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四个全面”

2015-10-21宋贵伦

前线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基础社区

宋贵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抓好落实。

要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党的建设当作新时期党的“三大法宝”、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作为党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是中心任务,统一战线是基本方针,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党的建设是党的“三大法宝”?其中,经济发展是中心、社会和谐是基础、党的建设是保障。这三件大事,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核心问题。只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坚强有力,才能无往而不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全在于此。“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党和国家的命运危在旦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党的建设,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三个根本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三大命脉,要始终抓住不放松。从当年苏东变局到近几年西亚、北非一些国家出现的动荡,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他们除了外部敌对势力插手干预、颠覆破坏因素外,从内因讲,也与这些根本问题有关。如果说,当年苏东内部主要是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出了问题,那么,西亚北非则主要是社会建设出了问题。因此,不发展经济不行,不加强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同样不行。落实“四个全面”,一定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

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思想,扎实推进“四个全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还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腐败现象,经过近两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坚决反腐败,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思想也更加牢固、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更加坚定。但相对而言,以社会建设为基础的思想在全党全社会还没牢固树立起来。

为什么强调以社会建设为基础呢?这不仅是基本规律问题,也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形成的。社会建设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特别是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共和国。我们党和国家都是靠群众、靠社会发家和兴旺发达起来的。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性质的党,但由于国情所致,从始至今党内工人成分都没占多数,而是由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全社会各阶层先进分子组成的。新中国从成立到兴旺发达,也是依靠全社会各阶层广大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当年说,我们并没有搞清楚。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发展经济。我们今天应当说,还有一个问题要搞清楚:社会主义要建设社会。社会主义姓“社”,资本主义姓“资”。这不仅是二者政治性质上的区分,也是制度设计的区别。资本主义姓“资”,以资本为核心,以资为本。社会主义姓“社”,以社会为基础,以民为本。资本主义“玩资本”不足为怪,社会主义把社会建设好是天经地义,就如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我们必须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推进“四个全面”,要以社会建设为基础。具体说:

第一,實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夯实社会建设基础。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基本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这其中,经济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是两大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目前看,经济基础相对稳固,社会基础还不牢,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问题还很多。这既有人、地、事、物、组织等经常性服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有急、难、特、新、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比如,在“人”的服务管理方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任务繁重;在“地”的服务管理方面,“大城市病”治理亟待加强;在“事”的服务管理方面,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在“物”的服务管理方面,地上服务设施不健全、地下设施混乱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组织”服务管理方面,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轻事前预防、重事后处置;在矛盾化解方面,重堵、不重疏;在民族宗教等特殊社会问题处理方面,主动性不强;在虚拟社会等新问题处理方面,办法还不太多;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大任务方面,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能力建设的任务都十分繁重艰巨。

应当说,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社会建设,但作为全局性任务提出来,还是近十年的事情。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放在“四位一体”的总格局中,从而开创了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战略部署,打开了社会建设的新境界。作为首都,多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十年来,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夯实基础,不断取得新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体制机制、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框架和基层治理模式,初步奠定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基础,走在了全国前列。据《2014年中国社会建设报告》显示,北京市社会建设综合指数达93.43分,是全国各省区市和15个千万人口以上超大城市中唯一超过90分的,远远超出全国平均分72.24分。但与世界城市比,在许多方面还有差距,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一方面对北京社会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了首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北京工作要做得更好,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第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一是从改革纵向推进角度说,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社会改革为基础。改革发展是分阶段的。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以经济改革发展为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到了以社会改革发展为重点的新阶段。下一步,巩固经济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在社会改革发展基础上进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也不能颠倒这个顺序。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加快推进,又要循序渐进,尤其要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否则,就会翻车。前苏联、东欧就是前车之鉴。他们既有改革方向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基础问题。二是从改革横向关系角度说,全面深化改革也要以社会改革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来自社会。当前,要从社会问题中,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落到实处;关键是,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上下是理顺党组织、政府组织、基层组织、自治组织的体制关系,左右是理顺政府、社會、市场的机制关系。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加快推进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大力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把街道办事处工作做实;加快推进社区(农村)治理创新,完善基层自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文件近日印发。

第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指出,首都建设和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后,3月5日他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讲话时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看到,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进入了以社会治理为基础的时代。世界已进入社会全球化时代,已进入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危机并存的时代。我国已融入了这个时代。在城市,70%以上的组织和人群在传统体制之外,生活工作在社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社会领域,成为社会人。实有人口和虚拟社会服务管理成为两大历史性课题,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社会自治能力弱、大城市病高发、社会矛盾凸显、民族宗教问题复杂,等等,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主要任务。没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落实“四个全面”,要尽快补齐社会建设、改革、治理这个短板。

近些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社会治理工作力度。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后,于2007年成立了社会建设综合协调机构,完善了社会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了纵向到社区(村)、横向到“两新”组织的工作网络,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如: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枢纽型”社会组织治理模式,商务楼宇工作站治理模式,城市网格化和村庄社区化治理模式,等等,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理念落实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在完善社会服务、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第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党情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乃至阶级基础,已扩大延伸到了社会领域。一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正由农村向城乡社区扩大延伸。社区是小社会。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人们健康长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和工作在社区。只有把社区建设好、把社区党建工作做好,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二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已扩大延伸到了社会组织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时代,社会人的组织形态主要是社会组织,相当多的人会加入到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特别是大量学术性、行业性、公益性乃至兴趣爱好性组织之中。也就是说,群众活跃在社会组织中。只有把社会组织建设好,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做好,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三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已扩大延伸到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目前70%以上的企业为非公有制企业,在沿海城市比例更高。大多数工人阶级在非公有制企业。只有把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管理好,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做好,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总之一句话:只有把社会建设好,“四个全面”目标才能又好又快实现。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

责任编辑:宋明晏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基础社区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