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态特色的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5-10-22张弛
张弛
摘 要:作为高校专业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说课程的生态特色改革值得关注。从教育生态学与生态哲学的角度审视,具有生态特色的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解决如下问题:如何建构开放性的课堂生态环境并维持课堂中的生态平衡,如何选择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具有生态特色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设计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生态;平衡;视听说教学;课堂;评价体系
在涉及视听说教学这一话题时,不少人将之与传统的听力教学混为一谈。不可否认,听力技能在英语日常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倾听在成年人在日常交际行为中占据40%~50%的比重,而说、读、写三大技能分别占25%~30%,11%~16%,以及9%的比例[1]。然而,传统视听说课堂对听力技能训练的过于重视,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理性思考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影响了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笔者以南京林业大学英语系建设“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为契机,以生态哲学与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高等教育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实际,试图通过对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树立生态化的专业英语视听说教学理念。
一、生态特色视听说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听力课堂多采取“听、练习、对答案”的单一教学模式,输入技能与输出技能的互动被人为地割裂了。在以教师为轴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几乎完全被抹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此外,尽管教学设备早已从录音机升级为多媒体语音室与网络平台,但设备的更新换代却使教学改革更多地停留在硬件环境的形式上而非课堂教学的实质。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甚至成为僵化课堂生态系统的帮凶,设备的功用在教学中普遍地被夸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课件的关注度大大超过了对学生的关注,而设备便捷的操作方式也使教师得以一遍又一遍反复播放听力材料,这往往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复操练中确实听懂了材料中的内容。但在实际运用语言的场景中,没有了耳机制造出的静音环境与设备的重放功能,学生依然无法理解接受到的信息。当然,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也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哈默(Jeremy Harmer)认为,传统的授课模式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操练、消化和加工之后,学生得以将这些语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中有效地使用[2]。
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主体与环境之间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在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课堂也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微观生态环境系统(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主体间的关系以及主体与教室环境、教学设备、教学事件等教学因子的互动则是构成这一特殊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因子。因此,在诸多人文生态学科中,给予本研究重大启发的生态哲学与教育生态学显得尤为重要。依托两者为理论基础而构建出的生态化视听说课堂与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特点,使课堂中的各种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在“合作与共生中”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生态共同体,以“完整和谐的形态”达到视听说这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存在目的[3]。
生态哲学融合了哲学的概念体系,是一种“以自然存在论为基础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发展观构成的”全新的哲学形态,其研究目的在于“重新找回”被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所遗忘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存在论关系”[4]。教育生态学源于有关人类行为的生态学研究,由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后形成。1976年,美国教育家克雷明(Lawrence Arthur Cremin)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把各种教育机构与解构置于彼此联系中,或置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加以审视”的教学方法[5]。克雷明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在于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学校、教师与学生在内的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之间都存在着有机联系。
二、构建动态发展的课堂生态平衡
综合南京林业大学特有的生态教育氛围,结合英语专业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笔者将生态特色的视听说课堂理解为一种运用生态哲学与教育生态学理念,实施以人文与自然生态知识为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沃勒(Willard Waller)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中提出“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概念,他将学校视为一个互动的微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学生与老师既不是没有实体的人工智能体(disembodied intelligence),也不是死板的教学机器或学习机器(instructing machines and learning machines),而是共生于迷宫一般复杂的社会联系中的人类整体(whole human beings)[6]。沃勒的观点印证了生态主义认识论对西方近代哲学中主客体二元对立观的反驳,强调了人的主体存在性。换言之,生态特色的课堂建构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这个可变系统中的身份平等的发展性主体,教学活动则是促进主体间和谐共生的积极互动。
当然,构建开放性的课堂生态环境并不意味着摒弃或颠覆不同主体特有的传统职能。作为教授行为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并不局限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他们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共同参与课外活动的朋友,甚至是指导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智者。沃勒认为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依赖于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如果赋予教师诸如如父母、长者、绅士这样积极的社会文化典范的角色,教学关系的平衡将趋于稳定[6]。在生态特色的视听说课堂中,学习行为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在学生的影响下,教师也会在教授过程中对英语语言文化拥有新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生态教学观将语言教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语言学习是学生利用外界的机会与条件,强调注重不同环境因素与师生互动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以追求良性互动[7]。以笔者所开设的“生态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笔者分饰两角,在课堂上作为教授行为的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以语言输出为重点的视听说练习;在课后活动中作为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组成以5人为限的听写小队定期参加沪江网每两月进行的听写竞赛。在每次长达一月的听写竞赛中,笔者与学生同样每天保持定量、定时的听写练习,并为学生规定了听写难度、听力材料范围和听写用时,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笔者利用沪江网特有的批改机制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分析他们的缺陷所在以便在每周的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四年来,参与其中的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较其他班级有明显进步,并通过视听材料间接保持了对时政动态与文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敏感性,为他们未来从事语言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对教师而言,积极引导并参与课后的视听活动也使笔者在教学中总能保持竞争力,长期与学生共同完成竞赛积累而成的合作关系也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师生默契,使得课堂教学得以更加顺利地实施,降低因缺乏默契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时间损耗。
当然,仅仅依托师生之间动态的主体性关系并不足以保持视听说生态课堂中稳定的动态平衡。从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角度而言,群体主要由群体凝聚力进行建立和维系的,而群体凝聚力的产生则依托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8]。换言之,视听说课堂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样取决于学生或学生群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正如斯特维奇(Earl Stevick)所言,与语言分析与技巧相比,语言课堂教学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群体内与群体间的关系的变化与发展[9]。学生群体互动最常见的形态是小组活动(group work),学生得以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困难、完成学习目标,建立积极的竞争关系,减轻参与视听说课堂活动的焦虑心理。因此,笔者不仅在课后活动中让学生分组参加听写竞赛,同样,在“生态英语视听说”的课堂上,笔者也遵循了这一原则让学生以固定小组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笔者在每周课程的结束阶段设立了视频问答与讨论,将30名学生分为6组5人一组的固定小组进行活动,并设立了奖励机制。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发言,发言时间长短和与视频内容的相关程度由组织者打分记录。每个小组均有一名学生担任组织者角色,安排讨论问题与讨论正反双方观点,在活动结束后对本组讨论或辩论内容进行总结性陈述。每次课上,笔者按顺序每次旁听2~3组的活动讨论,随时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及时提供帮助、化解矛盾,保证群体发展的健康性。在活动结束后,笔者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活动过程作出及时的反馈并与组织者们探讨当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小组成员间的信任和默契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不同组员与不同小组在合作与竞争的交叉与渗透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作为输入技能的视听能力,也加强了作为输出技能的综合思考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吸收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良好建议,笔者得以对课堂活动的安排与教学方式的选择作出及时地调节与改善。这种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参与权与表达权,为构建课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
三、具有生态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完全服务于专业四、八级考试,忽略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全方位培养,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信息。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看出,使学生能够“听懂”符合其专业水平的英语信息始终是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基础,且无论是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还是生态化课堂模式的构建都离不开相应的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自然成为衡量视听说课程生态特色改革是否成功的必要标准。据笔者调查显示,普通英语专业高年级视听说课程选用的教材通常有以下缺陷:一些教材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为重点,辅以少量口语练习,以应对国内外听力考试为出发点安排重复、机械的训练题型,从而人为地降低了口语技能在视听说课程三大技能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一些教材选取了以美式语音或英式语音为标准的视听材料,内容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即便有些教材选取了生态或环保领域的视听内容,也未将其打造成完整的训练体系。这固然使学生可以应付未来普通场合中与英美国家人士的交流与对话,但在全球人类普遍面临生态危机的当下,大量非英语国家人士纷纷使用英语参与国际事务,此时,仅仅听懂标准英语、了解英美文化的学生无法符合时代的需要。
为了探索并构建和谐发展的生态化英语视听说课堂,以期实现视听说课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编写了符合课程需求的《生态英语视听说》教材(作为讲义进行实验性使用,待出版)。力求通过生态知识相关的选材控制与任务设计,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套反映时代特点、真实再现当代生态危机、便于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该教程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授课课时为4至6课时,适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视听说课程教学,也同样适用于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及相当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教程的选材以生态知识为出发点,全面覆盖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大领域,涉及生态危机下人类和其他物种共处以及所有生物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个方面。在《生态英语视听说》教程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们面对的并不是脱离生活的语言,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题材。同时,视听材料的播报者口音也是各式各样,既有英美国家纯正的英式或美式发音,也有带拉美地区和亚洲地区的地方特色的发音。在教程中,笔者不仅安排了传统的“视”“听”“说”三大训练项目,还加入了口译与笔译的训练项目。在视听说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口、笔译训练不仅可以补充单调的视听说教学方法,也可以增强视听说课程与口、笔译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应对当今中国社会对翻译人才日益增大的需求[10]。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角色服务的活动。因此,动态平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样也离不开具有一套完整的具有生态特色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传统英语专业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以考试和分数为量化手段的终结性评价,而非对教学过程和学生专业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同时,教师对评价权力的绝对掌控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吴文指出,生态化的教学评价是强调建立“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它不仅关注着学生的英语专业成绩,还担负着“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评估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人士自我”的职能[11]。因此,具有生态特色的教学评价必须是动态的、多元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性质和对象,灵活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动态发展与奖励机制的建立,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 “生态英语视听说”评价体系中,笔者降低了传统的纸笔测试与人机测验所占的比重,仅在学期结束时安排了传统的制度化的考试给学生评定成绩。在平时学习中,笔者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记录学生的视听说能力成长曲线,通过记录、分析学生课堂学习和分组讨论信息考查他们的思考表达与活动组织安排能力,通过研讨课堂教学与活动中的错误与重难点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通过观察课后听写竞赛中的个体表现与小组综合表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视听能力成长度。
同时,如同主体在生态系统中互动时所扮演的双向性角色一样,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同时存在。换言之,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同样也起到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作用。通过学生对课堂生态体系的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分析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根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以笔者所教授班级为例,每次课后,笔者都组织当次课程的6位小组发言人进行研讨,听取他们对于课程改进的意见以及新的期望度,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策略调整的参考标准之一。每次课后的线上听写竞赛结束后,笔者会就该次竞赛的整体听写表现对参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合理安排下次竞赛的难度和内容。在每学期期末,笔者会公布课程的教学自我评价内容并邀请学生就此进行座谈,以期通过平等对话改变学生的被动姿态,营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性机制。正如巴西学者弗雷尔(Paulo Freire)所言,通过平等对话,传统的学生的教师(the teacher-of-the-students)与教师的学生(the students-of-the-teacher)新式的教师式的学生(teacher-student)与学生式的教师(students-teachers)取代,教师与学生同时都在进行教与学的行为,他们共同对自身的成长与课程的发展负责[12]。
四、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被诟病为“费时低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生态危机在专业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体现。要摆脱机械的、二元的现代哲学思想对传统视听说课堂造成的危害,教育者们迫切需要用源自教育生态学与生态哲学的生成性思维来维持课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具有生态特色的视听说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视听说训练的过程中发挥教授主体的作用。同时,体系化的生态相关视听说内容选材与多模态的训练方式和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紧密结合,使英语教学和自然生态系统及社会人文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全面、动态的生态特色专业英语教学理念。 (下转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