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2015-10-24邵亚萍沈亚强
邵亚萍 沈亚强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国内关于普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并在2001年以后成为研究热点,这与当时我国新一轮普通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相关课程与教学改革政策的颁布,中职教学有效性问题也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在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5—2013年间收录的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中职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文献来源
笔者以“中职”和“教学有效性”为主题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全面检索,并将时间限制在2005—2013年(2014年数据不完整暂不统计),共检索到667篇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去除重复文献以及国内国际会议、报纸、文件讲话、商业评论等非学术类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392篇,包括期刊学术论文363篇,硕士学位论文29篇。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文献刊发年份分析
根据研究文献刊发年份对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研究历史、现状、趋势。从2005年第一篇关于中职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论文算起,至2013年共发表相关论文392篇。2005—2013年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领域的研究文献刊发年份分布如下页图1所示,可以看出,2005—2007为起步阶段,共有7篇论文。可见,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在教学有效性在普通教育领域成为研究热点较长时间之后才有研究者开始关注的。2008—201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6年间论文增长率为89.5%,尤其是2010—2011年间的论文增长数量最为明显,这与2010年国家出台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密切相关。《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相应地得到了学界对中职教学有效性的重视。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近几年有关中职教学有效性的论文数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学界对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兴趣呈现井喷之势。
图1 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刊发年份分布图
(二)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根据研究者所属机构分类对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研究主力军及主要研究形式。2005—2013年,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者分类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知,在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人员中,职业院校教师①占86.2%,高校研究者②占13.8%。可见,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领域的研究主力军是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
笔者认为,与其他论文相比,硕士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一般来说,核心期刊论文比其他期刊论文学术水平更高。笔者分别对29篇硕士学位论文和15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29篇硕士学位论文作者所在机构中,以华东师范大学4篇为最多,其后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各3篇。而在15篇核心期刊论文中,作者所在机构为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只有2篇,其余13篇均来自职业院校。可见,在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职业院校教师显露出不俗的实力和潜力。
表1 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者分类表
(三)研究文献内容分类分析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课程呈现多样化。教学是课程的实施环节,不同课程类型所对应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也有较大差异。为了解目前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领域对不同类型课程所对应研究的比重,笔者将363篇期刊学术论文和29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文化课指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体育、德育等课程,也包括职业指导、法律、心理学等与中职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与普通教育所设课程最接近。专业理论课指根据中职不同专业所设置对应的用于教授专业知识但区别于操作实训课的课程。专业实训课指需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锻炼职业技能的课程。其他部分是指研究者没有明确对哪类课程所对应的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而只是探讨中职教学有效性的普适理论。
表2 研究文献内容分类表
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于文化课所对应的中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所占比例最大,为62.5%。专业理论课相应的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所占比例为28.8%,专业实训课对应的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少,仅为2.3%。可见,研究者对于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尤其是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还处于非常薄弱阶段。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体是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他们的科研水平相对薄弱,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有限,所以其在研究过程中多借鉴普通教育的研究成果。而中职教学与普通教育教学最接近的部分就是文化课教学,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学生的基础,所以,在中职文化课教学有效性领域的探索相对来说较容易。第二,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因设备落后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原因导致中职教学理论化倾向比较严重,而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体是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所以相应地对中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以文化课所对应的教学有效性为主。第三,中职教育开设专业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跟职业相关的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是一种需要通过操作的形式掌握知识。目前,学术界对于实践性知识的探索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三、研究内容分析
(一)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是研究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但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独特内涵。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并且不可重复性,这就造成了教学有效性概念界定的困难。目前,学术界对教学有效性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片面,而中职教学有效性领域的研究者又往往是借用普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所以,在中职教学有效性内涵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严重不足。
有学者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课程、知识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具有很大差别,这导致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不能简单套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郭鑫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对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界定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还要符合课堂教学价值观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但其给出的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中依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有学者从教学效率的角度定义中职教学有效性。陈颂阳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有效性是指项目教学能实施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如学校投入、教师付出、学生收获之间的效益值。也有学者从关注学生的角度探讨了中职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周如俊认为,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是突出学生职业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以任务或项目驱动的教学形式、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并针对不同专业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从学生的角度界定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更符合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而简单地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中职教学有效的内涵,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有效性评价趋于“分数化”、“功利化”,导致以学生的成绩和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情况来衡量教学有效性成为普遍方式。
(二)提高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力军,对中职教学具有丰富的直接经验,所以在提高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成果丰厚。但如前所述,目前研究者在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重心依然在文化课上,对于中职专业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较少。而研究者对于提高中职文化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多是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并借鉴普通教育相应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策略而提出的。
提高中职专业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策略方面的研究,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是将普通教育领域里的教学方法用到中职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的中职学校自2009年开始以商贸类专业为试点,采用了包括自学、练习、讨论、讲解、反馈等环节的“尝试教学法”以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有学者提出从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来提高中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如安吉职教中心提出了“小组合作、导学展一体”的课堂设想,即将课堂实施分为“预习、小展示、大展示、点评、反馈”五个环节进行,经过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研究者对于中职专业实训课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也多为职业院校教师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支撑,也难见鲜明的观点。林瑾结合自己对于中职导游服务实训课的从教经验,分析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中职导游服务实训课有效性的措施:倡导合作学习、加强校企合作、营造仿真实训环境、建立师生合作教学关系、健全评价机制。谢春明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相关理论,提出通过设置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实训课程内容的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并以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问题意识、将企业教学实习纳入实训课程体系等措施来提高中职电子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展望
(一)加强理论研究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相应政策的出台,我国对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成果呈井喷式增长。但研究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极少,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相关的博士论文。而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力军,在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其研究成果多是工作经验的总结,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故必须加强理论修养,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二)加强合作研究
目前,中职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合作完成的较少,合作形式主要有中职学校与当地教研室合作、中职学校与高校职业教育研究所合作、中等职业学校校际合作以及职业院校内教师间的合作等。尽管合作研究的形式已呈现多样性,但依然不足。所以,研究者需加强合作研究,尤其是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与高等院校教师、职业教育领域专家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院校教师研究成果呈现“经验总结”的现象,帮助教师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审视经验,提升研究层次。职业院校教师也可以为普通高等院校教师提供鲜活的案例和素材。
(三)突出中职特色
目前,我国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大多还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的类推,缺乏自己的特色。朱德全曾指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长期以来偏重对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借鉴和模仿,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学长期处于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困境。不可否认,“中职教学有效性”首先是教学有效性,既然是教学有效性,那就必然与普通教育教学有效性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当然可以合理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推进中职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立足点凸显中职教学有效性的特色,研究中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构建符合中职特色的教学理论,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另外,一方面要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出发,尤其需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合不同专业所对应的专业课的特点进行专门研究,从而得出具有说服力的针对某一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高等学校附属的中职部、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下同)等学校的各类教师。②包括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2]郭鑫.职业院校项目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陈颂阳.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4]周如俊.当前中职校专业课程有效教学的“对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1(6):37-39.
[5]刘瑞.“尝试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2(9):60-63.
[6]朱求胜.中职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3(24):119-120.
[7]林瑾.浅议中职导游服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职业技术,2010(4):42-43.
[8]魏刚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实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9]杜小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统计,2010(11):24-26.
[10]朱德全.当前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