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5-10-24胡春仙
胡春仙
(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汝南 463300)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胡春仙
(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汝南 463300)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和92.5%(37/4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奥曲肽;泮托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50 cm一段)以及胰管、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1]。主要的原发疾病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大部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处病变等。国外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可达10%[2],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照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80例患者均满足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4.2±7.2)岁。统计两组患者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大部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处病变等。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并支持此次调查。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嘱绝对卧床,采用头侧卧位,防止呕血时误吸引起窒息,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吸氧、禁食水、止血、抑酸、抗感染、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治疗[3]。对照组患者在给予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40 mg配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入,2次/天,3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患者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奥曲肽0.1 mg,缓慢静推,静推结束后用5%葡萄糖250 mL+奥曲肽0.3 mg,静脉泵入,25~50 µg/h,根据患者的出血凶险程度适当调整速度,2次/天,连续使用3 d。
1.3疗效评判标准[4]。显效:治疗24 h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心率稳定,肠鸣音正常,无呕血或(和)黑便,内镜证实出血已停止,血红蛋白上升;有效:治疗3 d内出血已控制,血红蛋白可低于正常但无进行性下降趋势,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无效:经治疗72 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肠鸣音亢进,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数据处理:本次样本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3 d后利用上述疗效评判标准统计两组数据,对照组中有27例患者出血已控制,治疗组中有37例患者出血已控制,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疗效统计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可达10%,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逐年升高趋势。引起出血的因素复杂多样,常见的病因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肿瘤破裂等。胃酸作为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血管的重要侵袭性因子,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的关键[5]。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常作为首选,包括禁食、扩容、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等。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对控制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泮托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等持性[6],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在业内早已达成共识。除此之外,伴托拉哇通过抑制H+外流而抑制蛋白酶作用,进而抑制血块溶解。血块的填塞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止血作用。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7]。①有效抑制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对胃酸和胰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②抑制胃肠蠕动,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内张血流量起到止血作用;③抑制胆囊排空,抑制缩胆囊素-胰酶泌素的分泌,较少胰腺分泌,对胰腺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奥曲肽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半衰期为生长抑素30倍[8]。从此次样本统计结果看,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治疗效果(有效率67.5%),与国内同类统计基本吻合,说明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用药方案可以有效缓解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且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此方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曹李佳.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2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1(9):15.
[2]李兆申,许国铭.奥曲肽治疗重症非曲张性消化道出血40例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1,16(5):265-267.
[3]邱美丽.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47-148.
[4]张新民.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1):41-42.
[5]梁奇,马代全.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1):22-23.
[6]申鸿俊.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8):145-146.
[7]徐晖.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6):932-935.
[8]王芳.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12,18(24):3350-3351.
R573.2
B
1671-8194(2015)18-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