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术后胰腺炎并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5-10-21王建荣张秀华李全朋
王建荣 缪 林 张秀华 李全朋
ERCP术后胰腺炎并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王建荣1缪林2张秀华2李全朋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并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1 200例行ERCP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ERCP适应证,术后有52例患者并发胰腺炎,将其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胰腺炎者1 148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并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胰腺的发生与年龄、慢性胰腺炎病史、胰腺炎病史、胆总管结石、Oddi括约肌障碍、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时间、插管困难有关(P<0.05)。结论ERCP术在胆胰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引起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腺炎;高危因素;预防措施
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胆胰疾病中。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1],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术后常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胰腺炎等,其中最为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胰腺炎。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胰腺炎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生率达到了30%~40%以上[2],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延缓其康复进程,而且部分患者还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因此,对引起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我中心以1 200例行ERCP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ERCP术后胰腺炎并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收治的1 200例行ERCP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术后有无胰腺炎发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 148例,男性812例,女性336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55.6±3.1)岁,体重49~73 kg,平均体重(52.3 ±13.2)kg,其中胆总管结石者5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559例;观察组52例,男性为27例,女性25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4.3±5.2)岁,体重47~72 kg,平均体重(51.3±14.2)kg,其中胆总管结石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二、病例选取标准
患者均经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需行ERCP治疗,其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等正常。排除心肝肾严重疾病、精神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3]。
三、治疗方法
ERCP操作采用Olympus TJF 260 V电子十二指肠镜仪器及其配套设备。术前对患者进行B超、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常规检查,并嘱咐其术前禁食8 h,给予肌注安定10 mg、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行清醒麻醉。检查时给予其心电监护和吸氧,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对其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并寻找十二指肠乳头,调整乳头位置以适宜插管,之后注入碘伏醇造影以明确诊断。若患者为胆结石则给予乳头切开取石。对于胆总管巨大结石者,可先进行鼻胆管引流;对于胆管狭窄者给予支架置入或鼻胆管引流,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5]。
四、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年龄、性别、有无慢性胰腺炎病史、有无胆总管病史等;对术中操作因素,如操作时间、插管困难与否等进行统计;对操作因素如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等进行统计,分析患者自身高危因素、操作高危因素、术后操作因素与胰腺炎发生的关系[6]。
五、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患者自身高危因素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年龄、慢性胰腺炎病史、胰腺炎病史、胆总管结石、Oddi括约肌障碍与胰腺炎的发生相关(P<0.05);糖尿病、高血压、胆红素增高、壶腹部憩室与其发生没有显著关系(P>0.05)。
二、两组操作高危因素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自身高危因素比较[n(%)]
表2 两组操作高危因素比较[n(%)]
由表2可见,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P<0.05);Oddi括约肌测压术、胆道括约肌切开术与其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三、两组术中高危因素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术中高危因素比较[n(%)]
由表3可见,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时间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P<0.05);ERCP失败、插管困难与胰腺炎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讨论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胆胰疾病主要的诊疗方式,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胆胰疾病微创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7]。但ERCP术后常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迄今为止胰腺炎的发生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8]。本次研究以1 200例行ERCP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年龄、慢性胰腺炎病史、胰腺炎病史、胆总管结石、Oddi括约肌障碍、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时间、插管困难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P<0.05)。说明胰腺炎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操作者的因素存在关系。张春等[9]学者通过研究也表明,胰腺炎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如慢性胰腺炎病史、胰腺炎病史等)和操作者因素(如熟练程度、胰腺显影等)存在关系,是诱发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与其结论基本一致。
那么如何预防胰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者的关注热点[10]。通过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预防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点[11-12]:①术前应预防性用药,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若在术前给予其生长抑素、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②由于胆胰管的共同开口为十二指肠乳头,若反复插管易引起乳头水肿,致使胰液排泄障碍,加之胆汁排泄障碍,使其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导致胰腺炎发生,因此应提高ERCP术中插管成功率;③在手术过程中不要注入过多的造影剂,压力也不宜过高,尽量在透视下注入造影剂,以避免胰管反复充盈,此外术后常规进行鼻胆管引流,减少胰腺炎的发生率;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患者存在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例如有胰腺炎病史等,应尽早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避免胰腺炎的发生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ERCP术在胆胰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引起胰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肖茂林,缪林,李全朋,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24-627.
2韩本权,徐安芬,魏文慧,等.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为及护理.四川医学,2011,32(3):439-440.
3Xu XD,Dai JJ,Qian JQ,et al.Nasobiliary drainage after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 may prevent postoperative pancreatiti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8):2443-2449.
4孙海,张丰深,邓小明,等.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8):833-835.
5Jin T,Huang W,Jiang K,et al.Urinary trypsinogen-2 for diagnosing acute pancreatitis:a meta-analysis.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3,12(4):355-362.
6陆昌远.急性胰腺炎的胆源性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5(1):178-179.
7张汝玲,宛新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中华消化杂志,2011,31(6):430-432.
8黄应龙,苏秉忠,李晓华,等.ERCP术后胰腺炎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11(4):205-207.
9张春,王立新,徐智,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10,16(6):564-567.
10陶进勇,赵运志,官瑜,等.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4(1):44-45.
11谢子英,赵亚刚,孙大勇,等.选择性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1):19-21.
12 Hu C,Shen SQ,Chen ZB.Treatment strategy for gall-stone pancreatitis and the timing of cholecystectomy.World J Meta-Anal,2014,2(2):42-48.
2015-05-04)
(本文编辑:智发朝)
10.3969/j.issn.1672-2159.2015.04.033
1 225300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 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