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创新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
2017-02-04廖果平
[摘 要] 过程管理视角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包括输入管理、方案管理和输出管理环节。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从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过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11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23- 02
1 过程管理与质量体系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方法之一,已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中。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将过程定义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组织活动,过程管理就是对输入输出过程中的每个节点进行控制管理。其中,输入是过程活动的对象,输出是过程活动的结果,而控制是在过程中的约束,输入输出转换的条件,机制是过程活动的基础和条件等。
目前,国际上形成一系列的ISO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进行相应的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由组织机构主体通过职责分工、整合资源进行的一系列过程活动。一般包括非合同环境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在合同环境下的质量保证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在教育领域的质量体系一般指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现方针和目标的一些必备要素构成的。
2 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建立于现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上。会计专业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紧跟发展步伐,提高强有力的保障。如何构建培养质量体系,真正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是当今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作如下定义:高校(组织机构)为了实现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综合相互关联的各种资源、人员、技术等要素,进行指挥与协调控制而形成的管理体系。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是由输入管理、方案管理和输出过程管理三个环节构成的管理体系。
2.1 输入管理
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输入过程管理环节包括招生质量的控制以及学科建设。招生质量控制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意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身体素质,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学科建设是高校专业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真正培养有发展潜质的社会人才的基本保证。
2.2 方案管理
方案管理是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培养环境的培育。
首先,培养方案制定的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结构必须制定的法规性文件。一般情况下,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制学位、考核方式、实践与科研能力、就业与发展等内容。它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是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学科建设,提升专业人才素养管理过程中的执行依据。因此,一个学校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决定了其对各专业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决定了其学生的知识构成、能力构成以及就业的社会竞争力等。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其次,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知识传授技巧、个人人格修养等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再次,培养环境培育的管理。会计专业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要求各校在人才培养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培育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培养环境,如何综合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行业优势以及学科优势,为人才培养创造优良的公共实验平台、社会实践应用平台、教学科研平台等,是现阶段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2.3 输出管理
输出管理主要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和毕业要求。办学定位即人才培养目标,每个专业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规划学科定位及专业定位,找到自己在会计人才培养的一块适宜之地,建立差异化课程结构及师资队伍,进行差异化发展,开出自己的特色之花。毕业要求也就是毕业达成度要求,即人才输出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并不是单一的高层次与否,而是要在办学定位下寻求差异化发展,真正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等不同层次人才,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库。
3 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全面质量管理以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为核心。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也在于科学的目标导向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3.1 确保招生生源素质,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力度做强专业建设,形成专业特色,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在扩大学校声誉的同时吸引优秀生源,确保生源素质,形成专业建设与生源素养的良性循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改革招生制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3.2 重视教学管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由于教师专业职称及学校发展导向逐步倾向于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教学,在表面上应付学生而蒙混过关,如考试通通过关等皆大欢喜的作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很多制度规范也执行不下去,这些现象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学生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学习。如果教师和学生都对教学缺乏主动性,正常教学秩序难以形成,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将形成恶性循环。
3.3 完善培养方案,优化环节管理
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永远的课题。需要适时调整办学定位、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实践环节的比例、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学籍的评定等。总之,培养方案是培养质量保证的全局把握,教学环节是培养质量保证的过程把握。
3.4 实现教学资源共生,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要求专业师资队伍的差异化培养。通过校内教学资源共生、学校与企业资源共生、学校与政府资源共生来整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到人才培养环节,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3.5 优化培养环境,创新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的内部环境,加强社会实践平台、公共实验平台等建设;加强区域、行业合作,加大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尝试会计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分段式”等模式。“双导师”制即社会会计实践专家和学校专业导师指导,“分段式”制即校内理论基础阶段及校外基地实践阶段培养。
3.6 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恒古不变的主题。建立党政结合一起抓的管理体制,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融为一体。建立学校、学院及系部的分级组织体系。总之,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重视与关注。在过程管理的创新视角下,建立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将大大推动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廖果平,赵红梅,王卫星,等.工科院校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化分析[J].会计之友,2012(15).
[2]陈玉荣,王卫星,廖果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3]赵红梅,廖果平.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J].会计之友,2010(4).
[4]廖果平,陈玉荣,赵红梅,等.小微企业创业能力提升诉求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宿州学院学报,2014(5).
[5]廖果平,赵红梅.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协同教学构想[J].新西部,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