进行调查。

次日凌晨4时,日军约600多人包围了宛平县城,炮轰芦沟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爆发了。

在国民党军第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率领下,华国佐作为作战参谋在芦沟桥前线随军参战。

华国佐出身黄埔。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认真思考。加之他曾几次与日寇交战,积累了丰富经验,能把理论、经验与实战有机结合,这也是他主意出得好、打仗常立功、带兵有妙法的原因。身为高参,他的脑筋非常清醒,他清楚双方装备悬殊,硬拼只能送死,打仗要打脑子,致胜则在良谋,在观察中,他看到了芦沟桥旁的一片芦苇,以之作文章。勤于思考又精于谋划的他向冯治安师长郑重提请“夜伏芦苇地,智取侵略军”的建议。建议通过,吉星文团长自告奋勇,冯师长同意了,随之迅速组织了突击队,当晚部队就埋伏在青纱帐之中。凭借夜幕和芦苇的掩护,悄悄向日方阵地靠近,霎那间。战士们从天而降。突杀敌阵,日军猝不及防,拼死抵抗。你死我活的厮杀,撕碎夜幕,撕破敌胆。在突击队员的大刀起落里,战斗进行得迅速而利索,当大部分日军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胜利的星光已然升起。

守卫平汉铁路桥的只有两个排的兵力,日军几度集中火力来攻,守桥士兵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铁路桥暂时失守。就在铁路桥失守4个小时之后,华国佐觉得日军立足未稳,可以再次突袭智取夺回阵地。他通过观察和思考,命令城内的某团派出一支突击队,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奇不意地将日军一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又从敌军手中夺回了至关重要的铁路橋。

在此后的战斗中,29军将士依然顽强作战,副军长佟麟阁阵亡,132师师长赵登禹牺牲仍奋勇杀敌,终因双方力量悬殊而输了战局。然而,华国佐在此次战役中的智谋与表现仍然可圈可点。犹如暗夜里的星光,自有其特殊光亮。这为他此后的军旅生涯,嵌进了一丝亮色。

华国佐在芦沟桥战场,目睹、思考了日军的战法,感到日军的优势之一是集团冲锋和炮火掩护,我军不能仓促上阵,应当避其锋芒,击其软肋,多打消耗战:用时间拖垮敌人,用地形诱敌深入,用口袋扎死敌人。他的这些思考。之后在军中多被采纳。用之于突击战,也多有验证,收到奇效。这在突击战中验证了华国佐作为参谋人员的独特思谋与极高的智慧,也为他后来充任教官,为战士传授战法提供了不可多得,兵书上难以得见的宝贵经验和案例。

浴血淞沪地

1937年8月至11月,华国佐作为88师副参谋长跟随张治中将军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8月13日。日军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约4000人,在司令官大川少将的指挥下,悍然向宝山路、八字路、天通庵路的88师进攻,第88师被迫还击,淞沪会战自此开始。在敌军最初的挑衅性攻击中,华国佐奉命指挥88师官兵英勇抗击,击退了日军的8次冲锋。日军初战失利后,又调集大量部队猛烈反攻,淞沪会战僵持三个月。

从8月15日起。第9集团军向日军发起多次进攻,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攻打坟山阵地。当88师的先遣部队冲人坟山阵地受阻后,上峰派华国佐带领一个团接应部队撤出阵地。华国佐将部队分成三股,分别以火力压住左右两边的追敌,另一股冲入被困的国军阵地,协助后撤部队边打边退,最后安全撤出阵地。华国佐领受的任务顺利完成。

淞沪战役历时三个月,最终因上海失守而告结束。在这个战役中,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计70余万人的兵力。仅伤亡者就有25万余人。会战中,中国军队表现了英勇牺牲的精神,中国军队淞沪守军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在此次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华国佐作为88师副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进行了近百次战斗,他在每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异常的英勇顽强和足智多谋。至于最后的失败结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威名台儿庄

1938年3月,华国佐奉命跟随李宗仁和张治中两位将军参与了声震中外的台儿庄抗日战役。他临时被任命为机械化旅旅长。他在黄埔所学的炮科专业,获得了又一次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展露才华的机会。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为沟通南北战场。打通津浦路,会师武汉,把徐州作为他们攻取的首要目标。徐州是江苏省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它位于黄、淮两水之间,地据鲁、豫、皖、苏四省之要冲,是津浦、陇海铁路之枢纽。徐州四周山峦重迭,河川纵横,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政府鉴于徐州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抗日大局。决定在此进行一次会战。

1938年1月中旬,日军矶谷的第lO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运河之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具有重要地位。若日军一旦得手,便可策应津浦路,拿下徐州。因此,台儿庄便成了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31师展开激战。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全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拼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分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授外,被围之敌全部被歼。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加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的有7500余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

其时华国佐刚被任命为机械化旅旅长,即受命率领其德式装备的炮兵部队,参加了中国抗日史上最辉煌的台儿庄战役。从第一次参加北伐开始,他对炮科的理论知识与实战应用都有独道研究,他发现教材中翻译错误,由于教材的翻译错误而使攻击目标难以选准。如:某某(参照物)的斜对面,却翻译成了某某的背后。以某座山为参照物,其“斜对面”和“背后”成了完全相反的方向,炮口的斜度自然不一样。如果不通过实战纠正,人们是难以发现教材翻译错误的。于是华国佐在台儿庄战役中每每能选准地形,巧摆炮阵,有力地攻击了敌阵地和炮群。为步兵打开了冲锋的道路。火炮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属于远程射击的重武器,比起步枪和冲锋枪这类轻型武器,火炮在当时算是新式武器,其间含有高科技成分。华国佐作为白族出生的青年才俊,在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准不太高的情况下,他能脱颖而出,远赴黄埔炮科学习。其眼光自是不同。而学成之后投身军旅,不多几年便能担起大任,能胜任机械旅旅长职务,说明他当时不仅是优秀军人。而且是军中的特殊干才。

台儿庄战役。以其悲壮的牺牲和辉煌的胜利而载人20世纪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册,名震中外。滇军中,无数热血男儿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了,华国佐虽立战功。却痛失战友,痛失同乡。悲不自禁,留给他的,只有更加忠心报国,舍此无他。

武汉大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进行了抗击日军进攻的大会战。华国佐带领他的机械化旅随第9战区李宗仁将军参加了这次战役。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慶,作为进攻武汉的前方基地。以另一部沿长江西进。

6月初,日军波田支队(相当于旅)由芜湖溯江西进,向安庆进攻。

至7月初,日军在江北占领太湖、望江以东,在江南占领江西湖口以东的长江沿岸地区。

7月23日。日军波田支队在九江东面的姑塘登岸,26日九江失守。

8月10日。波田支队沿长江西进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进攻。我军顽强抗击,双方相持日余。

8月20日。日军第101师团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突破了第25军防线,国军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和29军等部协同第25军与之激战。双方成胶着状态。

9月底,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进至德安西面万家岭地区。薛岳指挥第4、第66、第74军等部将其包围。华国佐带领的机械化旅在参加包围、远程阻击日军增援部队的大小战斗中都立下不少功勋。

华国佐带领的机械化旅,属于机动部队,哪里适合布炮阵,哪里需要大规模轰击日军阵地,就奉命开往哪里。在空军、海军出战时,炮兵在地面也发挥了攻击猛烈的优势,在武汉会战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震慑了日军。不难看出,华国佐的机械化旅在这次战斗中尽了应尽之力。

忻口再会战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华国佐随国民党中央军第14集团军卫立煌将军参加了晋北忻口抗日战役,俗称忻口会战。

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起,至12月2日止,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18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华国佐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与18集团军协同作战时认识和结交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长官的。同是行伍出身,并是军校英才,按级别朱德的职位要比华国佐高得许多,但得知华国佐是云南人,朱德便深情地回忆起他在云南讲武堂的喜怒哀乐,华国佐特别提到1928年4月在湘赣边界阻击共产党起义部队时,是他放走了贺龙余部。双方一见如故,一见相知。朱德总司令豁达开朗,平易近人,战斗间隙他们谈抗日见解,谈国共合作,更多的是谈个人志趣,边地风情。由于朱德比华国佐大20岁,因此他们成为忘年之交。在忻口一别,因国共两党的微妙关系,华国佐再没机会与朱德见面,但认识朱德将军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页。

10月初。日本军部正式向华北方面军发布攻取太原的命令。10月1日,华北日军主力坂垣第5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第1、第2、第15混成旅团与特种部队等共3万余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忻口战役序幕拉开。

在忻口,八路军一方面将主力115、120师深入敌军两翼及侧后,向灵丘、广灵、代县、崞县、雁门关敌后进军,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敌人的后方,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切断敌人的补给和增援,进行战役配合:另一方面用部分兵力直接袭扰敌人第一线攻击兵力,同友军密切战术协同。

10月底,忻口会战局势恶化。战区司令傅作义回太原组织城防,令杨爱源去晋南组织防御,卫立煌命令部队停止反击,请求增兵。11月2日夜,奉命撤离忻口。

对于忻口会战,国共双方对此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何应钦说:“歼敌三、四万人,造成华北各战斗中最有利的战局。”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在《山西抗战回忆》中,高度评价了忻口会战:“忻口战役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役,郝刘两将军在前线同时壮烈牺牲。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的全线部队,虽遭受了最大伤亡,毫未动摇: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

华国佐作为机械化旅旅长,他在忻口战役中的表现,被他的顶头上司卫立煌将军多次提到。卫立煌在一个非正式场合,与友人谈起忻口会战中,忻口西北侧阵地失而复得时,盛赞华国佐的炮兵旅功不可没。他对华国佐的印象也很深。他曾说:“那个身材魁梧,年纪看上去不到30岁的华旅长,炮位设置、炮阵排兵。指挥镇定,攻击目标的准确性都是最棒的,原来我还以为是哪位将门之后,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是一位来自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那就更让人惊呀了。在场的一位副官告诉我,华旅长是黄埔六期炮科毕业生,这才使人恍然大悟。黄埔是什么地方?那是哺育精英的摇篮啊!”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厚爱之心自然流露。这是一位高级将领欣然对华将军的热烈赞赏。1942年到1944年滇西抗战中,卫立煌屯兵保山时,还抽空来看望华国佐,滇西战干团举行开学典礼,卫立煌和宋希濂又来为华国佐颁授少将军衔。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机缘。

化险中条山

抗战时期。军人的职务和升降都要服从于战事。有时职务升了并不一定及时授给相应的军衔:有时职务下降了但所接受的新任务更加重要,这样的经历。对于华国佐来讲已是家常便饭。已升任为机械化旅旅长,但军衔不明的华国佐,自忻口战役后,又调回南京总统府任警卫团团长职务。去执行更重要的日常警卫任务。

1941年5至6月,华国佐跟随国民党第14集团军刘茂恩将军参加了晋南抗战(史称“中条山战役”)。华国佐带领的警卫团紧跟刘茂恩总指挥,担负着保卫指挥机关和歼灭近敌的双重任务。

1941年5月,日军以7个师团的兵力,在华北司令官多田骏一指挥下,分9路从东、西、北三面向中条山进攻,企图将中国第1战区队部主力包围歼灭。

5月8日,日军进袭唐淮源部,第3军陷入重围。军长唐淮源命令部队以团为单位突围,自己率军部特务营和一个团的兵力,因突围未果,无法冲出包围圈。又与上级失去联系,经数日血战,官兵战死过半。

唐淮源军长身边只剩下一名警卫员。遂举枪自尽殉国!卫士见军长壮烈殉国,也举枪自尽!

此时,刘茂恩总司令接到卫立煌司令长官的电报,命令该集团军向黄河南岸撤退。5月19日,刘茂恩率部行至河南济源县龙岩镇,被日军包围,数次突围无效。情况万险恶。左右僚属苦劝其更衣逃出。刘茂恩厉声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在弹尽粮绝,突围绝望中,准备同敌人作最后一拼。华国佐和他的警卫团官兵个个视死如归,等待最后命令。

夜色渐浓,天气突变,雷电交加,风雨狂作,山洪滚滚,黄河之水掀起滔天巨浪。

刘茂恩抓住时机,让警卫团的所有官兵准备木筏绳索,丢弃负重,利用黑夜和风雨作掩护,冒险横游,抢渡黄河,绝处求生,果然成功!

华国佐和他的警卫团官兵,保卫刘茂恩将军侥幸黄河脱险。但在事后的总结闲聊中,他认为中条山战役是他所参加过的抗日战斗中打得最窝囊的一次,也是国民政府在错误性决策下打的一次大败仗。其时,战斗已经打响,当守军第3军唐淮源部在夏县陷入重围绕时,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卫立煌还在重庆,一开始就群龙无首,参战部队各自为阵,没有统一指挥,完全处于被动,岂有不败之理!更可笑的是,整个战役结束前,直到最后接到卫立煌给刘茂恩将军的撤退令,方才知道卫立煌是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华国佐虽然官阶不高,却能对每次战役都认真总结。无论是胜利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他都细心思之,深深虑之。这为他后来指挥部队,训练军队干部取得了可贵的第一手鲜活资料。这是他的用心之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赴印度受训

1942年冬,华国佐受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派遣,乘美国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的列多,再转乘火车到兰姆伽参加中美驻印高级战术研究班培训学习,并获得毕业证书,1943年1月回国。

在研究班学习期间,尽管各种条例规定很严格,但有很多学员仍然故意溜出学校,去领略异国风情,常常夜不归宿。华国佐却抓紧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除了认真听取友军高级教官讲授各种形式的战术理论课外,自己还认真分析了世界军事形势,并着重分析日军“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及其焦灼心理。从国际形势看,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反动势力由于向外扩张而形成国内财空虚。由于侵略军物资通过远途运输而供给困难,造成首尾不能相顾的被动局面。只能在世界各个战场苟延残喘,死缠烂打,做出种种灭绝人性的残酷勾当。另一方面,以中英美为代表的反法西斯国际联盟,代表正义力量,顽强抗击。具体分析到侵略中国的日军心理,他们怕打消耗战,主张“速战速决”。而今侵华日军已成强弩之末。对付他们不能死打硬拼。宜当保存实力。拖延时间。瞄准机会。出其不意地打击,方才有效。在打胜仗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只有以不断的骚扰,从物质到精神上拖垮敌人。

使华国佐意想不到的是,他对付日本侵略者所得到的实践经验,他在印度高级战术研究班学习的军事战术,他研究出的理论成果,不仅仅只有用于个别部队,而且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乃至后来运用于他所授业的六千余名干部训练团学员身上,从而在战场上发挥了应有威力。因此,他的这些经验和理论所起的效用。远比他一个人指挥一支部队威力大得多。在印度高级战术训练班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华国佐踌躇满志。返身回国,又投身于新的抗日战场。

滇西育英才

1943年2月11日,陈诚受命为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日陈诚由重庆飞来昆明,并把他的指挥机构设在弥渡。1943年4月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干部训练团”(简称:“滇西战干团”),战干团地址选在大理三塔寺旁的营地。团长蒋中正,副团长李根源、陈诚,教育长宋希濂、副教育长董仲篪,总队长易谨,副总队长华国佐、李颐。

全团3000多人,分设三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3个中队,每个中队分3个小队,还有1个女生中队。

因滇西反攻战异常激烈,国军伤亡较重,为了补充前线干部队伍,适应前线战争需要,董仲篪、易谨、李颐等将领开赴前线任职。他们赴前线后,从中美驻印战术研究班毕业回国的华国佐,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参谋处长,滇西战干团副教育长、总队长兼第六大队大队长,全面主持战干团工作。

曾接受过华国佐训练的一位老军人回忆说:开学典礼在大理三塔寺大操场上举行,“授衔仪式”和“开学典礼”合二为一。同时进行,国防部长何应钦、远征军长官陈诚、卫立煌、宋希濂、李根源等前来参加。何应钦宣读授衔令,华国佐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诚宣读驻滇干训团成立的命令,宣读了团长、教育长、副团长等组成人员名单,并说明驻滇干训团的成立,是黄埔军校的延伸,序列为第十九期,是决定滇西抗日大反攻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举措。

华国佐在战干团里身为总队长,与学员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从不摆架子搞特殊。其它官员吃小灶带家属,他却和学员们一起排队打饭吃大灶。身为教官,华国佐讲课口若悬河,深入浅出,让受训的学员很快领悟,表现出一位军事将领对所授知识的深透把握。实地演练,华国佐也做得娴熟自如,堪称典范。

据华国佐战干团的学生回忆,毕业前夕,应大部分学员的要求,请他在露天大操场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大课。整个大课分格斗演示和战略战术要点两大部分。那堂课给学员的印象很深,也使学员在以后的实战中广为受用。

讲格斗演示时,华教官让学员自愿举手,上台与他拼刺。最后选定十位学员,每人持一支训练枪(棍),他亦用木枪分别与十位学员对决,结果十位学员都输给了他。每拼刺完一位学员,他都具体点评学员输败的原因所在,并纠正他们的動作要领。最后华教官总结道:拼刺刀的要领在于挡、挑、撇、刺。挡为完全的防守,挑和撇是防守中的进攻:刺则是完全的进攻,也是拼斗的终极目的。什么时候用什么动作,要根据对方的招式而定,其中的关键是面对敌人进攻要会巧妙避让,借力打力,努力做到四两拨千斤,抓住敌人破绽,及时有力发刺,以上是于技巧而言。有了灵活的技巧,掌握正确的要领,最后要靠强大的力量来实施。拼刺中的力量又由臂力、腰劲、腿功三个部份组成,配之以灵活的步伐。有了腿功桩子就稳,有了腰劲身板就硬,有了臂力就可挡挑撇刺招招见狠。因此要随时练功,除了训练时专门训练,在休息时多练俯卧撑,每天坚持一百下,臂、腰、腿的力道就会不断增长。最后华教官特别指出:今天学员们都没有拼过我,除了动作要领和力量悬殊外,还有一个心理因素问题,面对教官心虚胆怯,未战先败。因此上战场与敌人拼刺时,胆气要正,底气要足,树立必胜的克敌信心很关键。怕死的不配做军人,我从军校毕业到现在,同日本鬼子打杀,历经十余年,经过上百次激烈战斗,完全成功就在于不怕死。“怕”字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是不存在的。你们做我的学生,就要学我们不怕死的精神和勇气,千方百计完成任务,消灭敌人。格斗演示不仅看得学员眼花缭乱,也听得目瞪口呆,最后的雷鸣般掌声,是对华教官的由衷敬服!

讲到战略战术要点时,华教官提纲挈领,深入浅出。不像教材中那样繁冗空论。因为所讲授的内容属军事理论,至今存活下来的学员也记不太清楚了。他们只依稀记得华教官如下话语:所有的战争原则就是集中力量来对付敌人的弱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先使敌人的力量分散。要使敌方的力量分散,那么首先你自己要作一部分分散,以造成一种声势来引诱敌人。只有你的分散,他的分散,然后才是你的集中。真正的集中即为有计划分散的结果。华教官在最后说:以往军队的训练多偏重于在攻击的执行细节方面。想从此处增进攻击的效力。这种过份重视战术技术的态度,忽视了心理上的因素。它的着眼是“正确”而非“奇袭”。这样所造就出来的指挥官,事事都依照书本的教导,他们只注意到不让自己犯错误,而忘记了必须设法让敌人犯错误。其结果是他们的计划往往落空、失准,最终是落败!请记住:在战争中,只有屡屡迫使敌人犯错,才可以使战局发生决定性的变化。

所谓屡屡迫使敌人犯错,就是要以迷惑敌人的阵势令敌人上当,钻入自己的圈套。这是多么深入浅出的道理啊!

学员们评价说,华教官的理论课不仅言简意赅地讲清了教材中让人模梭两可的一些概念,更重要的是他启发了学员的心智之路,特别是教材中未见论述的那些独到见解,总让人茅塞顿开,这或许与他精湛的理论见解和血染的实战经验相结合有关。

参战在松山

1944年7月初,华国佐将军培训的第三期战时干部训练团学员毕业,这也是最后一期毕业学员离开战干团。华国佐是卫立煌将军的部下,卫长官十分了解他的军事才华,华国佐离开训练团,随卫立煌将军开赴滇西抗日前线。正式职务为11集团军参谋处长,卫长官视他为高级军事参谋,留在总指挥部,共谋军事。此时,历时八个多月的滇西抗战大反攻已进入最后三个月的决战阶段。

时值1944年5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关头,为配合盟军亚洲战场,2月以来中国20万大军陈兵怒江东岸,准备强渡怒江,实施滇西大反功。滇西抗日反攻战一开始打得异常激烈,前五个月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如今在腾冲来凤山的国殇园就是历史的见证。

此时华国佐随卫煌将军抵达保山,正好参加了调整战术部署的方案制定。

在总司令部,华国佐得知了此前攻打松山的大部队伤亡惨重的事,经过思谋,他慎重建议宜当派遣小股侦察部队深入松山。实地侦察日军的明碉暗堡和防御部队的兵力部署等,待情况清楚再考虑如何进攻。总司令部采纳了他的建议,抽调了个个身怀绝技而又优化组合的小股侦察部队深入松山。侦察队经过千辛万苦,从生死线上返回,搞清了日军在松山的布防等基本情况。其明碉暗堡、火力配置、攻防特征、火网交错等被我方一一掌握。在制定新的作战方案时,华国佐认为正面进攻取胜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力主逼进主峰开挖地道,以炸药炸毁守敌总部,被司令长官采纳。8月20日地道挖成。继之成功爆破,松山守敌被歼。9月2日,松山战役取得最后胜利。

松山战役胜利后,司令长官卫立煌回重庆述职,10月29日,华国佐又随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将军西进龙陵,将日军最后逐出国门。在攻打龙陵时,他向宋希濂将军建议:日军战斗力强。但是骄傲自负,目空一切是其软肋。加之日军对龙陵地形不熟,这是我方有条件做足做好的。因此,和日军作战不能死打硬拼,应虚实交相互用,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方可制敌于死境。这一点,为龙陵往后的战局发展而陆续得到验证。

在攻打芒市时,华国佐向宋希濂建议。要集中全军和友军的炮兵,全力轰击敌人,为步兵冲锋打开通道,同时以飞机轮番轰炸,切断逃敌退路,在分割中歼灭敌人,方才有效,这些良策都在实施中收到实效。攻打龙陵、芒市的战斗,打了漂亮的攻击战。作为参谋人员的华国佐,他为自己的智慧极至发挥,得到认可而感到欣慰。

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勝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被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历览华国佐将军的戎马生涯,从青年时代起于黄埔,先后跟随何应钦、顾祝同、李宗仁、陈诚、杜聿明、张治中、宋希濂、卫立煌、邱清泉等将领,从北伐战争初露锋芒,上海抗日艰苦鏖战,从台儿庄抗日浴血辗转,到滇西反攻培养人才,献计献策为国尽忠。这一路走来总是光明磊落,竭忠尽智。他高昂着一颗卫国保家的头颅,洋溢着一腔正义凛然的豪气,展现出一种爱国英豪的雄姿……以儒将之称的华国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后人虽不能对之精透却足以令人引为楷范。

蒙冤终平反

庆祝抗日胜利的欢呼声尚未停息。全面内战的硝烟又四处弥漫。华国佐将军不愿看到山河再度破碎,国人自相残杀的揪心场面,决心解甲归田,安度余生。回到地方后,鉴于华国佐在军中的威望,地方政府特邀他出面主政。1946年3月至1947年2月任云南省政府河口总督,1947年5月至1949年12月8日,任凤仪县副县长、民众自卫总队长等职。次日卢汉宣布云南和平起义,华国佐立即响应。凤仪县不放一枪一弹和平解放。凤仪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华国佐被选为第一届人民代表,继续留新政府参加征粮工作。1952年2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华国佐因任过国民党军队将领,伪政府副县长等职,新政府以“历史反革命”的罪名将其收监。1968年12月24日,华国佐病故,走完了他62年不平凡的人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国民党抗日军人和起义人员,各级各部门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甄别工作。对于其中的错处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加大了落实政策的速度和力度。对华国佐这样的抗日爱国将领和对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的人,也适时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1986年1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恢复了华国佐作为起义人员的名誉,并颁发了起义人员证书。蒙冤了34年的华国佐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从此可以含笑九泉。

2004年9月16日,大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为彰显华国佐将军的业绩,黃埔同学会领导李希鳌、王定宇、张汝鹏等与有关人员给华国佐的家人送去“德政匾”,并召开了缅怀将军业绩的座谈会。大理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贾体、金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华克祥分别讲了话。当日,大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风范可钦”为题,赠诗赠匾,表达了对华国佐将军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德政匾上书有:

黄埔英烈德政千秋万众景仰风范永留

国佐将军华学长黄埔六期毕业生

中央军委托重任奔赴滇西干训团

出任少将总队长培育抗日好儿男

抗日卫国作贡献着鞭有志显奇能

盛世制匾资纪念存此风范励后人

诗下有文,其内容是:

华国佐将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战时滇西干部训练团少将总队长,培育抗日英才功不可没,堪称黄埔同学之表率,特志纪念。

投身黄埔保卫祖国

爱国革命世代光荣

大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敬赠

二00四年九月十六日

华国佐去世后,特别是他的名誉恢复以来,很多人都以不同方式来悼念他。有的召开专门追思会,有的在春节茶话会上,满怀深情地追忆他对国家民族做过的有益之事。新编《凤仪志》、《大理市志》的“人物志”中都有关于华国佐的简略记录。

2006年清明节,华国佐的子孙们为他重修了墓志,并请全国著名的演讲家,评论家杨荣昌教授为他题写了墓志铭(俗称碑序):

华国佐又名张国佐,字玉成,白族,光绪三十二年生于大理金星村。自幼聪慧好学,早年毕业于省立大理中学,后考取上海劳动大学劳工学院,因感国势日衰,立志投军报国,遂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就读炮科。毕业后曾任排、连、营、团长。其间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团营长、机械化旅旅长等职。一九三二年一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华将军参加了十次较大的抗日战役,简而述之:上海首抗战,长城勇杀敌,智显卢沟桥,浴血淞沪地,神威台儿庄,武汉炮显威,忻口立奇功,化险中条山,松山大凯旋,龙陵驱顽敌。后人评曰:枪林弹雨见英雄,身经百战晋将军。一九四二年,滇西反攻战开始,华将军被选派到印度学习,战绩优秀,作为中央军事代表团成员出访印度(在中美驻印高级战术研究班毕业),时年35岁,实为年轻有为之将领。回国后,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少将总队长,兼任第十一集团军参谋处长,为中国远征军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在龙陵、松山等战役中功绩显著,为滇西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抗战胜利后,历任河口总督,云南第五行政区督察长官、凤仪县副县长等职。

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解甲归田后。救山民于水火,帮迷途青年回归,倡导科学,力主建桥修路,引进农机,兴修水利,解除匪患,保一方平安,造福桑梓,深得乡人赞誉。华将军秉政清廉,仗义怀柔,谦仁处世,德高望重,饮誉乡邻,世人景仰。挟戎马一生风烟,怀爱国赤心耿耿。其事迹载入史册,其战功镌刻山河。

国佐将军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驾鹤仙逝,留一腔热血于故土,置豪迈情操照后人。

颂曰:苍峰高矗,洱水浩茫。军旅生涯,抗日卫国。君今逝矣,风范永存。龙岗凝瑞,山高水长。

其时,大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也赠匾祝贺:

墓志落成人尊仰,忠魂含笑九重天!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浓墨重彩来宣传本民族的抗日英雄,目的在于记住历史,不忘国耻,记住先辈,开创未来,这就是我们后人的重大责任!

编辑手记:

本文讲述的华国佐自1932年参加上海“一·二八”战斗开始,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共经历战役十余次,战斗上百次,是一位从大理走出去的抗战功臣。抗战胜利后,华国佐不愿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并且审时度势,积极参与云南和平解放。

华国佐晚年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已平冤昭雪,现在我们只希望华国佐将军以及和他一样的民族英雄们不要被历史埋没,并且永远被后人铭记下去。

猜你喜欢

日军
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日军特攻队为何称“神风”
当年重庆“日军战俘营”
美军对日军实施的“饥饿战役”
甲午战争日军作战序列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