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前外侧与前正中入路手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2015-10-24饶勇辉曾翠妍张燕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双侧入路胫骨

饶勇辉 曾翠妍 张燕文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广东 东莞 523660)

双侧、前外侧与前正中入路手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饶勇辉曾翠妍张燕文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广东 东莞 523660)

目的 比较双侧、前外侧和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4例,按照手术具体入路分为双侧组、前外侧组和前正中组,比较三种入路手术相关指标、效果及感染情况。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前外侧组引流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三种入路均可取的较好效果,其中双侧入路效果相对更佳,但术中出血量较相对较高,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入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前正中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创伤,治疗不当可引起膝关节强直、膝关节不稳等多种并发症。手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案,临床中手术入路方式有双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和前正中入路[1],为比较三种不同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前外侧组比较,aP<0.05;与前正中组比较,bP<0.05;与双侧组比较,cP<0.05

组别 手术时间(h) 出血量(mL) 引流量(mL)双侧组(n=32) 1.8±0.4 313.2±43.6ab 117.9±43.0ab前外侧组(n=31) 1.9±0.4 271.1±74.4bc 141.1±32.5bc前正中组(n=31) 1.9±0.3 254.1±66.1ac 133.0±25.1ac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4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确诊,其中男性54例,女性4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6±4.3)岁;高处坠落伤28例,高速车祸伤42例,其他情况24例;根据Schatzker对其进行分型,其中62例患者为Ⅴ型,32例患者为Ⅳ型。在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半月板、关节内韧带以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均在受伤后3~11 d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具体入路分为双侧组(32例)、前外侧组(31例)和前正中组(31例),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影像学等一般常规检查,对其损伤以及骨折的情况进行确定,对患部行消炎消肿治疗,并进行皮肤清洁,准备好手术需要的器材,行常规消毒、铺巾,选用腰麻,然后根据开始进行手术。

双侧入路组的手术方式为: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双切口联合入路,外侧剥离胫骨前肌前侧的止点锐性,内侧剥离部分鹅足附着部,两切口各长12~15 cm,宽度保持8 cm以上,将整个胫骨髁显露出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直至胫骨内侧平台的内后侧缘,骨膜下剥离显露胫骨内侧平台与内后侧缘,然后检查半月板以及关节面塌陷及韧带损伤情况,直视下用骨刀或剥离器撬拨复位关节面,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满意后采用双钢板螺丝钉进行固定。

前外侧入路组的手术方式为:胫前外侧斜切口长10~15 cm,向外侧剥离显露胫骨外侧平台,探查并修复半月板和交叉韧带,在X线机透视下行牵引、顶压、撬拨复位达到关节面平整,并于胫骨外侧侧髁安置L形支持钢板或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

前正中入路组的手术方式为: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取膝前正中单直切口或Y形切口,显露胫骨内外髁及胫骨结节,半月板下横行切开,由胫骨上段微偏胫骨嵴的外侧入路,同时显露胫骨结节和胫骨内外髁,直视下撬拨关节面复位,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至关节面平整,采用L形支撑钢板或高尔夫钢板进行内固定,透视确认关节面平整后,负压引流。

术后常规抗感染、行功能锻炼。每4周进行一次X线复查。

1.3观察指标: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感染等情况,采用HSS 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术后功能进行评价,评分项目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和稳定性等,最高分100分,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60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以()表示,膝关节HSS评分及感染发生情况以构成比表示,分别行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组出血量高于前外侧组和前正中组,前外侧组引流量高于双侧组和前正中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P<0.05),具体结果可见表1。

2.2患者手术效果和感染情况比较分析:双侧组、前外侧组与前正中组三组患者的手术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7.5%、70.97%和74.19%,其中双侧组最高(P<0.05);三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结果可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术后手术效果和感染情况比较

3 结 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主要包括胫骨内髁骨折、双髁骨折及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它在膝关节创伤关节内骨折病症发生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则会对预后以及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其治疗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合理的术前评估对于手术方法和入路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不过在入路的选择上往往存在一定的争议。现在手术入路主要有前外侧入路、前正中入路以及双侧入路这三种[2],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其中前外侧入路能够避开胫前区的相对缺血区,充分暴露外侧平台及骨折端,这对于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髁暴露则比较困难;前正中入路可以将双侧平台同时显露出来,能够更好的进行手术[3],并且后期行关节置换也比较方便,但是其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双侧入路能够分显露骨折端及内外侧平台,对于骨折块的复位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确切疗效已有较多临床实践证实[4-5],但是其切口较近,容易引起皮肤坏死症状。从我院的实践结果来看,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差异,双侧组出血量高于前外侧组和前正中组,前外侧组引流量高于双侧组和前正中组,双侧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前外侧组与前正中组,三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双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和前正中入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均好,其中双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最好,但是其出血量却比较大,临床治疗中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1]周连军,刘艳.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3-64.

[2]刘国岩,刘彬,苗倍铭,等.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31(26):31-32.

[3]魏翔.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6):7653-7654.

[4]东靖明,孙翔,马宝通,等.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2):128-131.

[5]唐礼明,胡靖,刘立明,等.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C].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17-119.

R683.42

B

1671-8194(2015)17-0151-02

猜你喜欢

双侧入路胫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