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电视台如何加强舆论监督
2015-10-21李莉
李莉
摘 要:舆论监督,因为迫于地方领导的压力,越到基层监督功能越弱,舆论监督的“缺位”和“失语”已成为县级电视台话语权、公信力的“短板”。本文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出发,找准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群众集中反映问题的契合点,多单位联动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以及融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从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县级台;舆论监督;正能量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进行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由于受地域、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以及新媒体的冲击,造成了舆论监督职能的弱化或缺失,普遍形成了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现状[”。但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基层台在舆论监督领域一定要有所作为。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拦路虎”负能量积极转化为化难题的正能量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监督正能量的前提。舆论监督的目的与舆论导向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舆论监督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要从效果上去审视,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一年秋季开学,甘泉电视台接到多个热线电话,反应城镇小学的入学难问题。原来报名当天,报名的孩子数大大超出了计划招生数,而当时学校并未说明还需要进行筛选。当记者到现场时,家长的情绪都极其激动。因此,记者作出判断:采访、拍摄到现场第一手资料后,等县教育局、县政府等多方介入协调妥当后再发稿,以免扩大事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果然,上述多部门随后共同开会协商解决办法,记者也在当天播发了这条新闻。最终,学校扩一个班,解决的“入学难”这一负面新闻。记者对此事件再次进行了跟踪,并由该学校校长出面解释了事件原委和解决办法,孩子家长也表示对结果很满意。
这个事例说明,地方台新闻舆论监督不是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正确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导向是媒体应遵循的一个铁的法则。监督类选题能不能去采访,采访回来怎么写、什么时候发,都要以是否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
因此,新闻舆论监督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反过来,一味地以制造“轰动效应”为出发点,把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当作提高收视率的“亮点”、“卖点”而忽视导向,就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或混乱。
二、把握大局抓住准确的契合点,把舆论监督报道做成推动政府部门解决群众难题的推手。
抓准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群众集中反映问题的契合点是提高舆论监督正能量的关键。舆论监督应该既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对其情绪加以疏导,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又要积极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社会的稳定。这样既发挥喉舌作用,又体现耳目功能,使得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和媒体在新闻舆论监督中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舆论监督自然能聚起多方力量,发挥正能量。
在舆论监督中,记者有了事先的摸底调查,就能找准地方党委和政府关注与人民群众诉求之间的契合点。有了这一致的方向,地方台就能通过新闻舆论监督促成地方政策、法规的出台,进一步凸显出媒体的社会责任。因此,记者立即组织策划。新闻舆论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应与政府部门对被监督问题的认识、着手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进展形成一致,保持同步,从而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变成支持舆论监督的积极力量。
反之,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一定都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有的问题除了主观因素外,还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缺乏大局意识贸然报道,不仅无助于事情解决,也给党和政府工作造成麻烦,自身也陷入被动之境。因此,对一些情况复杂、解决难度很大、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暂时回避。
三、通过舆论监督促使多部门联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多单位联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是提高舆论监督正能量的保障。舆论监督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媒体不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是执法机关,不能越俎代庖,但可以通过持续的公开报道,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尽快处理事件。
笔者经历的许多案例说明,媒体本身不是一种行政执法力量,更不是法官,它是敦促有關部门去解决纠纷矛盾。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大多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去解决。因此,可以从媒体单打独斗向多单位联合作战转变,形成媒体抓受理、部门抓办理、效能办和纠风办等抓督查的联动机制,甚至采用内参的形式,才能形成解决的合力。
四、搞舆论监督要学会乘势借势,积极融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是提高舆论监督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俨然空气充盈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传统媒体也产生了强烈冲击。然而,网络舆论监督往往缺乏严谨性和客观性,传播过程中还容易造成信息失真[。“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县级电视台也能且有必要以自身媒体的权威性和报道的真实性,结合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舆论监督方面抢占宣传的新阵地和主动权。
近些年,各县、市依靠爆料QQ群、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征集功能,掌握了大量舆论监督线索,也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舆论监督的开展。此外,对于公益帮扶类的新闻,由于媒体介入,相当于以自身的权威性、公正性为其行为“背书”,对其受助过程进行公开,这种“非典型性监督”,也借助新媒体平台使得帮扶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毫无疑问,这种舆论监督同样是正面报道,给予社会强大的正能量。
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基层电视台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局限,但在纷扰的网络信息中,县级电视台凭借自身的权威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依然能发挥定盘星的作用,借助新媒体平台,依然可以引领舆论,弘扬舆论监督的正能量。
总之,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实效性,落脚于问题的解决。县级台可以改变舆论监督的缺位、无为状态,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向上、建设性的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的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正面宣传的作用,切实有助于维护群众利益,有助于推动工作开展,有助于政府完善政策,向社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