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工业化进程阶段性特征促进东营经济转型升级

2015-10-24张志国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东营第三产业工业化

张志国,张 峰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东营257091)

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在产业结构转化的推动下,一个地区(或国家)往往会规律性地从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跃迁。在当前工业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对东营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整体分析,有助于把握其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一、东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

1.经典理论划分发展阶段的标准。对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许多经济学家有一些有影响的理论。其中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的方法,他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后工业化和现代社会,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这样共分为六个发展阶段[1]266-267。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2](见表1)。

表1 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2.东营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其一,基于人均GDP指标衡量,我市已处于现代化社会阶段(工业化的第6阶段)。人均GDP直接反映生产率水平的高低,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2012年,东营人均GDP为145395元,折算成1970年美元(折算数据见表2)为3847美元,已经处于现代化社会阶段。

表2 1970年美元与2012年人民币的折算

其二,从三次产业结构判断,我市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化的第4阶段)。按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来看,2012年我市三次产业占比为3.5:70.8:25.7。根据产业结构可以判断,我市第一产业占比小于10%,第二产业占比大于第三产业(I>S),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第二产业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其三,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第4阶段)。2012年,东营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22.7∶39.2∶38.1。对比标准可以判断,东营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看,处于10%~30%的区间,相对应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为工业化后期阶段。

其四,城市化推进较快,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第4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营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2年,东营城镇化率为62.08%(位列全省第4,位于青岛、济南、淄博之后),按照该标准,目前东营人口城市化率高于60%,表明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3]15。

3.标准的适用性分析。从理论的时代性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钱纳理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细化等新情况的出现会影响这些具体标准的适用性,但由于这一标准是建立在对34个准工业国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的,能反映一些共性的规律,这对于把握东营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各指标的协调性来看,依据工业化发展阶段的4个指标,对比东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人均GDP水平指标来看,东营早已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处于现代化社会阶段(第6阶段);但从三次产业GDP结构、从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人口城市化率其他三个指标来看,东营均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第4阶段)。人均GDP指标显示的发展阶段明显超前于其他三个指标显示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东营独特的油地经济结构的影响。东营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因油而建,因油而生。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大部分分布于东营,其较高的人均GDP数据拉高了东营整体的人均GDP指标。这一点从东营与全省平均人均GDP前7位的其他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营的人均GDP比名列第2位的威海高出7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0%。因特殊的体制机制原因,胜利油田的生产、销售、就业与东营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东营产业结构、产业间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并没有相应的演变,导致指标间的不统一。去除这一明显偏高的指标,整体上看,东营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第4阶段)。

二、东营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工业化发展的一般特征。工业化的发展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的一系随着拉动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变化,相应的就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城乡居住等社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同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将发生改变,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后期阶段就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上来(参见表3)。

表3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主要内容、驱动因素和主要产业特征

2.东营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其一,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正在提升,但受产业投资结构影响提升的速度不快。世界上众多地区(或国家)的产业演进,一般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山东省各市的产业结构来比较,也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以2012年各市人均GDP为例,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各市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4]49,整体上看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如图1)。但也有个别市有一定特殊性,如济南、青岛、临沂的第三产业比重较高(济南是省会城市、青岛是旅游城市、临沂是物流发达城市),二产比重较低;东营则二产比重最高,三产比重最低,且偏离幅度较大。

图1 2012年全省各市人均GDP与三次产业占比的关系

从建市以来,东营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也基本符合上述定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但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从建之初即已形成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近年来,东营的第三产业每年大约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上升;三是由于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影响,第三产业占比的增速较慢,第三产业占比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有加大的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至2012年东营第三产业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相差11.9增加到14.3个百分点。

其二,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产业呈现重工业为主的特征,目前面临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转变的压力。一是重工业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以重工业为主。自从胜利油田开发之后,我市就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工业占到90%以上。2005年以来随着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85%以上。二是重化工业、加工组装业、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呈现多发展阶段特征并存现象。近年来,呈现出重化工业与加工组装业、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多种发展阶段特征并存的局面。第一,重化工业继续发展。第二,制造业加快向深加工化转变。第三,技术集约化为突出特征的企业表现出强劲活力。三是制造业仍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演变滞后于标准的发展阶段。经验表明,重工业化的过程会贯穿于工业化的始终,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以不同的产业为主的形态,如表4所示。在工业化的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加工组装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会依次成为主导产业,呈现出由重化工业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转变的态势。

从工业内部结构情况看,我市仍以重化工业为主,其发展演变相对滞后。2012年,工业行业大类处于产值前6名的分别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而各种金属制品和机械加工业的产值之和约1330亿元,只占到化学工业的55%。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来看,我市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第4阶段),现在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标准相比相对滞后,需要采取措施促进重工业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转变。

其三,从人均收入来看,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近年来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三者增长并不同步。人均生产总值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又快于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使居民难以充分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也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其四,从劳动力的转移情况看,农业转移人口还有一定空间。2012年,东营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数的22.7%,而第一产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仅为3.5%,二者相差巨大。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农业的单位劳动力产生的增加值较低,相同的增加值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也是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不够造成的。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比,山东省2012年的上述数据为33.1%和8.6%,东营单位生产总值所需要的劳动力还要高出许多。二是农村仍然可能有一定劳动力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农业转移人口还有一定空间。

其五,从城乡关系来看,产业与就业,就业与城镇化之间推进不够协调。东营市2012年非农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比重高达96.5%,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67.3%,城镇化率为62.08%,如依据户籍人口,则城镇化率更低。上述几个差距说明,我市产业间就业结构调整慢于产业的调整;城镇化的进程又慢于就业的演进;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更加滞后,影响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就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推进。

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1.继续以大项目、好项目为载体,推进重工业化的进程。重工业的发展是贯穿工业化各个阶段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东营重工业发展仍然有较大空间。当前经济发展中东营众多的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成套先进生产线(设备)的方式,大力提升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也从实践的方面证明,重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调扩增上”的发展思路,符合重工业阶段长期性的经济规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通过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扩张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实力,可以为东营今后的发展开拓外部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为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推进制造业由重化工业为主,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转变。重工业化并不仅仅是指重化工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还有着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发展的新要求。东营工业化的发展也要认清这些特点和趋势,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以石油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实现新的跨越。为此,一是注重成套设备(生产线)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三是搭建技术研发、合作、交流和交易的平台;四是加快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五是加快重大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东营产业发展当中,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市委市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实施了“服务业突破年”活动,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龙悦湖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等一大批服务业大项目建成开放,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但东营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发展更慢,更缺少大项目和影响带动能力的企业。因此,更应加大力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得更加合理,形成产业间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4.落实收入分配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东营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最终的目标是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这不仅意味着工业发展阶段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发展成果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市民都过上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这就需要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的突出矛盾,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努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努力做到“两个同步”。

5.以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动力,吸引农村和外地人口向城市积聚。劳动力是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劳动力由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向城市转移。一是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放开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二是推进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是根据东营人口基数小,财力比较充裕,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实际情况,在平等提供社会保障方面进行有力的探索,先行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和外地人口落户城市,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力,同时减少农村人口,改善城乡结构,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王汉斌,李春鹏.工业化水平的测度和实证分析:以泉州市为例[J].学术交流,2012(1).

[3]东营市统计局.东营市统计年鉴2013[M].东营:东营市统计局,2013.

[4]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东营第三产业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在东营看“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