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5-10-21李玉兰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人文教育语言文字

李玉兰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情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人文教育;情感因素;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性质的这一界定,是《课标》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引导学生发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许多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一节,感受伯父逝世是那么多人来吊唁的场面,学生会与作者产生共鸣:伯父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最后得出: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然后我问:学了课文你会想到什么?你又会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学生就会把一些优秀品质的人物联系到一起,从而受到了关爱他人,多为他人着想的教育。又如教学《荔枝》一文,我用深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我说:“这是课文的结尾段,句末是句号,老师现在要把这句号换成省略号,你有没有看法?”学生沉思片刻,有个学生说:“老师,你这个标点符号改的太好了。”我眼睛一亮:“为什么?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作家肖复兴的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儿孙,就是临终时,也没舍得吃一颗荔枝,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遗憾,母亲去世了,可他有许多话要对母亲说,这里改为省略号,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思恋。”我说:“你说的真好。可肖复兴极力想孝敬母亲,哪怕再贵也要让母亲吃到她喜欢吃的荔枝,可肖复兴仍觉得自己留下了痛楚和遗憾,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想到妈妈为你做了什么,你又为妈妈做了什么?”这一问,在学生情感的小河里荡起了涟漪,大家回忆着妈妈辛勤付出的情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感恩教育。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涉及到人文的方方面面:如爱国、诚信、关爱他人、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掘这些情感因素,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从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和伙伴关系,是学生处与充满爱、富有情感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每当预备铃响过后,我总是微笑着站在教室门前,看着学生,聆听孩子们歌唱。我会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我送给他们的微笑中受到鼓舞,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角色。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教材,采用各种手段激情入境。如在教学《荔枝》一文导课,我设计这样一个开头:我出示实物荔枝,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荔枝。”我说:“大家看看它的外皮,用手摸一摸。”我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摸一摸。我又说:“让我们再看看里面。”我轻轻地剥开荔枝果皮,顿时露出了白嫩嫩、亮晶晶的果肉,“你们瞧,多么水灵可爱的果肉!你们尝过它的味儿了吗?谁来说说它的味儿怎么样?”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我又说:“好吃吗?你吃了以后还想吃吗?”这时有学生说:“它又鲜又甜,太好吃了,我当然想吃。”我还听到孩子啧嘴巴的声音。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这么好吃的荔枝,老师也想吃啊!有一位奶奶和我们大家一样也喜欢吃荔枝,可是她一颗也舍不得吃,这位奶奶是谁?她为什么舍不得吃?请大家快去读读肖复兴写的文章《荔枝》吧。(板书课题)”这样,我不仅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还极大地激起学生阅读欲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与文本对话。对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作业,我也会及时的给予评价,激励的话语伴随学生的成长。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开凿隧道”这一部分,学生解读文本之后,我说:“谁愿意上来把詹天佑设计的开凿隧道示意图给大家画一画?” 这时有两名同学上来板演绘图,画好后我让他俩再说一说。其中画开凿八达岭隧道示意图的同学不仅图画得美观,而且介绍得也相当精彩,我为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帝国主义者怎么敢说中国没有工程师能修筑京张铁路呢?你就是一名小工程师,和詹天佑一样有才华,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更有创新。”当这名同学走下讲台回到座位时,我发现他的小拳头紧紧地攥着,可想而知,他此时的内心世界。后来这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您灿烂的笑容让我心花怒放;您鼓励的目光让我找到了自信;您激励的话语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谢谢您,老师!请放心,我会记住您的教诲,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为祖国争光!”在语文课堂上,我会不断地鼓励每一个孩子:“你说得真好”、“你的想象真奇特”、“老师真为你高兴(骄傲)”。那些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我总会说:“别急,请慢慢说”、“你会说好的,老师相信你” 等等,个别学生进步快,我让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学生们在如此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个个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在获得成功的欲望,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情感

语言训练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催化剂”,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开国大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教学时,我把原句改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来到会场。”这里原文中的“直奔”一词改成了“来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很快认识到原文中“直奔”一词表达出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从而体会出人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的情感,自己也从中收到了感染,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有一句:“地球又是一个直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我在范读这句时,有意把“只”字丢掉,让学生辨析,学生说用上“只有”一词,加上后面的比喻,突出地球在宇宙中很小很小,题目中也有一个“只有”,看来地球对我们人类太重要了,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她。又如在教学《难忘的启蒙》一课时,我让学生面对听课老师齐读课文第一节,把文中的第三人称复数“他们”换为第二人称复数“你们”,学生读来、老师听来都倍感亲切,仿佛文中“老师”就是在座我们老师自己,是我们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是我们在教育着他们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我们的教育,孩子们都铭记在心,这正是语言文字训练达到的最佳教学效果。

另外,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从读中体会,如叫学生“根据你的理解,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谁与他读得一样好”、“请大家比赛读”。这么一来,大家朗读兴致颇高,课堂上不乏琅琅书声。学生在朗读时,我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總之,语文教学是一个万花筒,是春天的大花园。常言道“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些粗浅的做法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敬请各位同仁雅正。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人文教育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