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 老话题 新思路

2015-10-21周甲钻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亮点困惑反思

周甲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要进行及时的反思,结合现行的教材反思学生的困惑,反思教学中的疏漏和亮点,反思疑点。

关键词:新课改;困惑;亮点;反思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事实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与授课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有时自以为准备得十分完美的一堂课讲授起来并不得心应手;相反,备课时感觉平常的一堂课却在课堂上灵光乍现,妙语连珠,远远超过预期效果。每次教学一结束,及时动笔反思,精练地记录其中体会最深处,日后再去回味,你将受益无穷。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不断地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每一节高效的课也是在不断地反思中积累起来的。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以下几个方向是反思的重点:

一、反思你“熟视无睹”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学生是初学者,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无足轻重”或者“了如指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钻牛角尖”“思维陷入死胡同”,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联系”“没有逻辑的推理”等,令一些教师头痛和无奈。这反映了学生知识的零散性、表面化或者模糊性。发牢骚、置之不理或者讥笑讽刺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我们将学生中的困惑不厌其烦地记下来,学生肯定会视其为“最珍贵的资料”。而对于教师来说,日积月累,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忽视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萃取”教学情境为例剖析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生成存在的偏差。

1.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苏教版必修1专题一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本单元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定性检验,溶液的配制和定量测定,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难度由低到高,一步步地深入,学好本节内容是学好这一单元的前提。它也是由学习元素化合物向研究实验方法的一个转折,这就要求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已在初中初步学习了过滤、蒸发、结晶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萃取和分液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案例剖析

教师:向学生展示溴水和四氯化碳,并讲解溴水成分,同时问学生是否知道四氯化碳。

学生:不知道。

教师: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Cl4和水,混合并振荡,观察现象。然后教师介绍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及它的性质,如,颜色、密度,在水中溶解性等。

本节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进入高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的,这个时候的学生对有机溶剂的概念一无所知,教师在备课中应设计好如何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了解CCl4这个完全陌生的有机溶剂,而不是简单地将CCl4的性质介绍给学生,这完全是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在此处可以创设实验的教学情境:如,取少量CCl4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分层现象,由于两层都是无色,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哪一层是水呢?”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水层。有学生提出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哪层变为蓝色,则为水层;还有学生提出直接向其中再加一些水,哪层量增加则为水层。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中,由于设计角度的多样性和问题结论的非唯一性,容易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关于两种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哪种方案更符合简易操作,绿色化学理念。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CCl4这个完全陌生的有机溶剂的认识会很深刻,对学生进入高二学习有机化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本案例中显然教师课前没有考虑到此时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课堂生成并不一定是出乎意料或意想不到的生成,实际上,成功的课堂大多都是预设而成的。教师虽未预料到具体的结果,但已估计到了这种可能性,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较强能力记录你“熟视无睹”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二、反思你教学中的亮点

所谓“亮点”就是教学中的独特、新颖、成功之处。诸如此类,亮点可以是一个有效问题设计,可以是平等、自主、合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师生情感碰撞、交融的一瞬间,可以是与学生的一段精彩对话,可以是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一道习题练习……凡是让教师、学生激动、兴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值得你反思的最好内容。反思时,可以尝试这样的问题:

我是如何想到这个亮点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这个亮点设计,“亮”在何处?(分析时越具体越好)

这样的亮点设计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在哪些方面受益?

例如,在“硝酸的化学性质”一节,我让学生做了以下实验:①向硝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②向硝酸中加入铝片;③Na2CO3溶液中加入硝酸;④将Cu丝插入浓硝酸中;⑤将Cu丝插入稀硝酸中;⑥将活性炭与浓硝酸一起加热。让学生根据上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谈谈从中获得了什么。

生1:硝酸具有酸性。上面的①③方案充分证明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④中產生的红棕色气体,这与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无色H2相矛盾。

生2:我们又将①加热了,溶液的红色褪去,这说明硝酸不仅有酸性,还有其他的性质。

生3:金属与酸反应不一定产生H2,Cu与浓硫酸加热放出的就是SO2。按照④Cu和浓硝酸反应,产物应该是NO2和Cu(NO3)2,按照⑥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物应该是NO2和CO2。

生4:我感到稀硝酸也有强氧化性。上面⑤试管上方有红棕色的气体生成,是否可以认定产生的NO?然后它又被空气氧化了?……

此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欢欣鼓舞。在师生、生生的问题发现中,学生已初步领会了硝酸的性质。

这样的亮点设计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其他教师如何评价这个亮点设计?

这个亮点设计对教材、学生、教师、教学环境、学习氛围等条件有什么具体要求?还可以再次运用吗?有没有局限性?……

通过上述问题的自我剖析,教师必然会由感性的实践,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抓住疑点进行反思

顾名思义,疑点,就是令教师或学生感到不解之处。疑点可能来自于教材的编写方面;可能来自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来自于课堂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可能来自于一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设计;可能来自于学生的异常表现……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挖掘疑点

疑点是什么?来自何方?

对于疑点,学生有何看法?哪些来自个别学生的疑点,其他学生会产生共鸣吗?

对于疑点,教师的态度积极吗?是视而不见、敷衍、搪塞,还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疑点是什么时候解决的?谁解决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在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没有发生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在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没有发生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這样以疑促思,有利于促进教师博览群书,特别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改轰轰烈烈,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还是得扎扎实实,教学反思的切入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内容也非常广泛。教师应从课后的第一感出发,努力以最真实、最直接、最深入的方式快速地将一点一点的经验教训汇集起来,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将反思进行小结、分析,不断地优化和提升。最终将会形成独特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文喆.做反思型教师[J].教育科学研究,2005(01).

[3]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4]熊士荣,徐远征,罗艳,等.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06).

[5]肖红梅.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8).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亮点困惑反思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