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看辅导员考评体系的构建

2015-10-21胡媛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作特点高校辅导员

胡媛

【摘 要】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构建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有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的角度出发,阐释了辅导员考评体系对辅导员成长的作用,并提出在构建辅导员考评体系时应注重几个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特点 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19-02

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评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评体系。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和评价,需要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出发,从辅导员改进工作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辅导员群体。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工作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他们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们又不同于高校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1.综合素质要求高

自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各高校陆续设立专职辅导员岗位以来,辅导员一直被定位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生思想的领路人,这无疑对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育部24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当“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并且要“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因为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由此看来,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必须政治觉悟高、业务知识精、工作态度好、沟通能力强。与此同时,还必须具备足够的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才可能把工作开展好。对辅导员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决定了高校在构建辅导员考评体系时必须十分严格,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辅导员的高期望值。

2.管理与服务并重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工作。辅导员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担负着对众多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学风管理、社团管理、班级管理、学生会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以及贫困生资助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服務工作。在管理中体现着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在服务中则更能体现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只有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都能达到要求,才能将辅导员工作做好。因此,在制定辅导员考评体系时,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考核指标应当并重。

3.工作范围广泛、事务繁杂、显效滞后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性质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大到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小到上课的纪律、食堂的饭菜、宿舍的卫生,皆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辅导员除了需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完成一系列繁杂的事务管理工作,如奖学金的评定、助学金的发放、学生档案的管理、就业率的统计等,这些事务性工作会占用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辅导员来说,工作时间也是不固定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会成为辅导员最忙碌的工作时间,加班更是习以为常。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人们常说大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关键的转折点。诚然,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职业的规划都是在大学阶段初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或多或少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人生与事业的成败决不在一朝一夕,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显效会相对滞后,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多年之后才逐渐体会到当年辅导员的良苦用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用即时的效果来衡量辅导员工作的成败是不尽合理的。

二 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构建的主体意义

毋庸置疑,任何工作都需要用考评来对工作者进行考核、评价和激励,辅导员工作也不例外。可是对于被评价者——辅导员而言,考评体系的构建具有许多积极的主体意义,考评本身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承认与肯定,并且能对辅导员工作起到指导与规范的作用,通过考评还能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对辅导员工作的承认与肯定

考评的意义是广泛的。对于考评者来说,考评是一种管理手段;对于被考评者来说,通过考评可以对其工作进行总结与梳理,使日后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价值感。因此,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构建不能仅停留在学校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这一层面,而更应体现出对辅导员工作的关怀和重视,以及对其能力、态度的承认与肯定。辅导员工作的千头万绪时常让其无暇顾及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可是在对辅导员工作的考评过程中,辅导员会通过总结工作、整理思路来发掘其工作成果和工作价值。从而使辅导员建立起工作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推动其不断挖掘潜力,发展自我。所以,构建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初衷不能是将辅导员“考倒”,而应发挥其激励作用,让考评主体愿意主动接受考评。

2.对辅导员工作起到指导与规范作用

每一种工作都需要有制度和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管理者们往往通过考评指标的建立来体现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作用。在高校中也是如此,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辅导员这一群体来说,工作时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考评的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能体现出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辅导员个人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工作内容,只要思想正确、处理得当,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改进与交流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多么有经验的辅导员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会存在许多不足。在对辅导员进行考评的过程中,这些不足总能暴露出来,成为辅导员今后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对于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辅导员考评应形成合理的结果反馈机制,使被考评者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切不能“为了考评而考评”,而应“为了改进而考评”。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考评结果如何,通过考评过程,辅导员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探讨更适合自己的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应当重过程、轻结果,将传统的量表式、问卷式的考核评价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辅导员考评体系构建应注重几个结合

辅导員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制定辅导员考评体系时需要全盘考虑,从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质出发,更从促进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因此,辅导员考评体系的构建应注重以下几个结合:

1.考评指标上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过去,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其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很难分出优劣好坏。近年来,各高校开始重视定量考核,在辅导员考核中普遍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编制了详细的工作量化评分表,将所有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于是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从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来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情感因素等,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常影响着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发挥和工作效果的实现。所以在现实情况中,定量考核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辅导员在道德、能力方面很难量化,一个辅导员品德的好坏和能力的高低是很难用参加过多少次政治学习、组织过多少次主体班会加以评价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又需要用定性考核加以补充,将两者相结合。定量考核可以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而定性考核可以评价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和工作能力。只有两方面相结合才能体现出辅导员工作的自身特点,才能科学有效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

2.考评对象上注重个体与团队相结合

一直以来,辅导员考评基本是针对辅导员个人展开的,可是,辅导员工作的成败绝对离不开学院这个大环境,以及学院内部辅导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在考评对象上能把个人和团体有机结合,就会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考评体系。众所周知,整个学院的传统和风气会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发挥。每个学院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不一样。在学风好、基础好、师资好的学院,辅导员工作会相对容易,而在所谓“问题学生”较多的学院,辅导员工作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从另一方面看,只有在考评中将辅导员个人和其所在的团体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激励学院内部辅导员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团队作用,使工作效益最大化。

3.考评内容上注重工作成效与工作态度相结合

在辅导员考评体系中还需要处理好工作成效与工作态度的关系问题。首先,辅导员工作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工作成效,但绝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这是由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决定的。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人,但是在社会生活中,能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数不胜数,绝非一个辅导员所能掌控。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往往是由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在校园环境中,如思想教育方面,除了辅导员之外,还有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甚至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更不用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因此,在对辅导员进行考评时,必须把工作成效和工作态度分开来评价,如果笼统的用工作成效来衡量工作态度显然是不科学的。

4.考评结果上注重奖惩与反馈相结合

研究表明,及时、透明、客观、公正、全面的反馈是激励人追求卓越和优秀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辅导员工作考评结果的反馈是整个考评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考评结果不单单是对辅导员前一阶段工作的评价,更是明确其工作的偏差点和突出点,进而为今后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提供依据。考评结果的及时反馈还可以让辅导员从多个角度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成果和不足,在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的同时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辅导员考评时,最好遵循“对岗、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辅导员的真实考评结果进行反馈。与此同时需要把握反馈的方式和技巧,做到既激励辅导员工作热情,又要考虑个别辅导员的性格特征,保护其自尊心。考评结果可以适当与辅导员的工资绩效和奖励、职称晋级挂钩,从物质到荣誉上都给予优秀辅导员鼓励,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而对于个别考评成绩不理想的辅导员也不能够一味否认和批评,要通过谈话和沟通的方式,给予其改进提升的机会。

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已存在。但考评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商榷。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应从辅导员工作特点出发,考虑其存在的价值及主体意义,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激励辅导员改进工作,促进辅导员关注自身发展,从而在实质上起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迪明、马英.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反思及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

[2]王书会.高校辅导员考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李江红.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4]李妩伟、马英、张伟佳.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工作特点高校辅导员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与发动机匹配性分析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老干部工作特点及管理方法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分析
关于对企业后勤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医院办公室工作特点与文秘人员素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