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015-10-21耿配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

耿配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先驱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鸿沟即“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學理念就是源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分析该理论的基本要义基础上,指出教师该如何运用该理论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发展区,并且指出该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他站在促进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角度上,创造性地论述了教学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他短暂的一生因为该理论光芒四射,该理论作为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被后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他不孤立的看待学生,将学生放在社会和文化大环境中,将学生放在发展的动态环境里,看到了认知的社会性,认知的发展性,以及学生发展的潜在性,该思想对教师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要义,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阐述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启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要义

(一)最近发展区的内涵。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1opment)概念,批判了传统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他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学习状态和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教师要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就要知道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目前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就是通过教师或他人的帮助之后儿童认知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1]。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自己独立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长者的帮助下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水平是不相同的,而最近发展区就是这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另外,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说明儿童的某些生理官能达到成熟,而最近发展区则可以明确儿童哪些生理和心理机能还处在成长和发展中。

(二)最近发展区的实质。1、学生的自主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到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决定性,强调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儿童潜在的能力,他虽然认识到为了保证孩子身心发展进入更高一级的心理机能要依赖于中介工具的帮助。但是他首先还是肯定了教学要抓住儿童目前的水平,教师根据儿童现有认知发展水平针对儿童特点从而激发儿童,促进儿童发展,这一观点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帮助儿童达到发展的更高一个水平,维果茨基将儿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三类:①学生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②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③介于两者之问,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握儿童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预测儿童通过其帮助所能解决的问题,根绝儿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引,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由现有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跨越。2、教师的引导性;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依赖于社会文化,儿童认知发展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同周围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也就是在父母,老师等他人的影响下形成的认知过程,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必不可少。最近发展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儿童在教师帮助下不仅完成了某一任务,并且通过完成这一任务认知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水平。3、知识的社会性;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社会环境中的合作、互动和交流来构建的。他认为知识并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理解也不是单方面的吸收,学习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国策和那个,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个体通过社会的互动然后才得以自主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结果,由学习者自己加工原有的知识然后进行理解和构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一)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观。传统教学是以学生应试为目的、教师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升学”,教学的实质是传授知识。而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则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是指导、激励、帮助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含义。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二)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观。“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同一班级,同一年龄的儿童在认知发展水平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有差异的制定教学目标。[3]教师不能对学生整齐划一的制定同一目标,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观。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社会文化理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他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中。合作学习也是支架教学的一种方式,相比于教师指导的单向支架教学,合作学习的优点更为突出,因为它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互动性,灵活性更强,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合作相互搭建支架,更有利于沟通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弥补潜在发展区的鸿沟,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认知能力质的飞跃[4]。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某项任务,学习者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师生互动中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可看成是为今后学习者完成任务提供的支架”。

(四)支架式教学的新型教学观。“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衍生出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在今天被广泛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是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形象地把学的过程比拟为建筑工程,把教的过程比拟为建筑工程的脚手架,教育者发挥的是支架的作用[5]。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教育者是一个指引的作用,教育者学习者去达到自己认知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充当支架的作用,在学生逐渐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时,教师就可以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一旦完成现有的学习任务,掌握既定的知识,教师将再一次充当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个发展水平。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充当的支架必须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框架内。针对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步骤可以概括为:测量、规定和发展。测量是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测量出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观察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设置教学目标。规定指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制定发展目标,不能过高,过高则会降低学生兴趣,过低则无法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跨越。最后,教师要具备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如何建立支架以及何时撤离支架,并建立新的支架。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

“最近发展区”以发展的、动态的、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提供了诸多的帮助,他为教学活动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发展空间,启发了教育的深度。但是,不可否认“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从我们研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时,我们不难看出,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一个缺陷在于,其概念是是描述性的,但从概念上分析,它的缺点在于仅仅提供了这一区域的宽度信息,在对两个儿童进行比较时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或目前发展水平做出精确说明,而这些偏偏是非常重要的。

在应用上的缺陷在于测量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两者之前的区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潜在发展水平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并不能被简单的定义,当然也不同于心理学上其他的概念可以被测量,它是个体能力的一个体现。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上就很困难,因为潜在发展水平是一个隐性的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从现有发展水平到预期发展的水平这一过程是无法测量的。

同时由“最近发展区”理论而产生的在我国普遍流行的“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模式也有待商榷,尤其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說,制定比儿童本身认知能力高一水平的目标是否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是值得思考的,高于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儿童畏惧学习,这也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我国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很大不足。事实上,心理学家越来越相信,在儿童时期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最为强烈,儿童在初始会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如果孩子接收相比于自己认知水平更为复杂的知识,那么儿童的学习就会十分吃力,并且就会丧失追求知识的兴趣,变成了个求知欲望不高的孩子。孩子一生中最大的损失便由此开始,而这将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攀,刘启红.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华章,2013,(21).

[2]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3]杨先花,浅谈建构主义情境下的“因材施教”[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

[4]杜迎庆,赵娜娜.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教学的互动[J].群文天地,2011,(6).

[5]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

[6]陆建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35).

[7]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王颖(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

[8]刘丽姣.“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

[9]黄都,李佳.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与学——理解、应用、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6,(9).

[10]何善亮.“最近发展区”的多重解读及其教育蕴涵[J].教育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语文阅读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