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5-10-22梁美琴
梁美琴
【关键词】初中语文 移情教学法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74-01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深情款款,或悲壮崇高,或闲适淡泊……在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文中跳动的情感脉搏,真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移情教学法”是目前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解读,认真感悟和体会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体悟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受到感染的教学方式。移情教学法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堂的开端。优秀的导入语往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上,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移情教学法”要求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合理设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执教《背影》(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课堂导入。如可以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父亲》,让学生在音乐中回想父爱的种种细节;之后,用平缓、温情的语言来讲述写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营造教学氛围;最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文本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在执教《苏州园林》(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这一节课时,笔者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园林这一景点,难以体会苏州园林“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为此,笔者利用网络或者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用图片、视频为学生展现苏州园林的美丽,让学生看到苏州园林假山、建筑、花草树木、池沼的样子,体会文中“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描述,让学生在观赏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仿佛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美,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三、反复朗读课文,促进情感迁移
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阅读,而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就是朗读,朗读是帮助学生感知作者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发挥朗读这一手段,把朗读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朗读功底与有效的朗读技巧,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在朗读的时候避免平铺直叙,融入自我的感情,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朗读的方式有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等。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国家的忧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反复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然后重点朗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一句,感受这句诗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感受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希望。
四、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推动情感升华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过去时代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与现代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现实,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执教《过零丁洋》(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到: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比较狭隘的爱国主义,与现代提倡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对此,教师可以把文天祥的爱国热情与学生对日本的态度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古代文天祥保卫汉族的情感是所处时代的爱国主义热情,与今天国人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情是一致的。然而,在国与国之间竞争上升为科技与人才较量的今天,真正的爱国不应该只是像文天祥那样视死如归,而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提高综合国力上。所以,对于日本先进的东西,我们应采取学习的态度。这样进行教学,能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升华,成功实现移情。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移情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设计生动的导入语和教学情境,通过朗读等方式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