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5-10-21苏仁先

前线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讲话文艺

苏仁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当代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明确回答了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诸如,存在着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文艺界,“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针对当前文艺界存在的这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讲话》做出了明确回答。

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是创作优秀作品。习近平强调,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创作,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出能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

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民。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创作的源头是人民的生活和实践。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文艺创作的根本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人民的孺子牛;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文艺工作者的角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要讲品位、重艺德,要恪守高尚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应该肯定和赞扬,什么必须否定和反对。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艺的价值本源是追求真善美。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近平强调,文艺工作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特征,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人民的丰富生活和伟大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源泉,强调文艺要反映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重申文艺的人民性,再一次從根本上回答了文艺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解决了文艺创作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一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澄清新时期有关文艺问题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回答了意识与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列宁总结探索并发现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解决了文艺的立场、态度和工作对象问题。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重申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特征,同时也科学回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中国化发展。

《讲话》内涵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一脉相承,通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的光芒。

在对历史和文艺主体性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在一切创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文艺创造也不例外。习近平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重要观点,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艺既要为人民服务,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在对文艺作品本质的认识上,马克思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文艺作品作为物化的意识,也只能是对存在、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习近平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必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在对待文艺作品与主体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造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文艺创作不仅为大众创造文艺作品,还要为文艺作品培养懂得文艺的大众。因此,习近平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并通过优秀作品“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对待文艺遗产方面,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毛泽东说得更为明确,“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待文化遗产,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此,习近平认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同时“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总之,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当代表达。

《讲话》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新的时代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强调用实践的原则和发展的观点对待科学理论,强调指出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运用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发展着的理论精神,概括指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性特征。习近平指出,在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文艺作品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必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必须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践《讲话》精神的路径选择

《讲话》是关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导文艺创作的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深刻领会《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重要的政治任务。

学习是首要步骤。《讲话》内涵博大精深,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炉,必须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方法,才能学深学透。要对照问题学。《讲话》指出了文艺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缺质量、缺“高峰”现象,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问题,单纯追求感官娱乐的低俗问题,甚至存在文艺的根本方向、文艺的服务对象发生偏差的问题。针对文艺领域中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要检查反思自身,并在《讲话》中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对照要求学。《讲话》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文艺工作者将创作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志存高远,讲品位、重艺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对照这些要求,从思想上和实践中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自觉将学习的过程变成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准确把握《讲话》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创作。

宣传是重要手段。应该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全面宣传《讲话》的重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准确解读《讲话》的深刻内涵,深入评论《讲话》的深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生动报道《讲话》的社会反响及其实践成果;应该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以精准式、互动式传播使《讲话》的精彩语句和点睛之笔成为网络议论的热点,扩大《讲话》精神的覆盖面、参与度和知晓度。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立体传播,让《讲话》精神深入人心、鼓舞士气,催生成果;应该充分发挥文艺本身的宣传功能和艺术优势,以相声、快板、说唱等艺术形式,形象宣传《讲话》精神,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宣传《讲话》的文艺创作中,用艺术精品传播《讲话》精神。

贯彻是终极任务。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才是践行《讲话》精神的终极目标。在贯彻《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应该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将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习近平告诫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将创作作为中心任务,更多地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优秀文艺作品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自觉反映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伟大实践,观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伟大和崇高;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体现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必须自觉追求真善美,拒绝低俗,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既要勇于揭露,更要勇于歌颂和赞扬,既要展现欲望,更要给出希望,既要满足市场,更要引领市场;必须讲究制作的精良、创意的精妙、呈现的精美,努力使每一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思想性、可读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要真正解决文艺创作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就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角,反映人民的心声,用群众感情和群众立场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展现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伟大实践,积极讴歌现实生活,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懂得人民、学习人民,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同时还要对人民负责,决不能歪曲生活、丑化人民,决不能漠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要对人民的道德情操负责,对人民健康的精神生活负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和终极价值追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塑造新时期文艺的新特征、新个性、新形象。要大力宣传各种道德模范和典型人物,弘扬体现在典型人物身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告诉人们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价值取向。同时曝光反面典型和不文明、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用发人深省的反面事实告诉人们必须否定和反对的价值选择;发挥媒体的娱乐功能,在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和模式化节目中持续提供向上和向善的正能量;制播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片,讲述中华传统历史故事,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重构现代文明;在文艺和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设计情节、塑造人物还是结构冲突,都要坚守正义、道德、诚信、爱国的底线,让正义得到伸张、丑恶受到鞭挞,告诉人们光明一定能够驱散黑暗,美善一定能够战胜丑恶,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链接: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作者:北京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讲话文艺
1942,文艺之春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浪漫雅痞文艺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讲话慢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