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5-10-21郑雯詹存卫林齐

环境影响评价 2015年5期
关键词:报告书承载力规划

郑雯 詹存卫 林齐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36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统计梳理,总结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现状,分析了目前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评价思路、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评价思路、规范评价流程、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有机结合以充实评价内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的适用性以逐步实现定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提高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能更好地为规划环评决策服务。

关键词:

规划环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对策建议

DOI: 10.14068/j.ceia.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5)05-0001-04

自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开展区域环评(早期规划环评形式)以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已成为规划环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客观地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的规模、布局和产业结构等的环境合理性,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的有力抓手,对优化规划的规模和布局、协调好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规划环评都设置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章节,对于发挥规划环评优化规划的规模、布局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总结20多年的发展进程,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对于规划环评决策支持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近年尤其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以来完成的36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例(其中城市总体规划12项、水电梯级开发规划4项、煤炭矿区总体规划20项),对报告书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现状,分析其在评价思路、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性建议,以期使之更好地为规划环评决策服务。

1 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现状

1.1 评价内容

目前,规划环评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通常主要包含三类,即资源承载力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生态承载力评价。

资源承载力评价是评价规划所在区域对规划所需各种资源的供给能力,目前开展较多的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和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从本文梳理的36个报告书来看,所有报告书都开展了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且多数报告书通过供需平衡分析法来评价规划所在区域水资源对规划的支撑能力。区域开发类、自然资源开发类等部分规划类型的环评报告书开展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通常通过土地资源供需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论证来进行评价。

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由环境容量的概念演化而来。规划环评中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多是以環境质量达标为前提,以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量来表征。目前,开展较多的环境承载力评价主要为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评价是通过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评价,来判断规划所在区域对规划的支撑能力,包括陆生生态承载力和水生生态承载力。陆生生态承载力常使用人口、土地等指标对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水生生态承载力则多从河流水文、水质和水生生物等指标对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

1.2 评价方法

当前,国内外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与评价的方法较多,常用于规划环评中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

方法名称方法概述适用性分析应用情况统计

自然植被净生产力估测法利用植被产量与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相互关系模型,能够估算某一地域自然植被的生产能力[1-2]该方法不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承载力产生的影响,不适用于城市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评价1项报告书应用此法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价[3]

生态足迹法生态足迹法首先估算维持人类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源消费量以及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的生态生产性空间面积,然后将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相比较,以此来衡量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4]该方法侧重于分析评估某区域的生产土地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因此对于工业不发达的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但对于工业发达地区,则不适用18项报告书应用此法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价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着重分析承载媒体与承载对象的关系,提出了生态承载递阶原理,将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分为生态系统弹性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综合承载力评价[5-6]该方法为生态承载力的定性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由于其中的参数指标无法通过准确测量得出数据,因此不能适用于定量评价17项报告书应用此法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价

指标体系评价法基于指标体系,通过描述、评价性质的可度量参数的集合来反映某种事物均适用2项报告书应用此法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价,3项报告书应用此法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环境容量法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适用于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书均应用此法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或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

资源供需平衡法以区域资源供需平衡为出发点,预测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7]适用于资源承载力评价29项报告书应用此法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或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2 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36项报告书中资源环境承载评价相关内容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评价思路不系统

一是缺乏综合和系统性的评价思路。规划环评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多是按各要素分别开展评价,这种评价思路忽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导致其评价结论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使其评价结论难以满足支持科学决策的需求。

3.4 开展评价方法适用性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与方法众多,适用性各异。对于规划环评来说,应选择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在现有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分析各评价方法的应用原理、适用领域、数理来源及处理要求,明确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在指标体系构建和目标指标值设定时,建议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国家和区域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资源利用的政策与法规、产业政策、上层位规划,规划区域、规划实施直接影响的周边地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域、行业的其他环境保护管理要求来确定,以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性,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Lieth H. Computer mapping of forest dada[C]//Proc.51 Annual Mtg. American Sect: 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s, 1972: 53-79.

[2] Lieth H, Box 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Primary Production [C].// Thornthwaite W. Memorial Model. Climatology. New Jersey: C.W. Thornthwaite Associates, 1972: 37-46.

[3] 王家骥, 姚小红, 李京荣, 等. 黑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估测[J].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13(2): 44-48.

[4] 李靖. 生态足迹法评价水工程环境效应探析[D]. 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5] 高吉喜.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論、方法与应用[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6] 朱环. 生态承载力度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6.

[7] 王中根, 夏军.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J].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1999, 16(4): 9-10.

[8] 刘晓丽, 方创琳.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5): 35-42.

猜你喜欢

报告书承载力规划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小学体质健康报告书的管理策略探析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从学术论文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
安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报告书的归档问题探讨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新世界阳光花园【西区】楼号变更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