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应急安全管理初探
2015-10-21李泳张兆霞
李泳 张兆霞
[摘要]安全、和谐与稳定的高校是我国社会安全、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突发性事件是否能恰当的应对和处理,是高校管理体制是否健全的考验,是高校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是否完善的检验,是高校应急管理系统架构是否实用有效的检验。高校应树立应急安全管理的危机意识,建立健全应急安全管理机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措施与应急管理评价机制,通过树立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快速处理高校突发事件, 从而促进高校安全、和谐、稳定及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应急管理 安全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扩容迅速、效能逐步提升、规模日渐壮大,高校校园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实际上,我国高校中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应急事件,这些突发、负面影响大、传播性强且无章可循的事件,不仅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而且会危害到高校师生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这时,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就凸显出它的重要性[2]。
应急管理是为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研究、优化决策与措施,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预警、控制与处理[3]。所谓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规定,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如: 2013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发生的N-二甲基亚硝胺投毒案;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2009年9月份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爆发了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此次疫情对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2008年汶川发生的5.12特大地震引发的校园自然灾害;2004年长春大学发生百名学生食物中毒案件;2003年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学生餐厅发生的爆炸案件;2003年春季发生的非典疫情,曾引起全社会恐慌。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是否完善,不仅关系到高校本身的安全,而且会产生广泛而持续的负面影响[5]。因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系统,提高应急能力,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之一[6]。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应调动校内外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高校的危害程度。
二、建立科学的高校应急管理理念
目前,高校应急管理理念存在误区,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大都是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而随机建立,应急管理理念存在严重缺陷。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高校没有制定出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机制,只是重视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缺乏科学而主动的防范意识,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性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等工作存在严重不足。
高校应强化忧患意识,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应急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应树立常态应急管理理念,思想上高度重视,意识上要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绝不是偶然现象。从思想上,要以减少生命危害为重心,强化生命安全是应急管理的出发点与宗旨,做到防控结合,建立重在预防的应急管理理念。
三、高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立高校应急管理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全球化发展,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间都在发生一定变革及相互转化。其间,相关权力与利益等资源将在不同组成部分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分配,这样,会产生大量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激化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危害。高校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必将成为社会问题的热点,高校是否安全、和谐与稳定是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而,高校应急管理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高校应急管理是高校自身穩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高校快速扩容,高校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迅速提高。一些社会消极影响(如:自由主义、贪功主义、贪利主义及贪享主义等)不断涌入校园,导致部分师生的意识形态出现混乱与失衡,信念被淡化,校园矛盾激化。为维护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高校就必须重视应急管理的建设,强化校园矛盾的疏导与应急防范,以维护高校自身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建立高校应急管理是高等教育稳定发展的需要
高校突发事件不仅会严重干扰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会严重威胁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无论是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火灾等,还是校园暴力、中毒、建筑设施毁坏等,都会造成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大破坏,产生不良社会后果。所以,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防范于未然,把直接关系到高校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维护高等教育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
四、高校应急管理适应的范畴
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其危害性,把高校应急管理适应的突发事件大致分为七大类:
1.自然灾害类:由自然界直接因素导致产生,如:地震、水旱、气象、地质等灾害。
2.事故灾难类:由高校师生员工自身不良行为导致,如:校园公共安全事故、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校园火灾、校园交通事故、校园环污染事故、校园溺亡事故以及校园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类: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如:食物中毒、群体性疾病、传播性疫情、食品安全以及对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4.网络及信息安全类:指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危害社会的活动,如:色情、迷信、窃取保密信息及破坏校园网络运行安全等。
5.社会安全类:由某种社会问题诱发导致,如:校园内非法聚集、校内外游行、高校内罢课罢餐、师生群体性上访、各类对师生的恐怖袭击、对师生的暴力伤害等群体性事件。
6.考试安全类:指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中发生的违规事件,如: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考试、评卷及组织管理过程等。
7.学生心理安全类:指某些学生因情感、经济、就业等问题,导致心理失衡而发生的校园悲剧。
五、当前高校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
1.应急管理机构不完善
当前,高校应急管理机构一般都是挂靠于某个办公室,缺乏专职的应急管理机构。必然导致应急管理机构与人员无相对独立性,加之其应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相对欠缺,使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以致造成较大社会危害。
2.应急管理意识缺乏
高校中,不仅要使专职人员对突发事件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而且要使全体师生员工都要保持高度的应对意识。只有树立起有备无患的应急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减少应急事件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培训补足,导致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技能的缺乏,所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导致混乱局面,甚至引发次生或衍生事件。
3.应急预案不完善,缺乏应急演练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校情的应急预案(包括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同时,根据制订出的应急管理预案,进行切实可行的应急演练。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处于休眠状态。
4.应急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自身运行机制的不同,使高校与所在地政府及高校周边单位交流较少,高校内突发事件一旦超出其应急能力限度,就会造成较大危害性。
5.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由于突发事件的种类和数量的关系,应急信息技术与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或者是不适应现在高校发展的规模,这就倒逼高校要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六、强化高校应急管理的措施
1.营造应急氛围,强化应急意识
为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建立健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营造应急氛围,提高师生的应急及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降低应急管理成本,提高高校师生的应急意识与应急能力,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2.建立应急管理平台
高校需建设完善的应急中心,建立集监控、报警及施救于一体的综合应急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应急服务,将各类各种突发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3.编制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实际,编制应急预案,拟定应急工作方案,建立以总体预案为核心、专项应急预案为支撑的预案体系。
4.开展应急演练
通过开展高校应急演练,使师生具备基本的公共场所的火災逃生疏散的技能,最大有效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七、结语
应对高校存在的各类突发事件,要不断借鉴国外、国内应急管理经验,编制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完善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应急管理水平,解决突发事件的难预测、难控制及难处理的“三难”问题,为构建稳定、和谐的高校校园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 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No.000003)
[参考文献]
[1]林洲,梁沛华等.美国、日本学校危机管理经验与启示[J].科技传播,2010(4):197。
[2]计雷,池宏,陈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3。
[3]马德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处置方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3):81。
[4]韦庆辛.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3):191。
[5]杨斌,熊万玲,杜芳芳.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39。
[6]刘伟,张万红.加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133。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