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馆创新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2015-10-21李思

职教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科技馆创新教育困境

摘要:在科技馆教育与宣传活动中,创新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但由于经费、制度、人员、宣传、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科技馆创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因此,真正让创新教育为科技馆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分必要。

关键词:科技馆;创新教育;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李思,女,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3-0078-03

一、科技馆与创新教育

科技馆是社会经济和科普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面向大众进行非正规教育的场所,具有教育与传播的双重属性,承担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任。正是基于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

2006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提升国民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在这方面,科技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并不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究欲,更不奢谈创新。学校教育使学生多被重重考核标准所束缚,疲于应付,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即便发现问题,也没有进行探究的时间和条件,久而久之,创新也就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有的国家科技馆提出,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说明单纯依靠学校无法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样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培养机制。我国科技馆在这方面还有诸多不足,特别是创新理念多还处于口号阶段,创新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机制有待慢慢确立,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科技馆创新教育的发展。

二、科技馆创新教育的困境

虽然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硬件方面,已经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但软件方面的更新却未及时跟上,使科技馆的创新教育捉襟见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技馆展品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科技馆展品多未考虑展品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属于一次性展出,久而久之,展品内容就显得比较滞后,无法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衔接,自然无法引起观者的兴趣。此外,很多展品都是引进或者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缺乏创造性,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内容脱离社会、脱离生活、无法适应公众的需要,更何谈引发公众的创新欲。再者,很多展品多是单纯的展出,没有考虑互动性,参观者只是被动的接受展品,没有形成与展品之间的互动,因此,参观科技馆往往成为一种应付工作,学生去科技馆去走马观花,收获不大。

(二)科普书籍较少,科普课程流于形式

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曾言:“当孩子年龄还小,天生的好奇心还没有被社会传统磨掉的时候,不对他们讲授科学,就会失去唤醒他们对科学的持久兴趣的机会。”[1]孩提时代确实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我国的科技馆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人们的科普意识并不浓厚,导致孩子们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流失了培养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一般社会群众和青年农民是科技馆的三大主要参观人群,其中,又以青少年学生所占比重最大。我国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以青少年为主,科技馆是中小学生们课外学习的绝佳场所。

为了适应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也开设了相关的科学课,但各地区都存在课程不受重视、课程主题不明确、教学内容混乱、考查方式过于简单等诸多问题,使科学课程大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让学生错失了不少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科技馆的形势亦不容乐观,许多科技馆都没有专门的科普图书馆或科普书店,教材极其匮乏,一些科技馆根本无力开设科普课程,即使开设了科普课程,也大多得不到学校的积极配合,教学效果皆不理想。

(三)专业的科普工作人员较少,且素质不高

在学校教育中,不少学校的科学老师都是兼职上科学课,所学专业并不是真正对口。《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调查显示,自然教师中拥有大专学历的占56%,拥有中师学历的占30%,拥有本科学历的仅占10%,还有少数是高中学历和民办教师。不仅如此,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被迫上科学课,而非出于自愿,热爱程度都不高,应付差事式的教学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学生通过学校的科学课所学到的科普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不少学生将进科技馆参观作为提升自己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科技馆就完全称职吗?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仅13.55人。在180.84万科普人员中,有专职人员23.42万人、兼职人员157.42万人。其中,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80.8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44.7%。[2]数据显示,科技馆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并且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都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够,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科技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难以适应社会对科技馆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科技馆目前的科教人员很难发挥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科普活动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

对青少年学生而言,进科技馆参观是科普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种参观方式不少是学校教师应付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并没有体会科普活动的本质与精髓。另外,学生参观科技馆通常会出于好奇,抱着游玩的态度,将参观科技馆仅仅视作一种娱乐活動,在这种休闲的参观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去了解和掌握科普知识,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作为科技馆而言,自身的科普活动和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以展品为中心,教师灌输式的跟学生讲解,类似于课堂教学,没有突破课本内容和形式的局限,学生一向都比较反感利用休闲时间来继续上课,这种被迫式教学会大大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科技馆创新教育的对策

科技馆创新教育的困境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针对上述重重困境,必须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以扭转科技馆目前的窘境。

(一)展品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多年,它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3]展品作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必须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利用直观视觉刺激和互动体验,将生动形象的展示与深入浅出的讲解相结合,来展示某一科学原理或应用技术。同时,观众还可以接触这些展品,配以相关的实验,实现人机互动体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通过体验教学和自身的实践来获取科学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营造一种喜闻乐见的知性情境,使展品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美的存在。使学生真正在轻松愉悦的知识氛围中感受科学的奇趣与奥秘,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凝聚成创新动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及科普培训班

科技馆可以一改传统的班级式教学模式,组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游戏、科普讲座、科普兴趣班、科普旅游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科技馆成为学生课外活动最想要去的地方,以此来培养青少年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创造精神。科普活动不仅寓教于乐,也要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将以展品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增强展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体现科普活动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孩子希望并乐于参与这种学习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兴趣这位优秀的导师,引导孩子推开创新的大门。

(三)鼓励科普创作与科普宣传

针对科普书籍不足的问题,各科技馆都必须充分重视科普图书馆和科普书店的建设,以现有之能力充实和扩大科普书籍存储量,为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并且,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培养科普创作人员,建立奖励机制和科普创作基金,对优秀的科普作品给与资金的支持。加大舆论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上开辟科普专题栏目,对自主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给与大力的宣扬。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科普创作要立足于学校教学的实际,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普书籍,改变科普教材杂乱无章的现实问题。还可以拍摄科普短片、科普电影等,并加大优秀科普著作的宣传力度,力图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为进一步的科普教育活动鸣锣开道。

(四)科技馆与学校密切合作,开发相关科普课程

科技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它们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科技馆应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与学校配合,做学校的好帮手,将科普知识的课程融入到一般的课程中,因为学校课堂才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锻炼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场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科普课程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学习计划及考核评定方法,将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将科普课程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创新科普教育模式,重视实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为其提供翱翔的舞台。通过学校建立科普教育的基础,再从科技馆的现场模拟中获得进一步的确证,这种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的相结合课程既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学,又不同于单纯的科技馆参观游览,更有利于学生科普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家庭教育而言,必须充分重视和积极配合,让孩子在家庭、学校、科技馆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将“学”、“思”、“疑”的精神融会贯通,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我国的科技馆创新教育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认清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能促进科技馆繁荣健康的发展,使其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张体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23.

[2]專职科普人才匮乏难题待解[N].广东科技报,2012-6-22(13).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科技馆创新教育困境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跟踪导练(一)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