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自主招生与高考招生人才培养比较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10-24罗振华张芦军周美华
罗振华 张芦军 周美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试点改革突破了原来单一的高考模式,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提高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浙江省自2007年起在2所高职院校中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到2013年已经扩大到31所高职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开始连续5年实行自主招生,从5个专业、招生规模控制在学校年度普高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扩大到2013年的8个专业、招生规模达到年度普高招生计划总数的10%。高职高专自主招生学校不断增加、比例逐年扩大。为了加强对自主招生人才培养规律性的研究,必须探讨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自主招生与高考招生人才培养过程的比较
本课题研究选取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自主招生学生与同届高考招生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调查问卷和各项统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原理,调查内容主要是两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空间感、音乐感、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观察等多种智力能力及其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实践中的表现,同时调查其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参加各类活动取得的成绩等。限于篇幅,笔者列出以下几项数据进行比较。
(一)两类学生在多元智能方面的差异比较
1.入学时多元智能的比较
课题组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对两类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在多元智能构成上有些差异(如下页表1所示)。在语言能力和自我认知上,自主招生学生的自我评价比统一高考学生高得多,分别高出28.4%、30.7%,在音乐感等6个项目中前者也比后者要好。
2.两年来多元智能的比较
经过两年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锻炼,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有的在学业上得到了提升,有的在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有的在人际关系上得到了加强,有的在社会实践上得到了磨炼。课题组分别对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学生进行了调研,学生都觉得自己在各方面有所进步(如下页图1所示)。两类学生都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及自然观察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多的进步,提高的比例虽各自不同,但前者比后者进步得更多。
表1 入学时两类学生多元智能比较表
图1 两年来两类学生多元智能比较图
(二)两类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评价的差异比较
1.教学方法评价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学生是否将书本知识牢固掌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与时俱进。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俗地讲就是培养高级“蓝领”。高职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是薄弱环节,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具体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实训法等。通过对两类学生的调查比较(如图2所示),发现他们都对直接讲授教学法不太喜欢,比例分别占12.8%和25.4%,都比较喜欢行动导向教学法,除分组教学法以外,对其他方法自主招生学生喜欢的比例更高些。
2.教学手段评价比较
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采用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DVD机、计算机等引入课堂。通过对两类学生的调查比较(如图3所示),91.9%的自主招生学生认为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而统一高考学生这一比例只占76.3%。为何学生对教师使用教学手段的看法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在给自主招生学生上课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的手段多些,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部分高考学生认为即使利用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比较单一的。
图2 两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图
图3 两类学生对教学手段的评价比较图
(三)两类学生喜欢不同教学方式的差异比较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71.6%的自主招生学生更喜欢“实践教学,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做些引导”,统一高考学生这一比例只占41.9%(如下页表2所示)。由此反映出前者比较喜欢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这带给我们一个深层次的思考,随着自主招生比例的扩大,今后高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互动教学,学生在做实训,教师在旁辅导”、“视频互动,教师带着学生观看业务操作流程”的教学方式,两类学生的评价差异不大,但学生都比较喜欢师生互动交流,需要教师事先设计好课程项目,围绕着提高学生多元智能开发教学项目。
(四)两类学生在校参加活动与获奖的差异比较
我校历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围绕学校“爱学诚敬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分院的“一院一品”,开展了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学校、分院、班级建立了三级素质拓展平台,为学生开展课余素质拓展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图4所示)。自主招生学生在参加文体活动、辩论赛、演讲赛等方面积极性比较高,通过调研与观察,发现这些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但是相对其他学生而言,往往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在课堂学习中缺少耐心。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两类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奖的比例大致相当。
表2 两类学生喜欢不同教学方式的差异比较表
图4 两类学生在校参加活动的比较图
(五)两类学生希望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能力与素质的差异比较
在实施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是主阵地,第二课堂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的育人平台,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外实训、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内容。两类学生对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需求强度不一(如图5所示),除了校内实训外,其余各种途径前者比后者需求更多,尤其是校外实训、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比例都高出10%以上,反映出自主招生学生更加渴望早日融入社会成人成才。
二、对自主招生学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系统化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使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学习,为他们提供适合其个体发展最优化的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课程建设。我校依托强大的产业背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将课内教学(课程专项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及毕业综合实践)与课余拓展(创业、创新及文化素质拓展)利用“三三”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如图6所示),使得“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真正的落实。
图5 两类学生希望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能力与素质的比较图
图6 人才培养系统项目化实践框架图
1.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课程专项实践项目
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人有八种智能,人们在扮演各种职业角色过程中使用的都是一种复合智能。所以,我校非常重视对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复合智能的培养,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开设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在“从事职业所需的复合智能”方面得到显著进步。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作为一个优秀的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应在以下三种智能方面表现突出:一是语言智能。将服务产品介绍给供应链上客户、说服潜在客户购买、在服务营销谈判中取胜、处理物流服务纠纷等,这些职业技能与素质都需要得到语言智能的支持。二是逻辑智能。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审时度势、即时变化物流服务策略、判断市场趋势、合理服务定价等,这些职业技能与素质需要得到逻辑智能的支持。三是人际关系智能。建立物流网络、拓宽物流市场、与供应商、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等,这些职业技能与素质需要得到人际关系智能的支持。也就是说,从事物流职业应具备一种复合智能,至少包括上述三方面的智能。
鉴于物流职业需要以上复合智能,我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就要达到发展上述智能的目的,专业计划中要求每门专业课都设计专项实践项目。例如,“采购实务”课程设计了6个项目: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调研与管理、模拟采购谈判、编制采购合同、招投标采购、采购业务综合实训。
2.参考多元智能理论建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智能结构的不同,即智能结构中的强弱不同。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差别的存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利用这些差别,使每一个学生发展达到最优化。为此,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切入点”的理念。加德纳把切入点看作是不同的门,每扇门都将学生引向相同的学习主题。他提出建构课程从不同的点切入,由于不同学生的智能结构使得一些学生对某些切入点的喜爱多于另外的切入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学习主题使用多个切入点都具有吸引力。同时,使用多个切入点可以使学生对同一主题产生不同观点,不同的观点可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我校前两年每个学期1~2周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就是要寻找学生发展的切入点。以第二学期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综合实践为例,有20位学生选择了《快递公司客户服务评价调查分析——高教园区大学生快递服务》项目。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成5组,每一组负责对3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并做出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研报告。
开题阶段:下达“快递公司客户服务评价调查分析——某高教园区大学生快递服务”课程综合实践任务书,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阅,选择调研的高校、设计修改调研问卷及其他前期工作。调研阶段:安排学生前往各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收集整理各种资料,且随时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与沟通,教师定期检查工作,对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撰写报告阶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对调研报告初稿进行审阅修改,帮助学生完成每个小组的调研报告。汇报阶段:小组成员通过PPT汇报调研报告,并结合调查过程材料、调研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调研阶段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与人沟通的能力,自然探索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开题阶段和撰写报告阶段可锻炼语言智能、逻辑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汇报阶段则可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等。
3.借助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毕业综合实践项目
毕业综合实践是高职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职应岗能力为技术应用能力的终点设计教学计划。毕业综合实践体现的能力应是以道德品质为基础,以人文素质为依托,以从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能力。
毕业综合实践是针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从内容实施到评价“一刀切”、单一化的弊端提出来的,目的是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的现状,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潜能。
首先,是项目开发主体的多元。过去,毕业论文只要结合专业来写就可以了,往往很多人千篇一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写出的文章雷同。自2005年起,我校毕业综合实践项目实行一人一题,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顶岗实习岗位进行写作,这样大家都有话可说,项目开发主体是每一个学生在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上所遇到的技术和管理等问题。其次,是项目内容的多元。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岗位,涉及的内容也不同,如生产建设类有产品、工艺设计、生产施工操作等内容;服务类有服务开发、服务方案设计、服务实施操作等内容;管理类有管理系统、管理方案设计、管理实施操作等内容。所以,每个毕业生所写论文的内容各有特点。再次,是项目评价的多元。包括评价人员、评价指标体系多元与评价内容多元(顶岗实习表现、毕业设计、答辩等),如下页表3所示。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素质拓展平台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学生入学基础都比较薄弱,如何对待所谓的“差生”,是能否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的关键。多元智能理论区别于传统的仅注重语言智能与逻辑智能发展的观念,关注的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智能与逻辑智能两种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6种智能——空间、音乐、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探索。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学习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我校自2006年以来就对学生进行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表现、文化艺术技能、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制定了学校、分院和班级三级素质拓展平台(如图7所示),为所有学生通过课余活动提升自己的各种潜能搭建了平台。
表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毕业综合实践项目评价内容表
图7 素质拓展三级赋分平台框架图
[1]陈丽能.毕业综合实践导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2]朱畅.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加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2):67-70.
[3]朱恬恬.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9):5-7.
[4](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