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桐歌曲《红豆词》的伴奏和声音乐艺术特征解析

2015-10-21邵强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织体和声

邵强

摘 要:本文以桑桐先生编配伴奏的艺术歌曲《红豆词》为素材,以其和声和织体特点为研究对象,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和声特点主要从和声结构和和声运用特点进行论述,织体特点从织体层次划分来进行研究,通过对这部作品进行细致分析从中探究其伴奏特色。

关键词:桑桐;和声;织体

桑桐(1923~2011)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其作品成功运用了西方和声技法与中国五声性旋律相结合,既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风格特色,充分表现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桑桐先生在为许多民歌、革命歌曲编配伴奏时,其改编的乐曲精致极富民族风格特色,是为分析民族和声不可多得的优秀曲例,艺术歌曲《红豆词》为其中一例,该曲由刘雪庵曲,曹雪芹词,歌曲为将e羽调式,歌词写景抒情,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全曲加反复共十句,句式环环相扣,充满抒情、伤怀之感。

一、和声特点

(一)和声五声纵向结构特点

艺术歌曲《红豆词》其伴奏和声手法多样,在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歌词内涵意境上都有独特表现作用,本文就其和声纵向结构特点和和声运用特点进行研究。

五声性纵向结构的和声方法是由桑桐先生最早提出,其指出它是以五声调式中各种音程的纵合作为和弦结构基础的和声方法,并且根据其纵向和弦结构构成中所包含的五声调式音的数量可分为三音和弦、四音和弦、五音和弦三类。在这三类和弦中,凡和弦的构成音相同者为一类,称同音组和弦。各同音组和弦又可分为基本形式与同音组变位形式。在艺术歌曲《红豆词》中就有运用五声性纵合化和弦,因其为古诗词歌曲,为体现浓郁的民族风格故采用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如曲例一开始就运用四五度三音和弦,双手相隔四个八度弱奏出现,为乐曲营造幽静氛围,见乐曲第一小节。全曲四五度三音和弦都有局部体现,最集中体现在乐句“展不开眉头,挨不明更漏”下方柱式和弦支撑,依旋律定和弦,“展”字在羽音上四五度和弦,“挨”字在徵音上构四五度和弦。其和弦音的运用能够增添五声性旋律的韵味和和声色彩。

(二)复合和弦的运用

复合和弦是由不同和弦的同时结合而构成的复杂化的和弦结构形式,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不同根音、不同结构或不同音级的和弦或音程相互纵合而构成的和声结构。复合和弦的运用,使得和声音响在色彩和紧张度上产生新的效果,并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在这部作品中其构成的方式是由七和弦以及其他高度叠置的和弦的分离排列而构成的复合和弦。例如乐曲开始两句“滴不尽相思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下方和声就运用了复合和弦,“抛”字和“开”字下方和声为降e小调Ⅳ级和弦,左手为Ⅳ级和弦右手为Ⅰ级和弦,即构成Ⅳ和Ⅰ级九和弦的复合,“豆”字和“春”字构成Ⅰ和Ⅶ级十一和弦的复合。复合和弦的运用使其音响效果比单纯和弦更复杂,音乐紧张度也相对有更多变化,为音乐作品增添了新的和声效果。

(三)连续七和弦的运用

以调式主和弦为中心的各级和弦连接构成和声进行,乐曲中的和声进行多运用七和弦形式,各七和弦相互连接形成连续七和弦。七和弦的使用使各和弦有如链条环环相扣,音乐不间断向前发展。由于连续七和弦的使用使得和弦各声部的保持或级进成为其声部进行的重要特点。如乐曲开始引子旋律出现,乐曲2-4小节和弦进行为Ⅵ7—Ⅱ7—Ⅰ—Ⅴ7,左手和弦上方声部构成连续下行,由于七和弦连续使用使得和声声部进行保持级进特点,并使音乐情绪一直保持连续发展。乐曲7-8小节也可体现,和声进行为Ⅰ—Ⅶ—Ⅵ9—Ⅰ11 ,左手和声上方声部级进下行,这里是由于和声的二度下行为音乐营造了一种幽静氛围。

二、音乐织体特点

音乐织体通常指多声部音乐纵横关系构成的总体运动形态,它对于音乐的意境描绘及音乐形象的刻画有着具足轻重的意义。主调音乐织体层次根据各声部不同的作用分为旋律、衬托声部、低音进行,同时衬托声部分为依附性衬托声部、和声性衬托声部、旋律性衬托声部。在一首乐曲中,音乐织体的三个层次并非都须具有。当三者同时都有称为“完全织体”,否则为“不完全织体”。在艺术歌曲《红豆词》中,主要运用和声性衬托声部,其作为音乐织体的一个独立层次,是为塑造音乐形象、描绘场景和烘托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乐曲2~4小节作为乐曲引子部分,钢琴声部由旋律与和声性衬托声部组成,和声节奏运用切分节奏是其特色,伴随音乐的渐强渐弱营造氛围,这一切分节奏在第三句到第六句得以发展“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瞧不尽镜里花容瘦”,并对歌声旋律进行呼应(从“后”字钢琴伴奏织体体现)。第七、第八句为呼应旋律采用柱式和弦,当在旋律高潮时(乐曲九、十句)音乐织体采用完全织体形式(旋律、和声、低音),节奏仍采用切分形式,旋律采用依附性衬托声部,由于完全织体的运用,低音区八度加厚使音响效果丰满,带动音乐情绪发展。为塑造音乐形象,音乐和声织体形式加以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叙述性或抒情性乐句出现时,和弦织体形式多为柱式,而在音乐高潮情绪波动时运用完全织体,带动情绪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和弦织体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桑桐先生編配伴奏的这首作品结构精致,很值得考究。其运用灵活的创作手法加以丰富表现音乐创作内涵,和声新颖的运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表达乐曲内容上做出很大的尝试。本文从和声视角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文中可看出在和声的运用和民族化探索方面桑桐先生有其独特特色,注重和声的表情作用,这一点对现在艺术伴奏很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引自桑桐.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J].音乐艺术,1980(1).

[2]引自桑桐.复合和弦的运用[M].和声学专题6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织体和声
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过程的注意事项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