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5-10-21唐月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心理护理老年

唐月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心理护理在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方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老年;心理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20-02

脑梗塞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该病是指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与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老年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病容易复发,且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1]。为提高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65~84岁,平均年龄为(71.2±3.5)岁;病程为0.8~12年,平均为(6.5±2.8)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单、双下肢乏力患者35例,偏瘫、截瘫患者22例,失语患者7例,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照护、体征监测、康复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内容为:①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患者因年龄较高,身体素质及自理能力较差,应重视基础护理,注意观察其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加强交流和沟通,消除其负性心理。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对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应放慢语速,耐心讲解,在交流时尽量避免有外来干扰,同时也应让患者有充分的时间来表达;对于失语患者,应以约定特殊的手势及肢体语言与其进行交流,使其感到自身受到了足够的关注[2]。③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对于情绪复杂多变的患者,应给予多些安慰,使教会其一些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对于依赖性较强的患者,应有意识地暗示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护理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真心为其排忧解难,从精神上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使其促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④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鼓励和指导患者每天进行肢体功能的恢复性锻炼,为患者分析困难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使其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建立其康复的信心。⑤提供适宜的娱乐活动。应丰富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在护理过程中多开展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活动项目,使其生活充实起来[3]。

1.3观察指标

以HAMD分值为标准,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QOL-BREF分值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以标准差( 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方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评价数据比较[分,( X±s)]

组别 心理状态 生活能力对照组(n=32) 5.65±3.02 12.13±2.32观察组(n=32) 4.64±2.21* 13.72±3.4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塞是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对于该病的治疗,在急性期应以改善患者脑缺血区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由于该病具有易反复的特点,治疗后多会出现偏瘫、截瘫、失语等并发症,因此,在恢复期应加强患者的言语功能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由于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如焦虑和抑郁心理、挫折和依赖心理、烦躁和易怒、孤独和猜疑,以及失落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加之老年人群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很高,常规护理很难满足其心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评分为(4.64±2.21)分和(13.72±3.43)分,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评分为(5.65±3.02)分和(12.13±2.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芳芹.87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2(5):144-146.

[2]董登凤.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3):1559-1560.

[3]李柱兰.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9(8):77-79.

[4]朱党辉.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4):78-80.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心理护理老年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