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初探*
2015-10-21周建新
【摘 要】普及英美文学与英语文化知识不该是作为核心通识课的《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的唯一教学目标,还应强调所讲授知识的广博性以及所选讲知识的精、准和代表性及重要性。因此,要重视任课教师的资格审查,应该选取学术水准高的多名专家型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同时,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最优化,应运用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实施每个任课教师在各个教学班中的交叉教学,以及每个任课教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每个教学班中的有机融合。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带来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英美文学与文化;交叉复合;教学法;核心通识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45-02
作者简介:周建新,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英诗歌对比与翻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通识课人文性特征研究”(编号:x2wy/Y1141660)的阶段性成果。
自2012年起,《英美文学与文化》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一批核心通识课程,并于2013年初开始(即2012-2013学年第2学期开始),以每学期开设3个班,每班120名學生的规模开始进行教学,至今(2014年底)已经过去4个学期,共开设了12个班,招收学生1440人。自课程设计之初,本课程即确定了明确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别样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如今4个学期已经过去,经过了12班级的教学实践检验,证明设计课程之初所确立的交叉复合型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以下就介绍《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教学效果,藉以举证本课程所使用的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求教于方家。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由于《英美文学与文化》是一门通识课程,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宜过于深奥,其教学目标应该是普及英美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同时,本课程又定位为核心通识课程,因此,其教学人员应该是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领域内专家级人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做到知识点选择的精、尖和准以及内容的广和博,教学效果应该比一般普通的通识课要好一点。根据本课程的以上性质和特点,本课程自设计之初,教学目标就定位为“普及英美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英美文学和英语文化具有广博的了解”,其中“广博”两字的教学目标是本核心通识课区别于其它同名但非核心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标志。而教学内容就定位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意义及价值的文学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化现象和思潮”,其中的“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意义及价值”凸显了本课程与其他同名但非核心通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强调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选点的精、尖和准的内容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满足和实施本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呢?这就要在教学人员的资格和教学方法上的选取上设定相应的、明确的要求。首先,教学人员必须是相应领域的专家级人才。本课程涉及的内容是三大方面,即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英语文化,因此,教学人员必须是这三个领域的专家。为此,作为本课程的设计人,笔者选定了三位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本课程的任课教师,他们三人分别是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英语文化领域的专家。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创造性的采用交叉符合型教学方法,以求最大限度的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方法:交叉复合型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的所谓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人员的各自优势,发挥各自特长,以求得教学综合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方法。所谓交叉,指不同教学人员分别都在对方教学班中任教的交叉教学;所谓复合,指三位教学人员讲授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任何一个教学班中的有机复合或融合。在交叉教学方面,本课程在设计规划中规定,三位任课教授只能教授自己所专的内容,而每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都包含前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由于本课程每学期都开设3个教学班,由三位任课教师每位教师开设一个教学班。因此,这三位各有所专且只能讲授自己所专内容的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势必要在其他两位教师所开设的教学班中任课,且只教授自己所专的内容,由此,也就形成了三位任课教师在3个教学班中分别交叉上课的情形,也就是说,每个教学班都有三个教师上课,每位教师分别教授一个方面的内容,三位教师所讲的内容合起来就形成了该教学班完整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英语文化的三方面教学内容。在复合型教学方面,每个教学班中都有三位教师各自所讲的一方面的内容,三位教师的教学内容融合在每个教学班里,形成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班里的复合。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要求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各不相同,具体而言,讲授英国文学的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作家和作品背景介绍加上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讲授美国文学的教师主要采用漫谈和穿越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历史、哲学和思想上的相似和相对照的人物、事件、现象、思潮等的援引和举证,以旁征博引的方式凸显、反衬、聚焦或比照美国文学中的作家、作品、社会背景、文学思潮等的价值、意义、重要性或关联性。英语文化部分的教师则采取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方法,主要以自身在英语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读书、工作和旅游的有趣经历及其体会和了解为切入点和话头,从而讲授和展现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现象、传统等。由此,每个教学班中势必都出现三种教学方法的复合。
三、课程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核心通识课的课程性质、及所设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因应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圆满实现与课程性质与定位相符合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因此所设计和采用的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即是试图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作用和最大效力,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今,4个学期已经过去,有4个方面的指标可以说明本课程采取的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本课程在2012-2013学年第2学期的学生评教中,得分排名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前11%-30%,获得学校嘉奖。本课程在其它学期也取得了较高的评教分。其次,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本课程在每学期的考核中都加入一道题目:“我对《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的看法。”以此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回答的情况,绝大部分学生给予本课程很高的评价。据统计,从学生的回答中,学生表达很满意和很开心的占总人数的89%,表达比较满意或选这个课值得的占9.2%,表达课程一般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占1.8%。再次,本课程在每学期的考核中还加入另外一道题目:“我对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看法。”从学生回答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许多内容,涉及方面很广,有些还能有非常鲜明的观点,有些观点还较有深度和启发意义,说明学生听了这个课,确实接触和了解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的内容较为广博,对有些内容的了解还较为深刻,有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本课程可以说基本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个令人满意的效果,与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最后,自第1学期开课以后,
本课程的选课情况一直可以用爆满来形容。每个班虽然只招收120名学生,但每学期的选课人数都在200人以上,最多的时候达到467人报名,由此可见本课程在学生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良好口碑。在现实调查中,学生反映也确实如此。
四、结论与启示
交叉复合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适合本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任课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同时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现有教师的各种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益,这是该教学方法的好处。然而,该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也对外部条件有较多的要求。第一,教学单位要具有能够提供三位高水平专长教师的资源,同时,三位教师从学期开始至学期末课程结束前都能始终如一的持续进行教学工作,不能因出差、外出访学等原因而中途缺席;第二,三位教师担任的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不能与本课程的教学安排相冲突,这就需要有排课的教务员的充分协助和配合;第三,三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方法要保持完全一致。由于本课程有独特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要求,因此很难有现成的哪一本教材适用于本课程,故而需要每个任课教师在任何一个班里授课时,讲授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保持相同和一致。第四,最重要是,每个班的过程考核和期中、期末考核标准要完全一致,任何一个班都不能提前考核或使用另外一种考核标准。总之,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要求三位任课教师要三位一体,要像是只有一位教师似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方面都步调一致。同时,三个班的教学和考核也要像三班合一,要做到仿佛就是一个班似的协调统一的运行。总之,要保证本课程的交叉复合型教学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需要先满足和具备以上提到的至少4方面的前提条件。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一直能够平稳、连贯、持续的实施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与我们完全具备以上提到的4个前提条件是分不开的。这同时也说明,相比于运用其他教学模式,实施和运用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是受到更多的前提条件限制的。
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目前还只进行了2年4个学期,只开设了12个班招收了1440名学生,因此,可以说目前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还只是初步实践的结果而不是最终结果,虽然现在看来采取交叉复合型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错的,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合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需要的,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实验对象人数还有限,这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因此,今后还需把本课程持续开设下去,持续的进行教学实践验证,以观其后效。此外,由于本教学模式是专为核心通识课《英美文學与文化》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今后后续不断的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被验证为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也仅仅说明该教学模式适用于本课程,至于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同类的文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则尚未可知,然而,无论如何,交叉复合型教学方法假若非常适合于本课程《英美文学与文化》的教学,则对于同类型的其他文学或文化课程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甚至有可能参考和借鉴的教学方法。
(编辑:郝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