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中学情分析的三个关键点
2015-10-21高红
高红
[摘 要]教师应注意分析、了解学情,精心备课,善于把握学生的原有基础,优化教学预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阶梯训练;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灵活方式。教师只有把握学情分析的三个关键点,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备课 学情分析 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2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以往的备课过程中,由于教师只考虑如何教,甚少花心思研究学情,忽略学生如何学,从而导致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滞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所以,教师要注意分析、了解学情,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设计,给有效教学搭桥铺路。
一、把握原有基础,优化教学预案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之上。”所以,在备课时,教师除了研读教材、教参等资料外,还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分析与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优化问题设计,灵活调整教学预案,做到“以学定教”。
例如,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在班级博客或QQ群上设置“预习导航”栏目,出示自学提纲,使学生明确预习任务:(1)举例说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说说6.79这个小数的意义及其组成。(3)6.3-4.5、6.3+4.5,你们会列竖式进行计算吗?(4)在预习中,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请写到“质疑问难”日志里。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整数加减法与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小数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给后继学习打好了认知基础。而且,教师通过班级博客与学生的回帖(反馈),对班级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便于教学预案的调整与优化。特别是提取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疑问,师生一起探讨,因为问题源于学生,这就给问题的交流讨论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推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同时,了解学情后,教师还可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使他们更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尊重个体差异,设计阶梯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在年龄上大体相当,但他们在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习相同的内容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速度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教师忽略这些客观差异,进行完全统一的教学,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不够吃”,部分学生“吃不了”,使学生的学习信心骤降。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他们不同的能力水平,制定分层目标、设计阶梯练习等,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将练习题分为不同层次,并融入“砸金蛋”的游戏活动中,即学生报金蛋代号,教师有意识地根据练习难易层次砸蛋,从而给枯燥乏味的计算增添趣味性。练习层次1:基础练习题,巩固整数和小数加法。练习层次2:(1)“精灵诊所”(错例分析),即展示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错例,让学生观察每个竖式的计算并说明错因,加以改正;(2)温馨提醒小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练习层次3:口算小数加减法算式。练习层次4:解决实际问题,即读图获取信息,再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层次5:“挑战极限”,即在方框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添加小数点,让小数减法或加法竖式成立。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无法解答时再寻求组员的帮助,然后集体交流与分享解题方法和策略。这样,通过有梯度的分层练习,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了参与练习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同时,以“砸金蛋”的游戏方式呈现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掀起了练习活动的高潮。
三、关注兴趣爱好,选取灵活方式
在分析学情和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等情况,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重组与改造教材,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故事、数学游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生活化比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结合起来,而且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营造出更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而不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先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等教学资源的作用,再通过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然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维,自主建构新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备课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教师既要重视备课,又要将学情分析纳入备课之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体差异,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考虑课堂的动态生成,弹性预设,实现有效教学。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