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误区及策略分析

2015-10-21何苗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幼儿游戏

何苗

摘要:游戏是学前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在对待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常见的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放任不管,二是全权负责,皆属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两大教学误区。在幼儿游戏中既要突显幼儿主体性,又要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适时介入和用适当的方法来邀请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前的材料制作、游戏中的角色选择和游戏后的评价。

关键词:幼儿游戏;介入误区;有效介入策略

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化所必经的重要阶段,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两大误区

在游戏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同时也要适当的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但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存在对幼儿全盘操控和放任自由的两种极端现象。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视幼儿游戏为自由放任,做安静的观赏者

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备课、上课已经很辛苦,误把幼儿游戏时间当做放松自己的休闲时间,把自己置之游戏以外,仅充当纯欣赏者、甚至观光客的角色。另外,教师秉着“幼儿主体性”的理念,认为教师只需在游戏进行前提供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和适当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并不需要指导、不用干预,无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幼儿态度即是放任自由。考虑到此时幼儿处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即是:2—6、7岁,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不可逆性和缺乏守恒的特征,受其生理和年龄限制的影响,各方面的能力发育也不完善,因此教师这种行为,不仅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表现,同时也对幼儿放任自由,不利于游戏的有效开展。

(二)对游戏全盘操控,做游戏的总指挥

教师观察到放任自流的后果,因此作为游戏的总指挥不抓时机、不选方法强制介入游戏,幼儿只需按部就班跟着指挥棒走,根本无法调动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师对待幼儿游戏也缺乏引导幼儿探索的耐心。

游戏开始前,教师对游戏材料和道具全权包办。作为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指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与发现必备条件的游戏材料,制作地科学合理不仅能吸引幼儿,还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强烈愿望的作用。幼兒思维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游戏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以往的幼儿游戏中,教师总是让幼儿利直接使用教师事先收集和制作的成品玩具,结果并不是所有成品玩具都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真正需要,例如,有些材料不利于幼儿的探索活动,不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参与度,最终导致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地积极性低。教师依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来按部就班的指导幼儿游戏,将本该无拘无束自由的游戏推到了刻板、模式化的境地,扼杀了游戏本该有的乐趣好玩幼儿的天性。《纲要》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则是教师从头至尾参与甚至在环境、游戏材料、角色、主题和评价等方面把持着绝对的操控权,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没有引导幼儿展开相应的“生长性”的学习活动,因而这样的游戏极大地降低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游戏进行中,教师强行安排角色。教师不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角色,一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不仅做违背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而且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直接导致幼儿在游戏中提不起兴趣,严重的甚至会中断整个游戏进程。教师全盘指导幼儿游戏,幼儿跟着指挥棒走,恪守本分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毫无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言,失去了本该有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天性。幼儿的性别、个性、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不尽相同,因此对游戏中的角色会有不同喜好,教师应该做到兼顾幼儿的个体性和全面性发展。

游戏结束时,教师没过多地关注、重视幼儿在游戏里的创造过程,而是仅仅只是追求游戏的结果,因此仅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简单的表扬或批评,并未考虑到让幼儿自评或互评的方法,不利于幼儿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闪光点,不利于幼儿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不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这样无异于剥夺了幼儿最有效最全面的发展机会。

二、教师有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一)教师仔细观察,寻找参与契机,正确把握干预幼儿游戏的最佳时间,给幼儿温馨提示,关系到教师干预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在游戏中的信心和热情,使游戏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游戏内容和层次,提升游戏水平。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正确把握干预的恰当时机:当幼儿无法进入游戏情境时;当幼儿在游戏里与同伴发生纠纷时;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时;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他人鼓励时;当因游戏环境和材料出现不安全情况需要有效介入时。

教师要积极关注、探索幼儿游戏里面的各种“生成性”活动,捕捉教育契机,保障幼儿有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来促进自主游戏的良性开展。更多更自然地进行隐性的牵引与指导。在把握好指导的“度”和指导的时机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适当干预能够促进游戏功能的有效发挥,其中适当的干预方式方法是关键因素,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平行式介入指教师在幼儿附近玩相类似的游戏,隐性地暗示引导幼儿模仿,从而推进幼儿游戏进程的一种干预方式,因此,当教师对幼儿提供的材料不能够引幼儿浓厚的兴趣时,但是考虑到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适度引导。

交叉式介入指当幼儿或教师一方认为教师有必要干预的前提下,此时幼儿主动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主动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旨在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间的互动活动,起到引导幼儿进行高效游戏的效果。

垂直式干预方法要求教师以现实身份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进行直接、显性的干预。主要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例如发问、提示、鼓励与赞扬等的语言指导,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而非语言指导包括身体语言、提供材料、场地布置和动作示范。教师可在幼儿游戏活动进行当中,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做出赞许或者否定的反馈。这样做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品质,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自主性得到发挥,同时还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积极有效地推动幼儿游戏的进程。

总之,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主体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得到极大的彰显,当然,教师的辅助性地位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就告诉我们每位教师一定要顺应幼儿天性和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宜地用好策略,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龚娇容.中班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探索[J].山东教育,2000.

[2]蔡洪菊.吴珏华.浅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J].学前教育研究,2007.

[3]周榕.角色游戏中正确处理师幼关系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7.

[4]卢玲.谈谈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金锦秀.角色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指导的策略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2.

[6]万中.刘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2013.

[7]张天军.提升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应用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幼儿园游戏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研究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
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干预与干涉
小班游戏活动观察和评价的研究
对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思考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