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作文评价

2015-10-21韩建军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评价

韩建军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简单、笼统的评语不能激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对写作的正确认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爱上作文评价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评价语言激励化

小学生刚刚学习写作,不仅语言稚嫩、天真,写作方式以“流水账”为主,而且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常常前言不搭后语。看到这样的作文时,教师肯定会感到非常头痛,甚至有的教师还会在学生的作文上圈圈画画。看着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学生难免对作文心生畏惧。于是,笔者常常反思:“教师能否像对待刚学步的孩童那样,看待最初的作文,用鼓励、欣赏、宽容的目光来看待学生走出用文字表现的第一步。”

对待初学写作的学生,教师应存有包容之心,善于发现、放大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并给予肯定的作文评语。特别是在写作课上,当学生写出鲜活的语言,或者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时,教师都应该表扬。如在巡视学生习作,如果发现学生的亮点时,笔者会说:“我发现,李兰阳今天的字写得特别工整,注意书写是个好习惯。”如果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问题时,笔者也会用委婉的方式指出来,如“你能描写树叶的颜色变化吗?”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笔者特别赞同这句话,由于小学生习作是起步阶段,教师的鼓励、赞赏、认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为学生增添信心。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1.我的作文我做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的时间一大半花在作文批改上,而学生拿到作文后至多看下分数,往抽屉里一塞。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要让学生拿到作业后有事可做。”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习作能力的自我建构过程。

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千古佳话。可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的“改”,不是教师“批改”,而是学生自主“修改”,教师要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改自评,做好“教练”工作,教给学生评价标准,让学生自己阅读作文、修改作文,在欣赏好词佳句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发现问题、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针对农村学校生源多、方言重的问题,在学生修改习作时,笔者特别要求学生朗读作品。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发现掉字、句子不通顺等问题,还纠正了学生的发音。

2.取长补短共享成功

针对学生“喜欢看别人作文,更喜欢给别人挑毛病”的心理,在学生初步自评后,教师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阅读和评价其他同学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欣赏别人作文的优点,甚至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这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在相互表扬中获得写作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不仅促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形成了语感,还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

在互评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人或两人一组,并且指定一名组长,然后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评改好的作文,让学生互评。在编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作文水平,把作文水平高和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均衡地分在每一组中,使每一小组的作文水平相当。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抽查学生的评改情况,或督促学生,或进行个别辅导,或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还可以告诉学生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三、搭建平台展风采

修改好作文之后,教师还可以设置各种作文展示平台,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欲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习作交流的展示平台除了教室的习作园地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在班级博客或者校园网站上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发表时,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加浓厚。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评价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