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协作探索中学习语文
2015-10-21王丽
王丽
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协作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颇有体会。
一、课堂模式
在现今教育制度下,课堂学习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了“协作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个体领悟-小组交流-共同协作-分享成果”。在这种课堂结构中,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用感悟、交流和沟通来保证课堂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水调歌头》的过程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画面与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位学生在音乐中跟随朗诵者小声诵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并描述自己眼前的画面。通过对画面的描述,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并逐步深入到诗人所寄托的情感。在小组交流与共同感悟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够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并得到新的启发,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堂重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以探究为目的的学习中,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选择问题,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成为开展探索性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既可由教师提出,学生选定;又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认定;也可由师生从外界吸收引进,但必须始终坚持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是引导性提问,主要为目标及方法上的引导,具体表现在:(1)制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主题目标。(2)引导并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与线索。如在讲解《背影》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送别的背影?在这四次背影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请一位同学朗读看作者是怎么样来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其他同学认真去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作为儿子的作者,他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说他不理解父亲,有什么证据?说他理解父亲、爱父亲,你又有什么证据?通过思考和回答,学生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有效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提出问题能力本身就是探索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提出问题的大权交给学生。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好问是学生的天性,学生遇到问题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适当引导,应当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其次,要让每位学生都投入参与到提问中来体会成功的喜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倾听。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教师要着力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真实想法。再次,要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好问、善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一要找文眼。文眼就是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组织全文意念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说举足轻重。它能表露文章的主旨,文章结构的组织理念,还能透露出文章写作特色和表达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文眼,针对文眼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当然,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幼稚、荒唐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未知欲。
三、知识获得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不仅靠自己的领悟,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得到启发,形成新的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应注意:(1)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具有个体的差异,所以理解的层次也不一,大家只有共享劳动成果,才能取长补短。(2)用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且与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碰撞,通过深入思考,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与个性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