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词中雨的意象

2015-10-21刘星辰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宋词

刘星辰

【摘要】雨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描述对象,在古典诗词中,多姿多态的“雨景”是作者抒情写意常用的意象,可以说,许多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都和雨有着莫大的关系。宋代的词人们多借雨的意象抒发自己关于人生的经历、感慨与心态。本文从主要宋代词人的名篇入手,具体分析“雨”这个意向所表达的情感类型。

【关键词】宋词;雨的意象;情感类型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23-01

宋代词人特别钟爱雨的意象,尽管“雨”受到文人的青睞不是宋代才有的事情,但雨境之于宋词却别有一番韵味,宋代词人的雨境反映了词人本身的生存环境与人生哲学。在宋词中,雨有寒雨、冷雨、微雨、细雨、骤雨、密雨、暮雨、夜雨、春雨、秋雨、愁雨、喜雨,还有梧桐雨、芭蕉雨、平阶雨、空山雨等等。形形色色的雨構成了不同的雨的意象,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在所有的宋词作品中,大概雨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类型分为这么几种:

一、快乐欣喜之雨

快乐欣喜之雨大多发生在春天或者夏天,往往与写景融为一体,从雨景中抒发自己的极乐之情。如苏东坡的《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那犁地耕作时节下降的春雨,滋润、温润,万物在春雨的洗涤下显得那么迷人,让此人对春雨不舍,让词人喜爱不已,所以词人才要“归去,归去”。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这两三点雨不期而来,并未让词人慌张躲雨,因为这个地方词人非常熟悉,知道前面就有一个茅店,突如其来的夏雨反而一扫夏日的闷热,使词人欣喜不已。

二、愁闷悲苦之雨

由于宋代多战争多战乱的复杂环境,宋代文人多借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如辛弃疾的《水龙吟》,这首词作于词人在建康任职期间,词人从金兵占领区的北方“突骑渡江”,投奔南宋,志在抗金报国,却不受重用,反遭猜忌排斥,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全倾注于词中。忧愁像风雨一样“山雨欲来风满楼”,悲风苦雨中词人不禁感叹“倩何人唤去,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忧愁的“雨”的意象充分显现出了词人不受重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当然,借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人生苦难的远远不止辛弃疾一人,比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这首词中,雨成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泪,滴破了词人苦闷的内心,所以才有了“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清新素雅之雨

清新素雅之雨,表面看起来与欣喜乐极之雨相同,实则不同。清新素雅之雨,往往是在作者烦闷、愁闷的心情下,突来一场雨而产生的意境。当然清新素雅之雨也是作者喜爱的雨种,但这种雨主要是与作者心灵相通,它的来临把作者心里的尘土洗去,让人轻松、畅怀。如苏东坡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新雨过后,原野草色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骑马悠闲在平莎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让词人心无杂念,轻松、畅怀,美妙至极。

另一方面,清新素雅之雨,主要是由于作者心境淡雅,从而与雨达到共鸣。雨成了作者淡雅心境的寄托,流露出对自然的喜爱,对人生的思考。如南宋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一个夏末秋前的日子,挚友张平甫邀请诗人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夏雨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所以诗人舍不得错过它。只有留在家中悠闲自在、舒舒服服地睡觉。

四、政治腥风之雨

除了以上五种雨的意象之外,政治腥风之雨是雨的意象中最特别的一种。这种雨顾名思义与政治有关。这种雨往往让人无能为力,让人猝不及防,让人感到凄楚孤寂。如辛弃疾的《清平乐》:“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首词是一首表现自己有心为国出力却无奈被弹劾罢官归田。在这穷途时,这场急雨让词人防不胜防,“雨何其大”词人也无奈。此雨乃是一场政治上的较量。和辛弃疾同样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的陆游也对雨情有独钟。如他的《卜算子》中上片写梅花的遭遇。梅花开在荒野,无人在意,“寂寞”一词更是显孤寂,实则写自己受排挤,在政治上被孤立。“风”和“雨”都是政治上的“风雨”,即反对派、保守派。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表明自己的铮铮傲骨。

自古以来“雨”这个意象已经深入到诗人词人们的骨子里,人们已经习惯用“雨”这个与人内心相通的意象作为自己情感的抒发,从对雨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欢喜,宣泄自己的愁苦,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一种人生的启发。

总之,雨中有喜乐、雨中有悲苦、雨中有哲思、雨中有牵挂……因此,雨为诗人词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这也是历来作者为什么那么喜爱咏雨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名家词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张领的诗
一场又一场的错过
小茉莉
如何培养学生的宋词鉴赏能力
宋词课程给学生种下文化的种子
宋词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