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10-24潘宏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内科血小板血栓

蔡 蓉 潘宏伟

(1 湖南省沅陵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 沅陵 419600;2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 长沙 410005)

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蔡 蓉1潘宏伟2

(1 湖南省沅陵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 沅陵 419600;2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 长沙 410005)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患者治疗1周后心功能比照治疗前而言,并无显著的好转态势(P>0.05)。而其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心功能比照治疗前而言有了显著的提升(P<0.05)。共计5例发生了股动脉穿刺创口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即止血,无支架失败病例。结论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在术后其心功能逐步显著恢复。

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介入;心脏支架

在临床上,冠心病其本质是心肌缺血性病变,而心肌缺血系冠状动脉硬化及血栓性梗阻联合导致的。本病患者由于其全身循环受阻,兼心肌缺血缺氧,故长期可导致心肌细胞超负荷做功导致凋亡,或是缺血缺氧坏死,最终导致左心室肥大,直至终末期的左心功能衰竭,直接造成患者发生死亡。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尽快解除冠状动脉栓塞、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保障心肌细胞供血以发挥代偿能力[1]。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是最行之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案。而伴发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通过该疗法的干预,其冠状动脉可迅速恢复通畅,使心功能显著恢复。我院近年来开展了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专项研究,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表1 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遴选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共计122例。全部病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筛选和纳入,并经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其同时已发生左心功能不全。其中男63例、女59例。患者的年龄在42~81岁,平均年龄(58.5±6.7)岁。按照心功能分级划分,10例为心功能I级、75例为心功能II级、37例为心功能Ⅲ级。按照伴发病划分,9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84例合并有血脂异常、19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同时将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级、慢性房颤、冠状动脉搭桥术史等不适宜纳入本次研究的情况予以排除。

1.2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每日为其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预防性口服以抗血小板,应用剂量均为300 mg,并每日为其实施肝素5000 U皮下注射以抗凝血。正式治疗前再次给予其5000 U肝素皮下注射。手术过程中每小时需额外注射肝素1000 U。冠状动脉造影术应用Judkins法,取右侧股动脉锁定为手术入路。而后根据术式及患者的情况遴选相应的导丝及支架,必要时自右锁骨下置入静脉临时起搏器。术后送入CCU病房实施监测。术后7 d内继续给予抗血小板及抗凝血治疗,即维持阿司匹林日300 mg及氯吡格雷75 mg的口服治疗量。

1.3观察指标:以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半年后为时间节点,比照其左室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二尖瓣血流频谱(E、A、E/A)、二尖瓣环心肌收缩速率(Sa、Ea、Aa、Ea/Aa)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实施SPSS 18.0统计学软件的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患者治疗1周后心功能比照治疗前而言,并无显著的好转态势(P>0.05)。而其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心功能比照治疗前而言有了显著的提升(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统计:合计5例发生了股动脉穿刺创口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即止血,无支架失败病例。

3 结 论

在临床上,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始终高居冠心病死亡人群的诱因比例主要地位[2],仅次于急性心源性猝死。而本病的临床救治,其核心要点就是解除梗阻血栓、扩张冠状动脉内径、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供给心肌血液。传统上一般可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静脉滴注[3],可迅速溶解形成时间尚浅的血栓,使冠状动脉阻塞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避免患者死亡。然而,该技术的应用有诸多局限性,尿激酶对陈旧性血栓和冠状动脉阻塞其疗效并不理想,且是凝血障碍患者的禁忌使用方案。

冠心病患者多长期在医师指导下自行服用内科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或临床干预,然而仅应用内科药物虽然可以扩展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缓解动脉硬化、遏制血栓形成速率,但是无法解决心功能不全时已导致的心室结构重构[4],因此无法有效遏制左心功能受损的进程。故其临床效果颇为受限。

随着无创技术的开展,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领域,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为冠心病患者揭开了划时代的临床预后篇章。然而,在早期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实施时,由于未能充分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在支架术后很容易在支架处造成刺激[5],诱发和加速血小板凝集,反而刺激了血栓的形成,使患者在术后其冠状动脉很快发生再次阻塞,使冠心病很快再次发作。而随着内科药物的辅助治疗干预研究不断完善,患者在为手术期进行肝素、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科学应用,显著地拮抗了血小板的活性,拮抗了继发性凝血和血栓进程。这样一来,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成功率,极大地遏制了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复发率,更能够使患者有长期的心肌血液正常灌注,为受损心肌细胞修复并发挥代偿功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最终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恢复,而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本次研究显示,患者在介入治疗1周后虽然心功能未能显著恢复,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其心功能均有显著的阶梯型提升。因此可知,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在临床上应果断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迅速接触冠状动脉阻塞,恢复心肌正常血液灌注,修复受损心肌细胞,充分保障心肌代偿,最终使心功能得到恢复。

[1]雷斌,李方,安家晨,等.高龄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38-140.

[2]李丹,林海龙,顾宇,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71-1573.

[3]陆柳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随访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2012,5(12):45-47.

[4]孙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10,5(15):48-49.

[5]李培芝.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4(20):79-80.

R541.4

B

1671-8194(2015)19-0084-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血小板血栓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