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的科学性原则探析

2015-10-21易云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学性教育改革原则

易云

摘 要:中国的教育改革随着社会变革的步伐轰轰烈烈地向前迈进,但其成效却不如经济改革那样充满活力。究其原因在于教育改革未获得系统、科学的规划与实施,使得教育改革备受质疑。教育改革的成效要从源头上予以保障,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合法地位,而这个源头就是保证教育改革是合规律性的合理实践,这也要求教育改革从其决策到实施、评估、反馈等都能遵循科学性原则。

关键词:教育改革;科学性;原则

中国的教育改革从1978年开始,历经了酝酿、起步、全面展开与持续深入的四个阶段。但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效并非皆大欢喜,教育改革的呼声仍旧激荡,甚至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和规划改革步调,第一步便是探讨教育改革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直接指向教育改革的合理性,亦同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在教育改革的重要关口,我们特别需要用心思考“教育改革的科学性原则”内涵,以便更好地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

一、教育改革的内涵

教育改革(education reform)是教育正面的或有意义的社会变革,指向的是社会变革中积极的、促进的作用,而不是消极的、滞后的作用。具体来说,教育改革指的是解决各类教育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对教育改革的界定需把握三点:(1)教育改革指向教育现状的转变,教育改革是一个变革的过程,没有新旧替换,即使教育改革的理想多么美好,都不能称之为教育改革。(2)教育改革以改革的具体成效为追求目标,教育现状的后一状态是否是最初状态的积极转化,是否是正面的或有意义的转化?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标志。(3)教育改革的初衷是正向的,不意味着其结果也必然是进步的,教育改革会因其与社会变革的适应度、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出现结果的正向(教育改进)或者负向(教育退步)。

二、科学性原则的内在要求

在谈论科学性的原则时,我们有必要厘清“何为科学”?鉴于本文分析对象的特殊性和对科学之定义的考察,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对科学进行描绘: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事实和规律。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其认识结果越接近客观世界的原貌,越能体现和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其认识结果便越具真理性,其认识过程和所具备的科学性也就越高。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科学的判据进行总结:(1)客观性。科学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任何主观主义和超客观的认识都非科学的认识。(2)普遍性。科学本质上是对非偶然事件的抽象和系统概况,也即科学是共性模式下的科学。(3)真理性。探讨的是科学认识的结果是否就是世界的本质和规律。(4)可检验性。任何科学认识,无论其如何深刻、如何被大众认可和接受,都必须具有可检验性。(5)发展性。指向的是科学认识自身的发展,表现为科学知识体系的成熟和升级。

三、教育改革的科学性检视

教育改革的科学性原则即是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以科学为规尺、为依据,以之为起点规划教育改革的道路,并以之为讫点验收教育改革的结果,评估教育改革的成效。衡量教育改革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合理性,价值是否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从科学的五大判据来窥探和量视教育改革的科学系数。

1.从客观性和真理性检视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不是空谈的一纸文书,也不是上级对下级下达的命令,它是一次慎重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社会变革,是呼吁改变命运的民族在刀尖火海上求生存的尝试。因而,教育改革应该是一双可体察民情及民需的眼睛,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现实和变革需求。教育改革还应该是一颗明智的大脑,用智慧辨识深藏在教育改革之后的变革规律。

2.从普遍性和可检验性检视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一场普遍的全民运动,教育现象中反映出的共同、普遍的问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一致手段和方法来予以解决。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要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资源调配来实现教育公平,这才是教育改革普遍性的真正内涵。当然,教育改革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全民愚昧,教育改革在具体的落脚点上会呈现差异性,这与人及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息息相关。教育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效果,甚至是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相同的改革策略和方法也会收到相异的改革效果。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遵循可检验性的原则,不能用大标尺画线来衡量教育改革的成效,它需要我们把目光放在普遍性、公平性的同时,还要关注教育改革的差异性和条件性。

3.从发展性检视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正面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社会变革,它着眼的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现下的教育问题,更是延伸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社会活动。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具体行动,都不应该短视,而应该深具发展的因子,为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铺好道路。否则,教育改革只能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是赤脚医生对教育现象的小修小补。

四、教育改革科学性原则的要求

1.教育改革的科学性要体现在教育改革的决策上

贯彻教育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仅建立在决策前的全面考察上,更需要时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化予以保障。我国地大人多,虽然经济快速赶超,但在教育上却是实实在在的“穷国”,教育资源极为稀缺,尤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资源的地方保护使得教育资源更为稀缺。而普通民众对于教育变动的不适更加重了教育改革的难度。在有限的条件和极大的阻力下,如何充分考虑现实的条件并推进教育改革成为难题。这求决策者不能“三拍”决断,而是考验其科学决策能力和耐力。

2.教育改革的科学性需要实现教育实施过程的科学化

一方面要做到按照教育中的规律,如教学改革中要按照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坚持教育实施的多样化、差异化。教育改革作为科学活动,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在科学认识客观事实之外,要遵循教育中的规律来实施教育改革。此外,任何科学活动都具有可检验性,必定是一定范围内才具有合理性和价值。教育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区域差异和人作为社会动物的差异性,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3.教育改革的科学性需要科学的教育评估予以保障

教育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要具有有效性、逻辑性、灵活性,并能在目标范围内取得成效,需要及时的教育评估给予检验和纠正。正所谓,有了教育改革的图纸,如何在施工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纠正和完善教育改革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4.教育改革的科学性需要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为之提供后续动力

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同时,教育改革又是科学教育研究的动力。这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今后我国长远发展的需要。国内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已证明,改革与研究需要与时俱进。中国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教育改革时期,新的教育改革亟须教育研究的支持。无论是教育改革的决策,还是教育改革的实施,都迫切需要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持。我们应该放远教育改革的目光,尽快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的学科建制,培养一批教育研究人才、教育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教师。

參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改革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石中英,张夏青.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科学性教育改革原则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