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服务长沙工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2015-10-23彭建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彭建华

摘 要:从长沙工业园区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出发,通过调研园区企业就业情况,剖析了高职教育服务长沙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供求结构性矛盾、企业积极性不高和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不强。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落实政策法规、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动态设置专业、重构职业技能标准课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工业园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03402

1 长沙工业园区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1.1 长沙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

长沙自1988年组建第一个工业园区以来,截至目前,已形成“五区九园”发展格局。2014年1-11月,长沙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956.2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0.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135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9.1%。集聚了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聚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平台,园区经济已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长政发[2014]28号)和长沙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长办发[2014]28号)提出,到2017年底,实现工业园区新型产业、重点培育产业产值增幅100%以上,使园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探路者”、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排头兵”和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长沙工业园区正加快实现“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和“社會资本驱动”转型升级。

1.2 长沙工业园区就业情况调查

长沙工业园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用设备制造业独大、中型企业规模偏小、高素质人才紧缺等。其中,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工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长沙市统计局2013年对工业园区部分大中型企业调研结果,51.7%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20.2%的企业认为用工短缺,22.5%的企业认为“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是因为劳动力供应不足或技能欠缺,成为仅次于“订单不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2014年末,长沙市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企业在职员工38.58万人。其中,研究生5.02万,本科生1637万,高职高专13.89万,中职及其他3.3万(如图1所示)。高职高专学生主要分布在基层行政或技术管理、技术或业务、市场营销、一线操作或服务岗位(如图2所示)。

随着长沙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结构升级、效益逐步好转,企业用工量迅速增加,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课题组通过对长沙工业园区企业走访调研,预测到2017年,加工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缺口约1-1.5万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图1 学历层次结构图

图2 高职高专学生岗位分布图

1.3 长沙高职教育基本情况

2014年,长沙地区拥有高职院校33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3所),专业326个,教职工总数19465人,全日制在校生282908人。从招生人数来看,位列前五的专业大类依次是制造、财经、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从整体趋势来看,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稳中有升,专业内涵不断夯实,学生就业创业形势继续向好,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2 高职教育服务长沙工业园区存在问题

2.1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

从总量层面来看,长沙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量存在较大新增缺口;从结构层面来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求呈现一定程度的矛盾。一方面,长沙工业园区正努力实施“倍增”与“倍升”计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档次不断提升、创新不断加快,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受制于各种影响因素,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历证书未能有效对接工业园区产业及职业岗位、职业标准、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和长沙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两张皮”依然存在。

2.2 工业园区企业积极性不高

一是,对高职教育认知偏差。企业很容易看到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误认为选择空间较大,容易获得所需人才,觉得合作只能惠及高职学院和学生。

二是,缺乏政策、经费保障,企业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经济效益难以保证。法律法规落实和实施不到位、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导致园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过高,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是,缘于安全生产顾虑。虽然高职学院、园区企业和学生三方签有实习安全协议,但学生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还是要承担部分责任和费用。

四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制度缺失、高职教育“生产正的外部性”、短期内收益小于成本,使得园区企业缺乏合作的社会责任意识,错误的认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政府和高职学院分内事情,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2.3 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园校合作理念不够牢固。由于高职学院行政色彩仍然浓厚和“搜寻成本”较高,存在“封闭式”办学理念,觉得求企业合作“掉格”,出现“等企业上门”现象。

二是,社会服务能力欠缺。高职学院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不能为园区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或技术问题,为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也较少,导致园区企业合作意愿不太强烈。

三是,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内容不能适应园区企业岗位(群)需要。未能对接园区产业办专业、对接岗位(群)设课程,“闭门造车“和“路径依赖”现象突出。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很多高职学院大量招收会计类学生,然而,本地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并不高。

四是,师资力量薄弱,校内实训条件有限。“双师型“教师实践操作经验欠缺、模拟环境不够真实,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岗位所需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园区企业的认识。

3 面向长沙工业园区人才培养对策

3.1 政府统筹规划,完善落实政策法规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高职学院、园区企业各自责权利,加强过程管理、组织协调、落实到位。对园校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园区企业和高职学院,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传播;对落实政策法规不到位者,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并与考核挂钩。

二是加大经费支持或优惠扶持。对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资助,建成区域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对参与“园校合作”并吸收较多高职学生就业者,实施税收减征优惠、就业奖励和创业贷款扶持等制度,切实降低园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成本。

三是打造交流平台。成立和加强高职教育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企业主管部门、高职学院。定期开展联合调研,从企业用工、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维度统筹协调高职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

3.2 狠抓内涵建设,提高服务园区企业能力

一是摒棄旧识,更新观念。高职学院领导要摒弃“官本位”意识,淡化行政色彩,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降低身段”主动对接工业园区企业。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招生结构控制、科研项目选题等方面,多与园区企业交流沟通、良性互动,使人才培养工作适应工业园区需要,实现政、园、校、生“四赢”。

二是对接园区产业,动态设置业。高职学院专业设置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高职学院自身条件。要通过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平台,实时掌握园区企业用人状况和职业岗位动态,建立健全学院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把高职学院专业设置与园区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制定专业标准,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长沙工业园区发展需要。

三是深入调研,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学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属于“顶层设计”。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学院和企业的“双带头人”带领专兼职教师,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找准职业岗位(群),并解构其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发展性。

四是对接职业技能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产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要遵循“高质量对口就业导向、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课证融通”原则,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工业园区企业深层次介入课程标准建设,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园区企业岗位(群)需要,明确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开展项目化教材建设。提高高职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和服务中小型企业能力。

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课程体系顺畅运行的关键。第一,完善园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措施,给予合理薪酬,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一线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完善高职学院教师定期到工业园区企业实践制度,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园区企业挂职锻炼,期间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课时津贴;同时加强考核,坚决杜绝教师应付了事。第三,鼓励高职教师参加园区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活动。通过科研项目形式,“产学研”结合,切实提升高职教师业务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服务园区企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长沙市统计局.长沙园区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EB/OL].http://www.cstj.gov.cn/static/jcndbg/20140311/25535.html.

[2]顾伟国,杨海华.中德校企“双元制”合作育人的调研与构想—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10):2429.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工业园区的阴影
磐安工业园区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