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素材积累渠道,提高书面表达效果
2015-10-21龙碧涛
龙碧涛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指导他们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以期解决“写作之源”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体验生活,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创设材料积累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源”可“溯”,最后引水入文,激活写作思路。
关键词:写作素材;写作思路;个性体验;有效表达
作文素质训练中 “材料积累”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它是解决用什么写作的问题,即“写作之源”的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激励学生广泛阅读,自然能泼洒成文。
一、指导体验生活,注重阅读,大量占有材料
1.社会生活材料
社会生活材料一是书本材料,前者考感受,后者靠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这样才能写出情真意切、枝丰叶茂的文章。所以直接深入生活,获取大量可感材料,对于写作至关重要。
2.间接获取材料
这主要来源于书本,对于小学生来说,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写作材料是最广泛、最为便捷。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会,他说:“文章怎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理和方法的。”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和书本是学生积累材料的主要源泉。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与善于阅读、精于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小视之。
二、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围绕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的街垒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观察、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的启发,并摘抄佳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的活动中,根据这两种形式要求学生每学期装备两个材料积累夲。每本可要求这样布局使之规范:第一页,作序言用,第二至三页留作编写目录之用,第四页开始为材料积累的正文。每次积累的材料原则上只占一页,且要注明日期与类别。如果是第二类别,务必要注明出处。学期结束后,还可在笔记本后写出小结,然后妥善收藏。通过这些要求和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的形式就更加规范了,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渐渐地,学生的写作素材必定越来越丰富,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三、创设材料积累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源”可“溯”,引水入文,激活作文
(1)建立班级流动图书站,即把全班学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成目录表,每生个一份,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让图书站变成学生们阅读的乐园。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鼓励学生为校刊投稿,多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并积极订阅作文类报刊,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四、有效提高寫作效果渠道
1.选好范文示例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某一类型的作文训练时,可选取该类型的范文2~3篇。可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由学生自读,然后有学生说体会,再由教师分析,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和组织材料的,使学生的大脑中贮存一篇篇美文例子及其取舍材料的技法。
2.教师“下水”,师范于生
对于一些难以下笔的文章,教师有必要“下水”,可以给学生做出示范,学生可以明白教师是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和组织材料的,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进行现场献料,让“死”材料“活”起来
即根据一定的文题,选择学生所积类的一些材料进行分析、加工、运用。怎样加工、怎样运用,要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这一过程,从中悟出一些门道来。这样,一件件鲜活起来的材料,会使学生有“原来如此”的大彻大悟,会有“如鱼得水”的兴奋与快感。久而久之,便会做到会用材料,善用材料,写好文章。
五、综述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阅读美文也好,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老师,自当指导学生为此努力,让广大学生既爱生活、又勤奋读书;既会做人,又会作文,使之在语文的人文教育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累材料”作为作文素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涉及方方面面,远非笔者上述所论,但是要我们认真实践,努力思索,我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可行的写作训练之路,从而推动作文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王飞.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D].苏州大学,2009年
[3]贾臻鑫.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J].甘肃教育,2007年11期
[4]葛冬梅.(安徽大学附属小学),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N].文汇报,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