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安全用电教学的体会
2015-10-21许云雅
许云雅
[摘要]系统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在安全用电课程改革中课程的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的具体实施。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程改革 学习情境 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行动导向”一词源自德语,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過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真实或准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职业行动能力,使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它职业,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其基本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如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安全用电”教学加以体现,这要结合“安全用电”课程自身的课程特色。
一、安全用电课程现状
《安全用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工科专业学生必备的岗位基本能力,是学生后续专门化方向核心课程的基础。安全用电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例如安全用电的基本分析方法、使用电工安全用具、触电急救等等都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然而,在之前的教学中,一般都在教室进行,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进行操作训练,造成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不了也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与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要求不吻合。因此,我校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并充分考虑到电力工程企业对电力安全作业规程、技能操作和职业基本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企业调研入手,创新课程体系开发模式,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探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安全用电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在生产、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第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
因此,课程改革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学生自己动手操练。同时,在真实或准真实的工作情境下,通过完成行动导向的过程训练,使学生练出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为改革试点专业,进行以行动导向教学的安全用电课程改革。通过企业调研及与专家访谈的形式,根据电气及电力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紧密结合专业能力的要求,开发并设计学习情境。按照我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从激发兴趣的内容引入,由简单到复杂过渡排列,安全用电学习领域划分成为6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触电急救、电气火灾的扑救、低压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变配电设备及线路的安全巡视、倒闸操作和电气绝缘性能测试及判断。其中,各学习情境之间是并列、递进的关系。即每个学习情境是由独立的学习任务构成,没有紧密的关联性和明显的包容关系。前两个学习情境是公共性、常识性的内容,第三个情境是低压设备的用电内容,后三个情境是高压设备的安全用电内容。各学习情境的选择与衔接既考虑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也考虑了专业技术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安全用电教学过程中,用一条真实的、典型的、相对完整的变配电线路及设备作为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准真实的学习情境,把围绕这些实际设备所进行的以保障自身、他人、设备安全为目的的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便于师生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
2.教学目标的改革
“安全用电”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3个维度,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以吻合职业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以教学情境6来说明。如表1所示。
表1:教学情境6学习目标
三、课程实施
以电气技术专业0941班为试点班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根据安全用电课程的特点和工作任务的内容,恰当选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任务、项目、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把课堂和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下,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等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以学习情境六的任务——绝缘电阻的测量及结果分析为例,说明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
1.情境引入阶段:首先引入实际问题:咱们新的实验室正式使用前,需要对主要电气设备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并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需要用哪些工具?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的位置在哪里?电力电缆在测量绝缘电阻时要放电吗?多个问题情境的引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2.布置任务阶段:由教师布置工作任务,下达工作任务书。要求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能根据绝缘电阻的标准、绝缘摇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摇测变压器绝缘电阻并进行结果分析。
看到任务书后,同学们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跃跃欲试。教师会提醒学生:想要完成任务,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看懂任务书,了解各个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3.收集信息阶段:主要包括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两方面的信息。知识准备方面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网络、专业杂志、文献资料、技术资料、安全规程、操作说明书、图书馆、讲义及教材和笔记查阅相关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材料准备方面,需要学生填写领料单,并对工具的好坏进行检查。
4.计划与决策阶段: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任务分工,经过讨论制定工作计划,然后各组进行汇报,比较各组制订计划的优缺点,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各组计划的修改,最后确定工作计划。
学生经过几天的努力,把制定好的测量绝缘电阻操作步骤计划书交到老师手上。老师随即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首先看学生所制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选用的工具和材料是否合适等。最终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5.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任务。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查找资料法或者请教老师法来学习知识,以顺利完成任务。教师也采用巡查指导的措施避免学生出现不可修复的错误。实施阶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做”的途径,使学生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在实施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地反馈信息,及时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解决方案。
6.检查阶段:实施与检查紧密结合,自查、互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贯穿整个实施过程,不仅能够使各组都能正确完成任务,同时也为总结阶段做好准备。
7.评价阶段:评价考核贯穿于整个工作任务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方式,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标准、团队合作等进行考核,还有课堂表现等方面多元化的考核,即在“做中考”,“考中做”。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养成和发展。
这种评价是双向性的,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通过评价,学生学到了必要的技术规范,学会了对自己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8.总结和提高阶段: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评判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总结主要的工作过程。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各种行为,以得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效果
随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安全用电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索的深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和职业能力普遍得到提高。通过对课改试点班和普通教学班的对比分析,了解到试点班的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明显提高,并且信息收集和查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团队合作和自我学习方面能力明显增强。
实践出真知,在我校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从而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整个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工作的艰难和乐趣,整体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职業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聂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价值.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邦样,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研究[C].见:姜大源主编,昊全全副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245
[3]沈忠红,胡焱.关于高职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的开发[J].职教论坛,2011(11).
[4]董祝元.工作过程导向下中职课程改革模式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9(12).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6]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7)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