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
2015-10-23郑伟伟
郑伟伟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教育学、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需要遵循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认知原则,及时总结原则,善于提问原则。
【关键词】循序渐进 认知规律 及时总结
数学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开设重要学科更是其他学科和基础。那么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本人多年初中数学执教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人认为要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要注意到这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认知原则,及时总结原则,善于提问原则。下面我就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别讨论。
首先,循序渐进原则。
大家都提到循序渐进,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循序渐进呢?循序渐进就是“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①”。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②”。本人认为循序渐进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逐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③”。简单地说,我们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在基础知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不能让他们进行更难的知识学习,这样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其次,学生认知原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到要学的知识点,该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我们还要了解到学生的注意力一次只能保持在15~20分钟之间,然后就会分散注意力,也就是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是必然的。我们教师要尊重这一规律,在学生放松了一下之后,又要采取适当措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重点和难点需要用加重语气、关键字需要用彩色字体标出来。根据研究,学生遗忘也是一个必然现象,我们教师也必须尊重这一规律,不能简单地把学生遗忘看作是学生没有努力,因为每个人都会遗忘。我们教师要根据遗忘曲线,及时复习,以便在学生遗忘之前就帮学生把知识回忆起来。教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认为所学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就不加以复习,效果必然会很差。教育学中的“反复抓”和“抓反复”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两个认知规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那就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两个效应告诉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中所讲的内容学生更容易忘记,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起中间的内容。
第三,及时总结原则。
刚才前面提到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就是告诉我们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忆起一堂课的内容,以便学生遗忘,否则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我们上文还提到了遗忘规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先快后慢。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材料,及时总结,去繁就简,帮助学生学好新知识。我们要知道,知识不是由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学生自己建构、内化的结果。这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对数学题型进行归类。很多学生对整体把握不够,只知道有这么一种方法,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还有些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他们也不知道这种方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因为他们只对细节感触比较深,而这一类学生还是比较多的。记得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知道某种解题方法,但是不知道具体使用的环境,稍微改变了下数据或陈述方式,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一点,我所说的及时总结,不一定是要教师用直白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出一类相似的题型,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他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讨论,这样总结出来的知识和规律就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结果,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进行了深层加工,他们记得也会更牢,印象也会更深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高。
第四,善于提问的原则。
善于提问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能够用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要求教师能够用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加工材料。在上课时,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有些学生必然会认为教师不可能注意到他们没有听讲,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时我们教师就需要运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课堂导入和启发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理解时,我们教师就需要运用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认知心理学,人的认知类型分为多种,包括: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认知风格④。教师就需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最多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