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参与意识
2015-10-21徐青霞
徐青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中职生;参与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8—0070—01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基本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中职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参与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的主要因素,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保障。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情感互动,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学生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知识探求者,教师是他们学习知识的真诚兄长,是学习的启迪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积极靠近他们、引导他们,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努力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和逆反心理,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个体在群体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人文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来表达自我,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教学
中职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予以足够的重视,把预习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预习,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达成的目标,教师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地一讲到底,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反而提不起兴趣。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去听讲,主动去接受新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更富有生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心理调到最佳状态,引导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采用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约0.1毫米)对折30次,这叠纸大约有多厚?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倍感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探究,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h≈a30=2×0.1×229=0.1×230≈10737(米),远大于8848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切入课题,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使教学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良好态势。
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加强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环节。与师生互动相比,生生互动地位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创造思维的习惯。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的活动中都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感受到集体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体现了群体互助的精神。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体上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数学课中真正地“动”了起来。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也就成了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海上日出”:把太阳看作圆,把海平面看作直线,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再作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把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线段移出来与圆的半径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并归纳出在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以及判断方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