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在国画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2015-10-24黄飞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7期
关键词:国画教学

黄飞雪

摘 要 研究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相互关系,也即共同性,能够更好地将两者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此,对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其融合性和差异性,为国画素描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国画教学;线性素描;形体素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93-02

1 引言

线性素描法是从传统的素描概念分离出来的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概念的分支。在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语言的素描形式,然而线性素描并不是以“线”为唯一表达形式,其融合了“线”和“面”多种形式从而达到表现人物的目的。当前,关于国画教学中是否应该在坚持线性素描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形体素描之精华,将两者充分融合,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多数学者持肯定的态度。国画人物大师蒋兆和早在1956年就曾经讲过:“线性素描不应该只用纯粹的线来表达,更应该从西方素描中借鉴其现代的科学成分,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画中线性素描的表现力。”这说明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在国画教学中的有效融合早已有之,并且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由此,本文针对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体系中的共通性进行详细阐述,为国画教学中西方素描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国画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融合的意义

我国的线性素描源远流长,在仰韶文化时期彩陶上的人面、鸟兽、鱼类等的图形就是由简单素朴的线条来进行勾勒的,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最早的线性艺术就源于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形成独特的线性素描艺术。当前,我国的线性素描强调的是以线面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物象,国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线性素描中线面的法则和内涵,熟练掌握线性素描的造型手法和特征,提高造型意识,树以形写神、以形写意的造型理念,处理好多种结构关系,诸如形体关系、外形与内形关系、形状和形态关系等。

然而,在国画教学中单独运用线性素描可能会忽略对客观对象鲜活、生动的直观把握,不能将物象的形神充分展现出来。而西方形体素描强调点、线、面相结合,兼顾神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对于形体画面的刻画更为深入细致。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已经渗透到我国线性素描中,西方素描体系的引进,一方面从根本上颠覆我国传统国画教学中重意不重形、忽视人物形体技法所带来的程式化格局;另一方面则是更好地适应现代国画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使国画的线性素描内容得以充实和发展,推动我国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创作形式与技法不断创新和完善。

3 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融合性

以结构为造型依据 结构作为物体内在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所表现物象的一种结构认识,或者说是了解物象、表现物象的一种方法。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首要共通点就是两者都将结构作为造型依据,尤其是西方形体素描在人物画中更好将发展比较成熟的解剖学运用其中,画家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绘声绘色原理与形体素描很好地融合一体。许多西方画家充分了解和认识人体的组成结构,并运用人体解剖学原理进行基本功训练,更加充分掌握了人体分骨骼肌肉结构纹理,将人物画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国的美术史上,人物画发展比较缓慢,到了唐代达到鼎盛,至宋元以后逐渐式微,其虽然长期受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经历了不断摸索的历程,但是也逐步建立起一套套较为完整的有关形体结构的造型理念。造型过程中坚持以结构为依据,强化了对人物形态传神写照的塑造功能,准确把握了形体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结构,取得极大的成就,并不断影响着世界各国,在国画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重形神结合 形神兼备,指绘画过程中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在注重形似的同时也要达到神似。西方形体素描不仅将形态刻画得深刻精准,而且将神态作为传达绘画中物象主体情感的重要媒介,强调对物象内心情感的抒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形象刻画生动,神态表现到位,将其思乡情感和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出来。而中国的线性素描自古以来一直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其重要的艺术手段,强调形神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对物象进行绘画写形表现时,注重对于神的把握、捕捉,绘画中多用意、理、逸,将物象的神态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在顾恺之创作的《洛神赋》中,通过对洛神的动作、形态、神情的细腻传神的刻画,形象地表现出洛神的美和曹子建失落的神态,给人以真实感。

重视形象的特征 线性素描和西方形体素描中都强调形象的特征,尤其是在人物画的创作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对人物形体、职业、气质等各方面形象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在西方形体素描中对于物象的形象特征刻画得细致、生动,使得绘画艺术更具有直观性、确定性与明晰性。对于形象的特征的强化自古就有先例,我国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堪称孔庙的镇庙之宝,由复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为山东省拓印最多的古迹拓本。而在中国国画中的线性素描中,对于物象的形象特征的把握更为关键,其能够从各个角度深入刻画人物的显著特征,将不同物象的特征在绘画中形象地展现出来。

4 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融合发展

以线性素描中的线为主导,融合西方形体素描中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特性 西方绘画过程中强调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光影造型手段来达到物象表达的真实性。而中国画中则以线为主,在表现手法上更具有直接性。在现实的国画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将中西方绘画优势予以充分融和,运用线条的疏密、粗细、刚柔等变化来勾勒物象,将中国画中线条的远近虚实的刻画方法与西方画中光与影的艺术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素描物象特征进行区别训练,以最佳的表现手法实现画面的立体感。

以线性训练为基础,实现线形相结合 线依附于形,形又回到线的形式,既是形的又是形式的,也就是说既是线的,又有一定的体、面关系。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概括力,只是素描教学中的造型基础训练。而西方形体素描能够更好地深化对形的认识,极大地弥补以往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造型过于单调、呆板的绘画样式。

5 结语

当前,线性素描是以线性造型为主的国画的基础训练,也是当前国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其与西方形体素描的融合教学法更是成为学者们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分析两者各自的特征和优势入手,来探寻两者之间的融合性,从而充分利用西方形体素描来充实和完善国画教学,以期明确国画教学的改进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范鲁杰.论国画教学中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融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93-94.

[2]王芳.论国画线性素描与西方形体素描的共通借鉴[J].成功:教育,2008(12):264.

[3]陈伊擘.线性素描在人物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4]时宏杰.线性素描与国画人物的教学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1(3):154-155.

猜你喜欢

国画教学
国画专业书法课程教学思考
艺术教育视野下幼儿国画教学实践与思考
国画教学上笔墨技法的灵活运用
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
浸润艺术之境,感受国画之美
如何在国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让水墨永留香”
“游戏”情境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的实践
试谈提高高校国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