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成本效益分析和优化对策

2015-10-21杨玉姣

当代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成本效益优化对策

杨玉姣

【摘要】 城市公共交通属于准公共产品,如何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公交企业的首要难题。而车辆是公交企业运输业务最主要的生产工具,集中采购模式是公交企业目前的首要选择。本文以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巴士”)为例,对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的成本效益以及带来的经营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解决其经营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集中采购模式 公交企业 成本效益 优化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服务全社会的行业,属准公共产品,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属性。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公交企业性质为全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且公交行业执行民生票价,即票价定价权属于政府,公交票价不随社会成本的波动调整,存在政策性亏损。成本管理与控制成为生产准公共品企业的经营主题之一。车辆作为公交企业运输业务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定期批量采购是其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再加上其国有化特征和政府主管部门招投标方面的刚性限制,公交企业推行集中采购模式成为必然选择。本文以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巴士”)为案例,通过分析深圳巴士执行集中采购模式以来的成本效益以及后续派生的诸多经营问题,系统评价集中采购模式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供同行业或相关领域参考。

一、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1、深圳巴士集团的简介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士集团)是深圳市政府授权的公共汽车特许经营国有控股企业。巴士集团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宝安县深圳镇公共汽车公司,1982年注册成立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1995年更名为深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改制为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巴士集团以公交客运经营为主业,属下共有分支机构6家,全资及控股企业8家,参股及合作企业7家,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运作最成功的中外合资公交企业,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公交行业的管理标杆。截至2013年底,巴士集团总资产27.20亿元,净资产10.98亿元,员工2.1万人,营运线路320条,营运车辆5981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816辆,清洁能源公交车480辆。日均客运量245万人次,2013年实现客运量8.57亿人次地面常规公交市场占有率40.5%。安全、服务指标远优于政府考核指标,处于行业领先。

2、集中采购模式的介绍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集团或组织在采购商品时,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管理与评估、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负责汇集分、子公司采购申请并进行调整汇总,形成集团采购计划,并进行货物的集中订购业务和集中结算业务。其实质是将采购业务归到一个部门来管理,可以消除多头指挥,避免重复采购和重复库存,从而可以强化企业的整体购买力。集中采购特别适合于集团性大型企业。

3、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1)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采购成本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近年来深圳巴士集团车辆采购投资占年度投资总额的80%以上。自2007年以来,深圳巴士推行集中采购模式下的公开招标,车辆采购价格可以在同等技术配置下选择到价格最优的车辆产品,可降低车辆购置成本,以下表1数据体现。根据表1的数据,将集中采购后的收益包括供应商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以及优惠条款进行货币化折算后,集中采购优惠约达到5599万元,占购车额的5.77%,平均每台车由于采用集中采购能获得减少3.35万元的成本效益。

(2)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使用成本分析

从企业资源投入的系统角度看,公交企业车辆使用成本主要从维修材料费用、维修人工费以及车辆停场时间造成的车辆资产闲置成本等角度来分析。本文以深圳巴士集团2010年—2013年车辆资产使用成本相关数据来评价。根据深圳巴士集团经营数据,公交巴士平均每天运营里程约为220公里,平均每天运营时间约为12个小时,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数据。其中维修成本(包括维修材料费用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10%左右,车辆资产闲置成本以车辆停场带来的损失来体现,即车辆在服务时间停场会减少创造营业收入的时间,因车辆停场造成乘客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而造成的损失,以下表2数据来体现。根据表2的数据,集中公开招标采购模式下,车辆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更低。

二、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存在的运营问题分析

1、集中采购模式下造成公交企业使用车型多样化

集中采购模式下招标的方法主要是以价格优势定标,因此将会造成公交企业购置使用的车型存在多样化。自2007年以来,深圳巴士集团主要使用的营运车辆基本车型从3种上升到7种,详情见下表3、表4所示。就单次车辆采购而言,集中公開招标模式下深圳巴士集团能获得性价比最高的车辆,但从整体而言,由于购置使用的车型多样化将会造成车辆零部件通用性减少,后续维护管理成本增加。

2、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的库存管理与零配件管理难以满足需求

集中采购模式下车型多样化及技术升级将造成零部件的品种和使用期限需要频繁调整,且零部件的使用需求难以预测,从而给库存管理带来极大挑战。以往车型结构相对单一,而集中采购模式下车型复杂,因此之前的维修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复杂车型带来的大量维修数据,包括故障记录、维修记录、零配件使用规律等,这些将造成零配件采购计划准确度下降,同时将带来大量的库存和资金压力。根据深圳巴士集团2011年至2014年的库存数据,库存资金由2011年的1900多万增加到2500多万,而仓库资金周转率是30天,因此每年深圳巴士集团的资金压力就达到了6200万元。另外,车型多样化将增加因技术升级淘汰的零配件及修复件的浪费,再加上缺乏对零配件历史数据进行积累分析,导致技术人员在车辆及零配件选型时存在盲目性。

3、集中采购模式下公交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维修管理难以应对新形势

集中采购模式下车型结构复杂化将造成公交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维修管理难以应对逐渐复杂的技术工艺和作业流程,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技术主管部门难以制定较为准确的车辆维修计划和成本预算,致使车辆实际维修成本和预算指标偏差较大;二是车辆技术标准越来越复杂,对一线维修人员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增加维修人工成本支出;三是公交线路运营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在车型相对单一的结构下,片区维修站和维修人员可对本片区的道路故障车辆进行及时技术支援,有效控制路上抛锚及维修时间,而在复杂的车型结构下,上述应急维修和处置能力将逐步弱化;四是原本生产一线的作业组仅配置少量、技术等级较低的修理工,无法应对车队日益复杂的日常维修作业,车队车间的维修停场时间大幅上涨,从而增加维修管理的难度。

三、集中采购模式下优化公交企业运营的对策

1、重新评估和调整车辆采购及使用策略

目前,深圳巴士集团车型结构多样化使得车辆零配件种类超过16000种,对仓储、物流以及维修工艺等诸多方面带来极大的冲击,影响车辆维修效率。因此,深圳巴士集团应重新评估和调整车辆采购及使用策略,平衡好短期采购成本与企业技术管理长期稳定性的关系。在集中采购模式下由于会积累大量的零部件使用数据,因此要求深圳巴士剧团提高零配件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建立与车辆制造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改善车辆制造工艺,简化维修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2、推行车辆预防式维修和信息化管理

预防式维修的核心理念是零配件在未有损害的时候不作更换,但必须清楚它何时会出现故障。实现预防式维修需要积累车辆维护和故障修理的历史数据,在车型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以维修工单为载体,详细记录跟踪车辆异动、行驶里程、故障记录、零配件更换等技术信息,总结不同车型、技术工艺的零配件使用寿命规律,做到维修的精益化,减少机械故障和抛锚。成功推行预防式维修管理着力建设车辆维修信息化系统,掌握零配件寿命数据,进行大数据挖掘,实现信息化管理。

3、实施联保联修及驾保分离模式

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探索将车辆调度和车辆维修保养分离,提高技术资源的生产柔性,即故障车辆可到就近维修车间进行维修,维修车间、仓库的信息、人员及物料在各维修车间共享,如下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 杨军涛:企业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0(16).

[2] 陈红泉、赵萌:国有集团化企业集中采购模式探讨——基于某大型国有集团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11).

[3] 李素珍:大型国有公交企业招标模式研究——以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2(11).

[4] 郝帅:集团式企业集中采购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5).

(责任编辑:李莹菲)

猜你喜欢

成本效益优化对策
成本效益视角下浅析社区民警执法问题
法经济学视角下反垄断宽恕制度经济性分析
浅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05—2015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朝鲜核试验对中朝关系影响的成本效益分析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妇幼保健机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