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环评决策监管之道
2015-10-21孙钰
孙钰
摘要: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影响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在内的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保障,环评面临的监管任务重,工作量大,支撑环评的基础数据建设长期以来滞后于需求,在环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探索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环评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支持环评监管决策,围绕环评中的核心要素打造“环评一张图”会商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完善环评管理手段。
關键词:互联网+;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决策;监管
DOI: 10.14068/j.ceia.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5)05-0024-03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影响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在内的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环评领域的应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环评基础数据库应用平台发布暨互联网+环评应用研讨会7月16日在银川召开,此次会议探讨了探讨环评领域大数据利用的有效途径,以及互联网+环评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利用大数据支持监管决策
作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保障,环评面临的监管任务重,工作量大,全国每年仅建设项目环评就有30万~40万个。而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环评管理人员少,监管手段单一,同时环评面临“简政放权”新形势下管理重点和方式的变化。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大量数据资源作为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支撑环评的基础数据建设滞后于需求,在环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环评监管信息存在孤岛现象,未形成监管信息“获取-分析-决策-行动-反馈”的完整链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评实施与监管全流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展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则是对实施环评制度长期积累的大量环评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利用的重要途径,进而可为环评面向长远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支撑。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10年开始启动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目前环评基础数据库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环评基础数据库涉及数据资源、数据库建设、共享交换、应用服务等4方面、16类标准规范。其中,数据中心盘活并入库10年来国家级环评核心数据,提取16个重点行业3 000多项环评项目指标,入库50多万条数据,涵盖气象、水文、地形、水质监测等基础数据以及全国主体生态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等空间地理数据,囊括战略、规划、项目环评验收等各阶段环评数据,初步形成环评支撑、业务、管理3大数据库群。
自2015年起,基于环评基础数据库成果,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发环评基础数据应用平台,目前已收集整理环评报告书、评估意见、审批批文等上万份环评文件,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点信息、地形数据、水文资料等大量环评必需的基础数据。这一环评数据与应用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环境领域资源共享进程,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数据资源,实现科研成果和业务数据的最大化应用,并可节约大量经费,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处理,也可以盘活国家投入巨资产生的国家级环评核心成果数据,促进这些数据资源的长期保存利用。在此次研讨会上,包括环评基础数据、信息资源、模型服务和计算平台在内的第一批环评基础数据产品首次正式发布。
环境信息资源的获取对于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评管理决策具有关键性作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崔书红在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环评的实质是围绕环评改革需求,进行环评管理手段创新探索,将环评工作推上新台阶,为环评全过程、特别是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保障。互联网+环评的重点是实现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构建应用智能化环评监管平台。建设“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可以将大数据空间化、可视化、关联化,实现对全国环评审批实时统计分析、预报预警、技术校核和信息发布。
2 打造“一张图”会商平台
传统的环评技术审查和审批一直依靠专家评审模式,针对涉及复杂环境条件和工艺项目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按照既有模式进行预测、验算。随着环评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源和技术力量不断丰富,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开发面向国家和地方环评技术评估及审批的会商系统,围绕环评中的工程概况、区域环境、环境影响、指标分析和公众参与等核心评价要素,打造“环评一张图”会商平台五大核心数据资源展示和分析评估模块,则可为环评技术审查和审批部门提供更科学的集成化服务平台。
环评会商系统及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全景展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动态显示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横向比对项目在全国同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和行业排名情况,可视化显示项目公众参与地点、调查统计数据等信息。在功能模块集成基础上,环评会商平台通过强化数据整合集成、加工与挖掘分析、环境影响模拟分析、环评技术复核等方面技术支撑力量,可显著提升服务功能,为决策支持提供有效服务。通过环评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接口,会商平台可实现围绕项目的基础信息及附件信息展示,实现工程要素可视化,结合GIS技术在多种基础底图中展现工程位置和重点设施等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在空间中通过建立与其他项目关联从而获取更为丰富的关联信息,通过项目区域不同时期影像对比,清晰辨识地貌变化与项目建设过程,集成展示项目的工程特征和空间信息。
环评会商平台同时具有环境影响的实时动态模拟、多方位行业指标分析的特点。通过结合国家和省级评估中心的空间支撑数据以及区域环境数据,会商平台以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相关规划和环境敏感点为主体分类,进行综合叠加展示,结合缓冲区分析、地图量算等GIS手段,从而直观展现项目周边区域环境现状以及与项目主体的关系,可为项目建设区域提供环境敏感性辅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