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及语旨意识

2015-10-21万文贤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万文贤

【摘要】新闻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当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广播电视的受众具有广泛性且文化水平各有差异和文化层次多样新性,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必须保证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通俗化与技巧化。本文将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语旨意识作出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写作语旨意识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07-02

广播电视新闻学,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和其它同广播电视相关的学科当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以及播音、节目主持等多方面的培训而形成编辑、策划、采访、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能力。新闻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

通常广播电视新闻的稿件都具有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层次明晰的结构特点,在进行写作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选择写作角度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我们应当遵循以小见大、由旧见新、立足全局的原则来选择选择角度。以小见大指借助某一个小处的新闻事实来对社会上的大问题来做出反映,用小部分内容来对独特、新鲜的主题进行表达;由旧见新指在新旧新闻信息、材料的对比当中提炼出新的角度与主题;立足全局指从新闻事实的全局上进行写作角度的把握。在选择新闻写作角度时,我们应当对现有的材料进场巧妙的构思与安排,而后立足于全局来对相关的内容做出合理的提炼。例如,2014年4月8日新浪网中一篇“MH370失联一个月:关键问题和答案”的新闻,提出了马航失联后人们普遍关心的“假如信号并非MH379发出,是不是意味着搜寻无望呢?”等问题,并立足于全面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解答,牢牢抓住了受众的视线。

(二)注意使用语言技巧

新闻的语言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当中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

1.表达形式的选择。记者须根据不同形式的新闻来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例如,人文社会科学类稿件会要求时间、地点以及数据等具有准确性;一些预见性报道等则需用到“或将”等词语来保证新闻的模糊性,以免引起误解,如文章出轨事件的后续报道“文章疑花500万伪造马伊琍爸爸身份公关”,通过模糊词的运用表现出了新闻事件的不确定性,留给观众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2.对细节的描绘。对细节的如实描写能更好地为受众还原新闻事件,增强新闻稿件的可读性。如《南方周末》5月25日的《年代女神不惧时光的必杀技》新闻中,描写阮玲玉时用到了“双眼一眯,嘴角微翘,窈窕身姿,一袭旗袍加身,高贵妩媚,风情万种,一卷卷时髦又新潮的发艺……”,通过细节的写作将新闻人物的特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3.导语的运用。导语的写作应当简洁明了、干净利落,主要运用选择角度,寻找反差,设置悬念,运用诗词、谚语、比喻等构思技巧。例如,5月25日网易新闻中《前首富李河君身价跌千亿后脸色大变一言不发》的导语写道:“在时间轻蔑的洪流中,你所有的一切终将被带走,比如钱,哪怕最终带进坟墓,也会被神采奕奕的洛阳铲,挖地三尺送出地面。”通过极具文学性的描写引出了李河君身价跌落的下文。

(三)创新新闻稿件写作

身处于鼓励张扬个性的当今社会,默守成规的老式新闻写作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下人们的需求,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勇于创新,借鉴其他的文学表现手法,例如采取散文诗笔法将新闻的倾向性与散文的情感性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

(四)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五)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六)基本熟悉各種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

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写作时,记者必须具备对象感,立足于语旨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编辑记者所面对的新闻稿件使用对象分为主播与受众,考虑不同对象并结合广播电视的媒体特征来完成写作。

(一)做到对新闻事实的再现

越是具有现场感的新闻,越能吸引受众,而记者的叙述方式直接影响到了新闻的现场感,一般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多采用一些陈述句、主动句,避免用到带有宣传说教意味的祈使句。1.陈述句的运用。新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陈述句的使用承认了记者正在对信息进行回顾,不易触发受众的反感心理。作为受众了解新闻事实的“眼睛”,记者在写作稿件时必须时刻考虑到受众的真正需求,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原因、进展等信息通过陈述句客观、直截了当地传达给受众,实现了新闻的真实性。2.主动句的运用。新闻的核心是讲述“做什么”,因此有活力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主动语态可以增加稿件的生命力与活力,使得句子更加具有影响力。例如“连日来,试种垃圾复垦滩地的棉农们满怀喜悦心情把一车车雪白的棉花交售给国家”这一主动句的运用,使得句子生动地描写出了发出者的行为,更容易让受众进入到所营造的语境中,实现了新闻的形象化。

(二)考虑主播播报的制约性

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并不能直接收听到记者撰写的稿件,需通过播音员的播送来进行新闻收听,这也是广播电视媒体所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以听觉为主,以字幕等视觉为辅,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写作时,需要考虑到播音的各方面因素。1.短句的使用与语义的停顿。短句的运用在更易于受众理解的同时也适应了播音员的生理适应,便于其进行换气,而短暂、正确的语义停顿能够保证新闻播送的连贯性与准确性。2.汉字的运用。在广播电视的财政预算、经济发展、GDP等相关新闻报道中,常常会涉及到很多数字,有些比较大的数字不利于播音员的播送此时我们就可以将复杂的数据简单、汉字化,例如,可以把“1,162,324吨”采用加整数的方法写成“一百一十六万多吨”,既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也实现了播送的流利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良好的写作技巧来展现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事实,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写作修改时所特有的语旨角度的编辑记者、主播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与报纸新闻稿件写作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当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把握好相关的新闻写作技巧以及写作的语旨意识,从而保证广播电视新闻受到更多的喜爱与关注,促进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杰.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写作技巧之我见[J].新闻世界,2014(6):60-61.

[2]商业南,周伟红.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6):145-146.

[3]欧阳丽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技巧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4(22):130.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提高策略探讨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情与理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方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小学写作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