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筑与景观的理念互换

2015-10-21严送炜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细部景观设计整体

严送炜

【摘要】本文提出现实中建筑与景观两者的相互作用,提倡在各自的设计领域能够将两者的设计理念进行互换交流,在景观设计时融入建筑学的设计法则,把建筑的严谨态度带入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不要忽视景观的作用,把景观的细节和整体性带入建筑设计,使建筑和景观不再脱节,作品更加完整协调。

【关键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理念互换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讲究顺从自然、依附自然。中国传统园林室外空间中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组合极为精妙,形成相互掩映的多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效果。在这种朴素的建筑环境观中,已经初步萌芽了建筑与景观的理念互换的设计思路。

如今,景观的定义不再局限于风景和园林的范畴,景观也不再是设计领域的一个次要角色,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建筑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的关系根本无法像其自身体系般紧密完整。现今建筑形态越来越有个性特点,建筑这一大空间要素往往被忽略掉,若景观还不时处于平面铺装、“种花种草”的层面,则后果就是两者各自为营,互相起反作用。

本文讨论的是建筑与景观两者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建筑中的景观理念及景观中的建筑理念两个概念。建筑中的景观理念,即在建筑设计时,考虑景观完整性这一前提,建立整体设计的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建立建筑与景观角度互换的思维;而景观中的建筑理念,是在景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以建筑的要求来把握景观建造的功能性实用性,从而把握景观方案中设计创意的实现。

一、建筑中的景观理念

从目前的景观设计配置来看,由于是个起步较晚的行业,往往是依附建筑规划行业发展起来,环境和景观变成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附属。

何为景观中的建筑,就是建筑设计师在完成自身主体设计的同时,应意识到我的建筑不是孤立的,是处在特定的场地和环境景观中的,因此建筑师对于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应在建筑设计之前。现实恰恰相反,景观设计往往从一开始就被撇在一边,最终造成景观形态支离破碎。如果把场地的景观环境变为建筑设计的限制性、前提性条件,景观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因素,那设计就可以成为有机的整体。因此,建筑设计以景观规划为先行,要在建筑设计中始终贯穿对景观的参照、理解、协调与统一。

(一)建筑自身对景观环境的积极完善

在中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先建建筑再考虑景观环境;另一种是在现有的环境中添加新的建筑,但第一种情况比重很大,导致建筑的独立性非常强,景观环境被打碎,很难体现景观的整体形象。因此建筑应从这种强势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可持续的方式向环境延伸,与景观环境找到契合点。其实建筑师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有责任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引导。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遗憾的是,在当前很多建设项目盲目上马,催赶交图,非整体规划、决策与管理混乱的建设背景之下,决策者与建筑师在疲于奔命中已无暇顾及整体环境。很少有时间对建筑与景观进行角度互换思考。

(二)整体性设计

城市中的建筑不只是其本身构筑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考虑对所处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可因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景观相冲突,保持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三)建筑景观化理论

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我们能发现都市建筑景观化的倾向。这类建筑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或是材料、或是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趋势更为明显,以极富动态的建筑造型突出了景观化建筑的本义——作为景观的建筑,成为视线的焦点。

(四)细部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手法

细部设计是从整体出发,对细部进行精加工的过程。建筑细部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向,体现整体风格,使各个细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整体服务。以景观意识来看建筑的细部设计,目的在于将细部与人的尺度紧密联系。

二、景观设计融入建筑理念

与建筑设计不同,当代景观设计的过程是随着建筑使用的展开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其迫切需要系统化的思想及理性的态度。

(一)景观设计的理性

科学的景观设计过程应是对功能、经济、生态、效应、技术等因素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及推理;对场地适应性、区域功能进行科学定位;给景观设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在中国,抒发个人情怀而不考虑客观存在的的作品仍然存在,主观意识占主导的做法比比皆是。西方的景观理念仅仅作为进口商品,大多数人学会皮毛,而真正的深层科学理性是往往无人借鉴。

(二)建筑手法对景观设计深度的挖掘

我们或许会发现无论你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亦或在中国较为干旱的西部,你从城市景观中区分城市,根本无法识别,因为相似度太高了,很多城市的景观都是简单的几种花卉拼贴。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

(三)以建筑技术实现造景创意

在设计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

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現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三、建筑与景观理念互换的意义

建筑要与景观相和谐,但不是绝对的服从;景观需要建筑的画龙点睛,但不是一味的放纵。建筑与景观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两者的理念互换可以促成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

以我国开发建设为例,通常的程序——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景观规划设计,其结果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后,再用景观规划设计(通常被理解为绿化和美化)来弥合。但场地原有的自然特征也许已经被破坏殆尽,场地整体空间格局已定,市政管线纵横交错,景观规划设计能做的也只剩绿化和修补了。

将城市作为景观规划的对象,具体到人的视角来把握建筑,整合周边的环境,塑造整体意象。如此,建筑就不会成为“地块中的独角戏“,景观也不会成为“罐头中的自然”。

四、结语

因此我们要在设计之初,建立建筑与景观的理念互换的观念,树立正确意识,消除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人为界限;注重未来都市建筑与景观设计进行的开放性探索,开发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以取得相互作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走进当代景观建筑学,1997.2

[2]刘滨谊.论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建筑学报1996.vol.334(6)19-22.

[3]华晓宁.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东南大学学报,2005(7)

[4]严龙华.迈向城市、建筑、地景一体化的景观建筑学之路[J].建筑师,2005.

猜你喜欢

细部景观设计整体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主流报纸的科技传播品质应当保证
让课本的闪失度基本为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浅析传统园林建筑细部在当代的利用与发展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