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观察

2015-10-24金吉安于翠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即墨市胃肠道营养

金吉安 于翠敏

(1 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肛肠),山东 即墨 266200;2 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头颈外科,山东 即墨 266200)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观察

金吉安1于翠敏2

(1 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肛肠),山东 即墨 266200;2 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头颈外科,山东 即墨 266200)

目的 探讨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对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特定的术前、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组患者体质量增加较显著,且营养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好,血红蛋白升高,白蛋白也升高,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能增加患者手术前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手术后的恢复。

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的多元化,胃肠道肿瘤患者也随之增加,因此饮食保健也随着受到大家的关注。据有关人士统计现今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且我国属于胃癌的高发区,约世界胃癌发病率的40%,面对这种危险的形势,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成为当务之急。在临床上,全肠外营养(TPN)则主要是临床营养支持的一个转折点[1]。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笔者对本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位胃肠道肿瘤患者,男56例,女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35~78岁,平均年龄(55.4±1.1)岁;营养支持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在32~81岁,平均年龄(50±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营养支持的方法

1.2.1营养支持组:营养支持组(TPN)由颈内静脉插管输注,主要是10%脂肪乳,卡文、5%复方氨基酸与电解质、维生素等依次经颈内静脉注入(分别术前和术后进行注入)由于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量的控制,营养支持的时间为术前8~9 d到术后3~5 d。

总能量按90~102 kJ/(kg·d),其中蛋白质110~120 g/(kg·d),脂肪120 g/(kg·d),葡萄糖310 g/(kg·d),氨基酸110 g/(kg·d),每日氮摄入量0.15 g/(kg·d),非蛋白热卡∶氮=160∶1。氮以8.5%氨基酸注射液供给,非蛋白热卡以葡萄糖和脂肪乳供给,并补充适量的电解质、维生素等。

1.2.2对照组:对照组仅注入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和维生素等(分别术前和术后进行输入)。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每天的摄入量、体征(手术排便时间,有无腹泻、腹胀、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术前与术后7 d检查2次血常规、血红蛋白、体质量等。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营养支持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增加较显著,且营养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好,血红蛋白升高,白蛋白也升高,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

3 讨 论

由于肿瘤对全身代谢及消化系统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2-4],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因无法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进而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胃肠道肿瘤患者病情的恶化,免疫力下降,主要表现为T细胞数量的减少,而其他功能也有很大障碍。胃肠道肿瘤患者除机体本身代谢下降导致营养不良外[5-6],还包括:①精神因素;②肿瘤代谢产物;③由于肿瘤向腔内生长造成管腔阻塞,食物营养不能顺利通过,严重者滴水不进,可造成患者的严重脱水及营养不良;④因治疗引起的营养障碍。因此,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术前的准备可以使患者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得到很好的纠正,再就是为术后的恢复,以及后期的化疗、放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体质量减少量(kg)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对照组 42 4.5±0.8 117.1±14.9 29.8±4.9营养支持组 54 0.6±0.3 128.1±15.1 34.5±5.8 P<0.05 <0.05 <0.05

本研究通过术前及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前者的营养状况术前、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组患者体质量增加较显著,且营养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好,血红蛋白升高,白蛋白也升高,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也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细胞的增强,进而使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

总之,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其住院时间[7-8]。

[1]孙毅.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17):15-17.

[2]丘惠嫦.肠内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保守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l,11(10):20.

[3]花天放.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6):339.

[4]徐红,庄文.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04,12(1):60-61.

[5]吴肇汉,秦环龙.营养与大肠肿瘤[J].临床外科杂志,2001,9(4):248.

[6]王涛.肠外营养支持下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甲状腺激素及前清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67.

[7]胡骁.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23):64.

[8]向迅捷.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l9(7):485-487.

R735.2;R735.3

B

1671-8194(2015)17-0183-01

猜你喜欢

即墨市胃肠道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即墨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
即墨市现行“村村通客车”的政策研究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蔬菜与营养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