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于临床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2015-10-21常显东甄志强侯岳赵嫱彭阳
常显东 甄志强 侯岳 赵嫱 彭阳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溶血对于临床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4年6月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受检者两份血液标本进行肝功能检验,一份为未溶血标本,一份为溶血标本,比较和分析两份标本检验结果。结果:对两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溶血标本的ALB、TP、AST、ALT水平显著高于未溶血标本,而ALP、γ-GT、T-Bil、D-Bil水平均低于未溶血标本,两份标本检验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标本进行肝功能检验时,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检验科应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客观因素产生的标本溶血,从而确保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肝功能;溶血;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43-02
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评估中,肝功能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1],其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溶血是临床血液标本检测不可避免的问题,溶血标本往往会对肝功能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无法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等工作服务,故标本溶血需要引起广大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4年6月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展开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并比较和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4年6月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43.1±12.3)岁。经临床检查,全部受检者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判定为健康体检者。在本组50名受检者中,年龄20~30岁20例,31~40岁13例,41~50岁14例,>50岁3例,全部受检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 方法
本组实验所采用的仪器为日本东芝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对参数进行设置和校准[2]。50名受检者接受健康体检前需要空腹12~14h,于清晨同一时间抽取6ml静脉血液,均分为2份各3ml,分别注入1号和2号两支干燥试管中,1号为溶血标本,2号为非溶血标本。2号试管中的血液自然凝固,1号试管中的血液凝固前采用金属棒快速搅拌10~15min,使其溶血(血清中血红蛋白水平为3~10g/L),随后进行10min离心,转速为3000r/min,均未产生肉眼可见的乳糜血及黄疸。对两份标本展开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红素(T-Bil)、总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等。
1.3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组研究所产生的计量资料,均纳入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中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x±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经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中,溶血标本的白蛋白(ALB)水平为52.41±7.73,总蛋白(TP)水平为80.52±10.23,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30.12±4.34,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29.31±2.34,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为18.76±6.82,胆红素(T-Bil)水平为8.66±1.33,总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为3.32±0.98,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83.31±9.76;未溶血标本的白蛋白(ALB)水平为44.36±6.75,总蛋白(TP)水平为72.63±8.98,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23.35±8.42,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21.23±2.1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为23.12±5.79,胆红素(T-Bil)水平为12.56±3.42,总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为4.45±0.78,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98.67±10.55。未溶血标本的ALP、γ-GT、T-Bil、D-Bil水平均高于溶血标本,ALB、TP、AST、ALT水平均明显低于溶血标本,两份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溶血包括两种,即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外溶血可导致血清、血浆中的Hb、LDH及钾浓度显著增高;体内溶血导致血浆中的Hb、LDH浓度升高,而钾浓度不会改变。临床上鉴别两种不同的溶血,往往是通过珠蛋白、网织红细胞、胆红素等进行检测[3]。标本溶血的诱发因素较多,如生物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因素、化学因素及代谢因素等,均可导致标本溶血,需检验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溶血标本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若标本严重溶血,将重新取样;若溶血较轻需要对结果进行适当校正,以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本组研究中,溶血标本的ALP、γ-GT、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未溶血标本,ALB、TP、AST、ALT水顯著高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溶血标本对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上述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工作人员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避免客观因素造成的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游其勇.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80例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16):169-170.
[2]杨鹏,吕波,吕秀波等.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4):96-97.
[3]张依军.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