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规划的“新”思考

2015-10-21张国际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镇

张国际

【摘要】历史文化名镇一直存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协调的问题,在旅游规划中如何突破创新,凸显名镇特色,是应着重考虑的方面。本文以安顺旧州为例,从历史遗产的角度分析当前旧州镇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古镇旅游规划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安顺旧州;旅游规划

1、引言

城镇自身具有发展与变化的必然性[1],历史文化名镇也有发展的需求。其中,发展遗产旅游是实现古村镇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最常用的途径。但是,在旅游开发中一些古镇越加“雷同”,旅游资源开发的形式较为局限[2]。

古镇的旅游规划,需要对游赏资源梳理整合,挖掘特色突出的历史遗产,保护和建设具有游览价值的历史人文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景区的地域特色鲜活起来,如何提升游客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如何体现历史遗产在新时代的价值,这些都需要我们开阔思维深入思考。

2、旧州镇旅游资源现状及问题

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是中国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黔中地域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 [3]。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古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设性破坏”,但整体保存尚可。古镇格局清晰,主要街巷完整,还有若干挂牌保护院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历史遗存的实地调研发现,旧州镇内目前有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古镇内的游赏资源缺乏梳理。古镇具有游赏价值的区域范围尚需统一规划,几处重要的游赏资源分布零散,不利于游客旅游观光的完整性和便捷性。一些地段新建了现代建筑,体量和外观都与古镇气质不协调,如中小学、多层住宅小区等,影响游览感受。对此,规划的首要内容就是梳理古镇有价值的游赏资源,对游赏资源进行必要的衔接,甚至部分区域的协同改造。

第二,缺少具有“点睛”作用的的历史建筑。旧州镇曾是安顺地区的首府,有三教合一的文化传统[4],佛道儒三教的寺庙、道观并存于镇内,成为当时重要的交流场所和地标建筑。现今多数寺庙、道观都已经损毁、荒废了,原先的城门、鼓楼等标志物也拆除了,令人惋惜。在旅游开发中,有必要修复一批典型的历史建筑,重新利用它们,提升古镇的旅游形象。

第三,古镇的若干标志性景观节点已不存。根据《旧州镇志》所记载,古镇及周边原有“八景”(注2),并由文人墨客赋诗相应,充分体现了旧州作为安顺地区首府的历史内蕴和文化沉淀。可惜的是这八景并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恢复、重现旧州八景,重塑古镇的历史人文框架,提升古镇的历史人文气氛。

第四,古镇“历史边界”不清晰。在新城镇建设中,旧州镇的规模逐渐扩大,同时一些老房子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新旧地区逐渐交织,再加上古城墙早已不存,古镇原先的“葫芦形轮廓”(图1)变得模糊。葫芦形轮廓在贵州众多古镇中是唯一的[5],这一地方文化符号亟需挽救和传承。

3、旧州镇旅游规划的几点构思

(1)提取特色区域,打造精品游线

由于长期现代化建设的积累,古镇往往出新旧建筑混合、新旧地段相互穿插的状态,对游赏路线的组织有很大影响。在旅游规划中,参考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着重对历史环境气氛保存较好的区域规划整理,梳理结构,以建立游览框架。(图2)在调研中发现,北街至麒麟山一带涵盖了多个节点,如城隍庙、清元宫、山体公园等,又与历史氛围浓厚的东街关系密切。规划将北街与东街交汇处的现代平房拆除,开辟为清元宫的前广场,作为大量人流的缓和空间,同时引导人流至城隍庙、麒麟山一带,新规划的这一条游线串联了旧州最重要的几个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历史空间的连续性。(图3)

(2)利用历史建筑,赋予主题特色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歷史建筑浓缩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对老房子的利用一直是古镇旅游规划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除了沿街商铺基本的业态之外,还可以挖掘老房子的特色,打文化牌。如西街的鲁氏大宅(图4),留下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今天老宅子在历经波折之后依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它将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庆基地和婚纱摄影基地。又如北街衙门老房子,修整为小型的屯堡军制展览馆,展示与屯堡军屯建制相关的历史展品和售卖特色纪念品,为商业街补充历史气氛。还有前文提到的清元宫,在古时作为慈善教育机构,修缮后命名为清元学堂,既是参观景点,又可以作为当地学校的传统文化拓展基地。

(3)修复历史场景,兼顾使用功能

古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古”,人们追求的是访古寻踪的意境。修缮整治街巷立面固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对特定的开敞空间或说历史场景的修复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标志性建筑的故址复建,并结合周边环境丰富功能。如恢复“八景”之一的“扶风夜笛”,文献记载天宝桥上有扶风亭,乃旧州“乘凉赏月之胜区”。规划将扶风亭与碧波湖文化广场结合设计,作为旧州镇的东门标志,为本镇居民和游客修建一处怀古文化公园。另一类是特色资源叠加功能和内涵延伸。如八景中的“麟山晴岚”,原指麒麟山景之秀美。在旅游规划中,将麒麟山修建为体育休闲公园并建设瞭望平台,与居民和游客的登山需求相结合。又如“南堤绿柳”,在护城河岸边补种柳树,修建为滨水健身步道。

(4)珍惜历史要素,协调总体规划

古镇因特色才能脱颖而出,才契合“名镇”之名,必须珍惜自身独有的历史元素。如旧州“葫芦形轮廓”是古人营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建城特色。虽然构成轮廓的城墙、城门基本不存,但通过现场调研和相关资料仍能推测出大致的位置关系。对其保护将在空间上对古镇历史范围有所限定,有利于古镇有重点、分层次的保护落实和更新建设。

另外,古镇的街巷肌理是历史积累而形成的,在城镇总体规划中不仅要保护主要街道,还应重视各条支巷、小路。同时,避免新规划道路影响到葫芦形轮廓所在区域,利用公共绿地勾勒轮廓边界,保持古镇的历史城建骨架。

4、小 结

旧州镇旅游规划秉承了“以史为本,借古营新”的理念,力图从旧州本地的历史传统要素中寻找有价值的元素,用现代人愿意接受的“新”丰富旧貌,让古镇旧貌换新颜。这里的“新”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开发新的游赏路线。古镇丰富曲折的道路系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沉淀,是形成游赏路线的天然条件。除此之外,在交通组织中,还可以考虑不拘泥于原有的街巷交通,通过适当的调整整合资源,有选择的衔接重要的节点空间,促进精品游览线路的成形。必须强调的是,古镇的保护是第一位的,任何新建设和调整都应满足文物保护可逆性的原则,不能产生实质性的破坏。

第二,赋予老房子新的主题。为了更好的体现历史建筑的价值,在旅游规划中应依据历史建筑的原有性质赋予适当的主题功能,以发展旅游经济。在主题的选择上,以凸显历史特色为佳。根据名人轶事、历史活动等,挖掘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主题,并对主题进行演绎和延伸,开发一些接地气、本土化的特色服务。

第三,赋予历史场景新的内涵。古镇中的一些场所充满了人文情怀,找出并强化这样的历史场所,引导人们从中获取精神的共鸣,是旅游规划、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的方面。历史场景是空间与文化、功能与文脉的载体,在规划设计中,要将空间环境结构与社会文化形态结合起来[6],形成集审美、史学、文化、使用等多方面价值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这其中的功能属性,是较难体现的部分而更应重视起来。

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规划,要尊重历史,又要体现发展,在保持本真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服务于旅游产业。关于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规划的思考不止于此,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实践。

*注1:本文为贵州省安顺“大屯堡”旅游规划阶段性成果。

注2:根据《旧州镇志》所载,“舊州八景”为麟山晴岚、文阁夕照、扶风夜笛、华严晚钟、南堤绿柳、北岭寒梅、翠微春霭和碧波秋月。

参考文献:

[1] 嵇岚.历史城镇的保护再思考. 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2] 宋瑞.古村镇旅游的问题与难题[J].旅游学刊,2010.06

[3] 杨开.贵州安顺市旧州古镇的特色分析与历史保护. 200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4]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编篡委员会.旧州镇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5] 姚晓英.旧州品旧[M].贵州:贵州出版社,2013

[6] 胡俊琦.历史古镇景观风貌的延续性保护[J].四川建筑,2006.02

图1旧州“葫芦形”轮廓(《旧州镇志》)

图2规划结构图

图3 规划设计节点

图4 修缮中的鲁氏大宅,自摄

猜你喜欢

古镇
下司古镇
镇远古镇
古镇的月亮
古镇黄姚
镇远古镇
鸣鹤古镇游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