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015-10-21张堪张静静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质量体系科技创新质量管理

张堪 张静静

【摘要】本文通过质量体系运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阐述了质量管理提高的具体做法,对施工企业的质量提高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体系;科技创新

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根本,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随着住建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相关文件的发布,质量再次被大家关注,我单位也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措施,向质量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管理状态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呢?

一、加强质量体系运行,向管理要效益

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施工企业要始终坚持“振兴质量、以人为本、提高质量、教育先行”的方针,把质量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报纸、标语等媒介对职工进行质量教育,使全体职工增强质量第一意识、质量取胜意识、质量从严意识、质量自控意识、质量责任意识、质量标准意识、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意识。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所谓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是按科学程序运行,基本方式是PDCA循环。其中P为plan(计划)、D为do(实施)、C为check(检查)、A为action(处理)。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ISO质量保证体系。自从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以来,便以其旺盛的市场生命力,迅速在我国企业中生根发芽,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竞争,他已提升到全球化的新高度。企业意识到质量认证是提高质量管理、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于是ISO认证在我国进入高潮。ISO认证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认证工作,保证机构工作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认可制度已经确立,全社会特别是施工企业对质量认证的认识迅速提高,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认证机构和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认证队伍已经形成。当前ISO9000族贯标取证活动已在建筑行业普遍开展。为此,建设部成立了专门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方案和措施,对该项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加大企业贯标力度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3、解决好内部体系运行和外部市场的矛盾。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导致了市场不规范、配套建设不同步等现象。解决好这个矛盾,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并不断完善,使各类市场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4、质量标准与建筑企业实际结合的问题。贯彻ISO9000标准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建筑企业的施工生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且多数是手工操作,各工序之间的穿插错纵复杂。这给过程控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产品具有普遍的单一性,难以形成模式化的重复生产,不可能按照固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而必须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策划,制定生产程序。建筑产品先有顾客后有产品,顾客参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在材料采购、服务、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中融入了顾客的意见。如何做好与顾客的协调工作,将关系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促使广大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标准化质量管理进行再认识,对企业体系文件进行再学习、再培训,并从思想、组织、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注重各个基础环节,加强以班组为单位的基础管理,适当时应对职工进行一定范围的管理知识培训。按照体系的要求,切实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进一步抓好垂直贯标,企业各职能部门应按照要素分配的职责,对主控程序的培训、检查、整改等自始至终负责到底,运用“PDCA”循环的原理不断改进实施效果,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深入基层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单位体系运行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即时协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在年终汇集各方面信息,对质量体系的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时检查体系运行的得失,总结先进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为下一年度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作好准备。

二、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用先进的技术保证质量

为了促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建筑业现代化步伐,科技创新和加速成果转化工作刻不容缓。对施工企业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更新创新观念,促进施工企业持续发展

1、建筑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有工程院校、科研咨詢机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虽然施工企业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相对薄弱,但其处于科技成果向施工生产有效转化的关键环节,因而仍应为成为建筑业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施工企业注重科技创新,优质高效施工,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对建筑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 科技创新是关系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应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观念、投资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对施工队伍自身的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潜力;建设行业面临“僧多粥少”的矛盾,施工企业实施跨行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绝非权宜之计;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建设市场日趋开放,缩小与发达国家建筑业方面的科技差距迫在眉睫。因此,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尽快形成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解决施工企业未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一系列难题的关键举措。有的施工企业坚持“以质量取胜”的经营战略,离不开良好的科技管理;有的企业确立了“以成本优势领先”的经营战略,离不开科技创新给施工成本降低带来的巨大潜力。施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在促进建筑业的整体发展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必将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3、未来的建设市场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面向市场开展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首要前提。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改要靠市场来检验。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市场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施工企业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今天开发的先进施工技术占领明天更大的市场。因此,要求施工企业面向建设市场,根据市场导向和科技发展方向,开展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只有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科技创新方向,才有可能使创新成果实现市场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质量将是一个公司长久立足的根本,质量管理将是施工企业需要长期加强的功课,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是质量的主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尤建新等编著.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刘源张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宣贯教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猜你喜欢

质量体系科技创新质量管理
有效推进抽油杆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管理创新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军工企业质量体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建筑质量管理中关于质量体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