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生危机”的教育对策探讨

2015-10-21欧阳永彭秋瑾

新课程·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教育对策

欧阳永 彭秋瑾

摘 要:“男孩危机”是个既定事实,从先天的身心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两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了根据男生的心身特点因材施教、建立包容与积极导向的师生关系、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制、倡导以榜样的力量强化性别教育、倡导“右脑教育”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男生危机;教育对策;评价模式

最近几年,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节节攀升,但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却出现了一丝丝不协调的阴影,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就是我校的男生在学业成绩、责任感、行动力等方面较之女生有一定程度的落后。对此,笔者站在教师的角度,对“男生危机”的产生原因和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究。

一、原因分析

1.先天的身心因素

(1)男生与女生的大脑结构不同

女孩的大脑中的灰质物质比男孩的多出15%,这就导致女孩的语言优势比男孩更强大;男孩的大脑比女孩的大脑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质,男孩比女孩具有更大的空间感知和运动能力。

(2)体内激素的不同

在青春发育期间,男孩体内主要存在的雄性激素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大约是女孩的15倍,此时男孩空间、运动能力迅速提高,右脑也迅速发育,而在雌性激素的含量上,女孩的大约是男孩的8~12倍。因此,由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女孩的大脑左额叶加快发展,从而导致女孩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而由于雄性激素的推动,男孩大脑中的攻击性行为区域不断发展,男孩的空间、机械能力和肌肉运动知觉也不断得到发展。

2.后天的环境影响

(1)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我国一直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父亲一般都要外出工作或打工赚钱,母亲在家照看家庭抚养孩子,这样就造成了部分父亲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导致男孩子缺乏阳刚气,胆小,易情绪化。

(2)孩子时代的家庭教育弊端

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大部分家庭只生一两胎,致使很多家长出现“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溺爱心理,“越俎代庖”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男孩的动手能力差,畏缩,不够勇敢。

二、教育对策

1.根据男性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人脑结构的发育程度不同和雌雄性激素的分泌含量不同,导致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方式上有很多的差异;男生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很突出,女生的语言能力更加出色,而今过分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这种以语言来完成的教学模式,使男生的天性受到很多的压制,空间想象能力和运动能力全然得不到发挥。我们应该摈弃把孩子的学习局限于校园,把学习局限于书本,把教学等同于言语灌输的教学模式,应更多地设置一些有动手实践、身体运动和野外探险的机会和偏重于亲身体验的课程。

2.建立包容与积极导向的师生关系

由于男生的活泼好动、不服从管教,由于男生的锈迹斑斑和屡教不改,自然而然地被扣上学困生的帽子。教师在面对男生时,不能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对他们全面否决,而要时刻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对违纪的、上课走神开小差的、深度记忆力比较差的男生予以包容,时刻关注男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发掘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正面引导,及时强化。

3.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制

现行社會对人才的要求,不光要看知识水平,更要考虑你的观察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特别是与人合作的能力,还有“职场能力”。考试分数和“一考定终身”已不符合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形式的差异性需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考试评价模式;加快考试招生制度、评价内容和方法等层面的改革;尽快实现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并举。通过评价方式的完善,发掘人才的长处与闪光点,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倡导以榜样的力量强化性别教育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榜样人物的模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途径,男孩子更容易把父亲、男教师和社会上的男性成功人士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期望从他们那里获得成为真正“男子汉”的途径,学校应该经常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并邀请社会成功人士给学生讲述他们的成功经历。身教重于言教,那么,我们的男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自己的天然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孙云晓.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J].青年研究,2010(01).

[2]周晟.澳大利亚中小学的男生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9).

注:文章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XJK011BJJ038。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教育对策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中的外语教学评价研究
如何让学生从“考试者”走向“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