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与管理探讨

2015-10-23娄自强贾双双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开发民办高校管理

娄自强 贾双双

摘 要:知识化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组织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组织业绩的重要途径。就民办高校而言,加强对教师知识尤其是实践性知识的有效开发,科学管理,并通过适合的渠道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实现群体共享,这是民办高校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保持永久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开发教师是群体隐性知识,实现传播和共享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践性知识;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1001

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的一种知识类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关注。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学者从自身研究的侧重点出发,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述相近或是迥异。梳理不同学者的观点,就共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为教师所拥有;二是属于知识范畴;三是直接影响实践。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生活等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有些可以“言传”,有些只能靠“身教”,还有一些只能靠学习者启发领悟,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总是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或多或少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产生学习效应。笔者更倾向于陈向明教授的界定,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经过多年办学积累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改善,教师群体的质量不断提升。面对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民办高校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增值,这对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增强高校的竞争优势具有积极实践价值。

2 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划分,民办高校教师知识既有以显性形式存在,也有以隐性形式存在。野中郁次郎认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二是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三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期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最为重要,显性知识隐性化虽然可以提高個人的隐性知识,但这种知识始终没有被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很难被组织更有效地综合利用。同样,虽然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有助于诞生新知识,但这种新知识并没有真正扩展组织现有的知识储备。隐性知识显性化则有助于成员之间的共享和学习,进而扩展团队知识储备,提升组织创新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隐性的特征:私有性、稀缺性、难以交易性、难以模仿和替代。此外,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性质,以及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处境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的融入程度不高。多数情况下,教师“打工的心态”和学校“不信任的态度”、“激励制度缺失”对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管理和共享形成了严重的障碍,民办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开发不足,管理不善,共享不足的现实状况普遍存在。

3 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与管理策略

3.1 加强沟通,重塑相互信赖关系

教师是民办学校的“生死穴”,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就没有优质的民办学校。目前,民办高校与教师之间以合同关系为主,与公办高校相比,处于体制之外的民办高校教师在心里上本身就有一种“不安全感”。如果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处事傲慢,另一方很自然会产生防御心理,双方相互信赖的关系难以稳步建立。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与管理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是充分激发作为隐性知识开发主体的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加强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重塑双方相互信赖的关系。在缺乏信任的环境里,教师不愿意与其他成员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教师隐性知识开发也就无从谈起,民办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储备的扩展也就难以通过实践性知识开发实现。

3.2 转变观念,树立知识开发意识

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教师都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知识开发意识,就民办高校而言,实施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培训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的重要渠道。例如,采取双向型培训,也即参与型培训的方法。使知识不仅从培训者流向教师同时也从教师流向培训者。采用小组讨论、主题演讲以及相互传授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转化与互动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和学习,进而提升组织绩效。此外,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发的重要途径。就民办高校教师而言,要有意识地对自身实践知识加以总结提炼,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积极参与群体互动,一方面扩大自身实践性知识

的受益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交流中改善和提升知识质量。例如,教师教学竞赛、教师公开课的组织与实施等。

3.3 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激励制度

高建山在《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识别》一文中指出:“缺乏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是制约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7个关键的基础性障碍因素之一”。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完善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的奖励制度,促进教师参与到实践性知识开发活动中来。通常采用的奖励方法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方面主要通过提薪、奖金、奖品以及薪资晋升等经济手段进行,由于民办高校往往受到办学经费的约束,物质奖励乏力的情况普遍存在;精神方面则主要与受人理解与尊重、受人赏识、满足感以及成就感相关,使被奖励者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知识贡献的价值,教师职业荣誉感决定了教师对精神奖励的认可程度甚至比物质还要高。因此,就民办高校而言,可以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方法,既要激发教师参与实践知识开发与共享的积极性,又要实现开发与管理成本的最小化控制。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设立知识贡献奖,结合知识贡献程度支付股票以及股票期权等形式,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效结合使用更好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

3.4 实践探索,建立转化环境支持

教师实践知识开发与管理不可能凭空实现,离不开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制度保障。因此,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建立有利于教师实践知识转化的环境机制。借鉴企业对员工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开发的常用举措,民办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建立虚拟交流平台,以支持教师进行互动学习;引进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处理、分析、检索和利用的智能化管理工具,为教师学习提供硬件支撑;发挥现代信息和通讯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交流教师知识开发新型;多渠道宣传互动学习、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教师间的学习研究,增进教师群体交流,分享隐性知识体验;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时间,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学习研讨、团队合作等实践知识交流与共享。从而,实现教师群体知识的有效提升,为增强组织竞争实力奠定基础。

3.5 课题研究,超越实践知识境界

科研课题是教师知识再生与创造的重要依托,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科学或教学研究是民办高校教师的必备素养。实践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仅仅停留在“自发阶段”距离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围绕教师实践知识的开发进行课题研究,超越为实践知识开发而开发的境界,借助课题提升教师本身实践性知识开发和利益的自觉性是教师群体隐性知识开发的价值追求,推动教师隐性知识的开发、管理与共享逐步从“自发阶段”逐步过渡到“自觉阶段”。“教师隐性知识开发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应从细节上注重多教师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研究”,因此,通过教师实践知识的专项课题研究,超越教师实践性知识境界,厘清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民办高校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对发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现实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义昌.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研究,2007,(11):1519.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3]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97199.

猜你喜欢

开发民办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